「小男人」鞏漢林:四次在春晚打敗趙本山,趙麗蓉的最佳拍檔

2019-09-08     影視爛番茄

本文原創首發於今日頭條

啪!

院落中,一聲清喝。

「話說張飛張翼德和這呂布,大戰六十回合未分勝負,看得關雲長是心急如焚……」

一桌,一扇,一醒木。

說書先生醒木一敲,人世間又一場繁華落了幕。

這是國劇《老酒館》中的一個場景。

這一段,是街坊們最最熟悉的三英戰呂布,擱誰也能說出個張三李四。

但大家還是喜歡聽杜先生說。

不為別的,杜先生說的書,聽起來舒坦、妥帖。

一抑一頓,一嘆一喝,都是功夫。

老主顧們,知消一下,就能聽出個中差別。

這個說書杜先生,叔看來,

也只能鞏漢林來演。

明人不說暗話,今兒叔就要全方位的來吹吹這個東北大地第一「小男人」,鞏漢林。

事出有因,

也不全是因為看到了這個說書片段,更重要的,是看完之後,叔隨手一搜,發現,

全網幾乎沒有一篇吹鞏漢林的文。

遺憾。

不過還好,這就來了。

1、《十三香》

很大程度上,鞏漢林之所以沒有出現在廣大自媒體的選題名單上,

是因為,縱觀他一輩子,都在當綠葉。

第一個被他映襯的,是趙本山。

1988年,遼寧春晚,小品《十三香》。

這是鞏漢林第一次從相聲演員轉變成小品演員;

也是趙本山第一次,完全脫離開「唱」,來表演一場小品。

年代久遠,如今看來畫面仿佛都蒙上了東北的塵土。

但這並不妨礙兩個曲藝天才汪洋恣肆的才華。

鞏漢林飾演一個擺地攤的,趙本山飾演一個盲人賣報者。

在那個沒有修音,沒有後期的年代。

鞏漢林蹲著,唱完了一曲《十三香》。

「小小的紙四四方方,東漢蔡倫造出紙張,

若問紙張有何用,各位聽我說端詳,

記者用它寫稿件,作家用它編文章……」

他憑著一己之力,把《十三香》,從一個唐山小調,叫賣小曲兒,拔到了「曲藝」的高度。

從那以後,一有人看到他就直喊:

「十三香!十三香!」

用鞏漢林自己的話來說,是:

「那是我人生中的一顆原子彈……」

從這以後,《十三香》成了一個曲藝演員的必學入門,評判唱腔好壞與否的關鍵曲目。

2005年,剛成名的郭德綱,就在天津專場,通過一曲《十三香》,拿下滿堂彩。

2007年,花兒樂隊成名曲之一的《窮開心》,從歌詞到旋律,幾乎照搬《十三香》。

日後,網友翻舊帳發現此事,但大張偉拒不承認「抄襲」,只說是「改編」。

畢竟,《十三香》只是一個民間小調,冤無頭、債無主。

岳雲鵬、郭麒麟、孟鶴堂等,都在不同的場合唱過《十三香》。

到最後,這幾乎已經成了一個炫技的法寶。

這一切,都源於1988年,鞏漢林那「一蹲之作」。

遺憾的是,在二十多年後的今天,已經沒人記得鞏漢林那曲《十三香》,

只記得那個以《十三香》為起點,一飛沖天,最終成為遼北大地第一表演藝術家的趙本山。

2、MC Ham Lin

1995年,又一個春天。

Hiphop的春風剛剛吹在美利堅的大地上,2pac和Jay-z的傳奇專輯小荷才露尖尖角,一切都是欣欣向榮的模樣。

然而,在中國的春節,這項亞文化已經從地下來到台前,登上我國最大的舞台——春晚。

《如此包裝》

多年之後再來回看這個十分鐘的通俗小品,你會驚艷於它對於潮流的預見性,以及嬉笑怒罵間對社會現狀的辛辣針砭。

在人身攻擊、髒話遍地、藥癮泛濫的嘻哈battle大環境之下。

這裡的battle,世所罕見的被P&L填滿。

MC Ham Lin(鞏漢林)率先發難:

「六月六、六月六、六月六啊六月六。」

「小男人」鞏漢林:四次在春晚打敗趙本山,趙麗蓉的最佳拍檔

MC Li Rong(趙麗蓉)不甘落後:

「春季里開花十四五六,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頭,

』這麼包裝簡直太難受,我張不開嘴兒,我跟不上遛,

你說難受不難受。」

「小男人」鞏漢林:四次在春晚打敗趙本山,趙麗蓉的最佳拍檔

唐山風的flow,自然流暢的韻腳,內里又充滿了對現實社會諷刺。

從這一天起,中華大地所有的rapper,

respect 唐山。

除開RAP,我們驚訝發現,這裡還能看到明學創始人黃曉明的影子。

2015年,黃曉明AB大婚。

婚禮現場,教主在舞蹈中模仿權志龍在《fantastic baby》里的擺腿動作,狂狷邪魅,魅力無匹。

這個視頻在今日被眾多明學教徒當成了打卡聖地。

但這個動作,早在《如此包裝》中就被趙麗蓉老師用過了。

《如此包裝》中對於潮流的前衛預見,也讓後人嘆服。

2019年6月,吳亦凡發布了一組時尚硬照。

一經刊發,就有網友發現,原來,吳亦凡是在致敬鞏漢林老師在《如此包裝》中的造型。

另外,如今風靡B站舞蹈區的韓流女團舞,這些撩撥我國萬千宅男荷爾蒙的動作以及穿搭,

也是《如此包裝》中伴舞小姐姐玩剩下的。

如果說,上面一切,都只是符號和元素的填充。

那麼,《如此包裝》的主線劇情,是對如今娛樂圈的無情諷刺。

趙麗蓉在小品中,是一個前來應聘的老太太。

鞏漢林是這個皮包公司的騙子。

一個老太太,換一身衣服,訓練一下話術、聲音,再取一個藝名,「如此包裝」之後,就能推上台撈錢。

現如今明星虛假人設、喬碧蘿現象,在鞏漢林和趙麗蓉的精準演繹之下,無處遁形。

3、表演理論藝術家

小品,總給人一種不那麼高大上的感覺。

在相聲逐漸飯圈化的今天,小品如果放在鄙視鏈裡面,大概是和二人轉一起被擱在了底點。

然而這在鞏漢林看來,都不是事兒。

「表演可以是街頭賣藝,也可以是在劇場唱歌劇。」

關鍵在你自己怎麼看。

越是通俗的藝術,越是考驗作者的水平。

每一個觀眾面前如同拉家常一般的角色,十分鐘左右的表演,鞏漢林往往需要準備半年。

直接說可能不太直觀,來兩個對比。

目前國內的一部網劇,平均製作周期,3個月。

前段時間,王晶在《圓桌派》中透露,最快的時候,一部港影從頭到尾半個月。

時間只是一方面。

將理論與實踐結合,是鞏漢林一直堅持的。

全世界有三大表演體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體系、布萊希特體系和梅蘭芳為代表的京劇藝術體系。

不同的表演體系,或強調進入角色的情感世界,或認為應與角色有所「間離」,或遵循嚴格的表演程式與邏輯。

那麼,曲藝應該納入哪一種表演體系?

鞏漢林認為三者兼有。

在說書中,分為兩種情況,

一方面,講故事的時候,適用布萊希特體系,製造出「間離」。

「間離」通俗來講,就是不入戲,讓觀眾意識到:我是在看戲,而不是現實。

另一方面,在具體的表現方法上,又需要用到京劇藝術體系。

比如,何處該頓,何處該喝,都是老祖宗研究下來的最佳程式。

這一點在《老酒館》中應用得淋漓盡致。

而在小品和影視劇的演繹中,需要更多使用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體驗派」表演方法。

《打工奇遇》中,飯店老闆鞏漢林身穿長袍馬褂,「面試」趙麗蓉扮演的老大娘。

鞏漢林的手一直垂著、身子勾著,永遠捏著嗓子說話。

這樣的表演,反饋到觀眾這裡,就是兩個字:

太監。

彈幕里最多的也是這個聲音。

而選擇這樣表演,是因為,趙麗蓉來面試的是一個飯托,需要扮成慈禧的模樣,

自己用伺候人的太監形象出現,正好與之搭配。

最後:

很多人說,鞏漢林,他的一輩子,都在「捧哏」。

有他在的舞台,觀眾是踏實的,對手是妥帖的。

往往,一個能把配角做得這麼好的人。

心裡都有一定的自卑。

但看鞏漢林那幾個為數不多的採訪,絲毫感覺不到這一點。

唯有老藝術家給人的如沐春風。

只能解釋為聰明了。

看《老酒館》的那幾個片段,讓人感嘆,只要鞏漢林願意,他就還能繼續出來發光。

但他選擇了將自己的巔峰,留在了那些如同考古的、被雪花布滿的畫面里。

他就像那個小品巔峰時期的註腳,不管你記不記得,那些經典角色都會一直存在。

(此處已添加小程序,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小男人」鞏漢林:四次在春晚打敗趙本山,趙麗蓉的最佳拍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6zuL20BJleJMoPM8AT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