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鎮:(1280年-1354年),字仲圭,號梅花道人,浙江嘉興人。元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擅畫山水、梅花、竹石。與黃公望、倪瓚、王蒙合稱「元四家」。喜作漁父圖,有清曠野逸之趣。作品有《漁父圖》《雙檜平遠圖》《洞庭漁隱圖》《蘆花寒雁圖》等。
吳鎮十八九歲開始學畫,年輕時遊歷杭州,吳興,飽覽太湖風光。開眼界,長見識,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啟迪了他創作靈感。
吳鎮師承方面,於董源、巨然所得最多。吳鎮對董巨是下過很深的功夫的,他自己說:「董源畫《寒林重汀圖》,筆法蒼勁,世所罕見,因觀其真跡,摹其萬一。」
吳鎮畫山水喜用濕墨,其實吳鎮未嘗不善用干墨,在吳鎮傳世幾十餘幅墨竹中,幾乎全是用干墨畫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吳鎮年少好劍術,成年後與其兄吳瑱同受業於毗陵(今江蘇武進)柳天驥學習易經,自此韜光養晦,講天人性命之學,堅持高尚志氣,不與眾人和同,貫通儒、道、釋三教,達生知命。長住魏塘,深居簡出。
吳鎮為人抗簡孤潔,一生清貧,隱居不仕,與達官貴人很少往來,也很少從俗賣畫,生活困難時,他便經常到嘉興、武林等地賣卜,以維持生計。曾在村塾中教書,於錢塘等地賣卜。
相傳吳鎮本與盛懋比門而居,四方以金帛求盛畫者甚眾,而吳之門闃然。妻子頗笑之。曰:「二十年後不復爾。」後果如其言。充分見出吳鎮抱著對藝術的虔誠之心,不是隨便改變畫風去迎合世人的。
吳鎮非常愛梅,家室四周遍植梅樹,取齋名「梅花庵」。因居處有橡林,故書齋又名「橡室」。
晚年,吳鎮思想向佛教靠攏,他經常去魏塘鎮大勝、景德、慈雲寺與僧人談經論佛、吟詩作畫,可行、松嚴和尚、竹叟、古泉講師均與吳鎮私交甚厚。
吳鎮於六十八歲〔至正七年(1347年)〕僑寓嘉興春波門外(今嘉興市城區)春波客舍,專寫墨竹。時與友人會於精嚴寺僧舍,心儀佛門,始自稱「梅沙彌」。
四年後回到魏塘,歿前自選生壙,自書碑文:「梅花和尚之塔」。墓在今梅花庵側。元順帝至正十四年,吳鎮離開人世,遺命短碣於冢曰:「梅花和尚之塔」。
明末泰昌元年,當地官紳集款為之修墓,董其昌題「梅花庵」匾額,陳繼儒作《梅花庵記》來紀念他。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