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披荊斬棘,七十年風雨兼程。七十年來,淮安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奮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攝影師用鏡頭
真實記錄下了淮安的發展變遷
通過新舊照片的對比
繪就了一幅珍貴的歷史長卷
1975年 里運河 2019年
1980年 淮海東路 2015年
1993年 淮海西路 2015年
1984年 西大街 2019年
2002年 水渡口 2019年
1978年前,淮安境內僅有徐淮、淮沭新等屈指可數的幾條幹線公路,縣鄉道路也十分落後。改革開放以來,淮安不斷加大交通建設力度,「公鐵水空管」統籌發展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初步形成,內通外聯的區域性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如今的淮安,公路樞紐地位越發鞏固,鐵路樞紐格局快速構建,內河航運提檔升級,航空事業加快發展,城市交通亮點紛呈。
大運河橋舊貌
淮安運河大橋今年6月建成通車,打通了城市主動脈的瓶頸
上世紀80年代的高良澗船閘
擴容後的高良澗船閘
上世紀80年代的兩淮路
沿途美不勝收的翔宇大道
1998年,新淮鐵路全線通車,結束了淮安「地無寸鐵」的歷史
淮安境內徐宿淮鹽、連淮揚鎮兩條氣勢如虹的高鐵建設現場
淮安機場首航當天迎來的第一架客機
解放初期淮安僅有的零星工業企業宛若點點星火,經過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迅猛發展,燎原成以「三新一特」優勢特色產業為主導的現代製造業體系。新一代信息技術、食品產業產值突破千億元大關,鹽化凹土新材料、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加速培育,淮安正崛起為一座工業之城。
上世紀70年代淮鋼車間裡的高爐
2007年,淮鋼成為我市第一家年銷售超百億元的工業企業。圖為現在的淮鋼軋鋼生產線
上世紀80年代的淮陰捲菸廠生產車間
如今的淮陰捲菸廠,已成長為江蘇煙草工業的「三駕馬車」之一
建廠初期的清江石化簡陋生產設施
催化脫硫脫硝除塵裝置建設項目
上世紀80年代的高溝酒廠東廠區大門
作為江蘇白酒「三溝一河」的代表,2014年,今世緣成為淮安第一家在A股主板上市的企業。圖為現在的今世緣酒業大門
服裝,是穿在身上的歷史。新中國成立特別是1979年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群眾的服飾經歷了從數量短缺、色彩單調、款式保守到供應充足、時尚現代、品牌豐富的變化。從西裝、牛仔服到運動服、休閒裝,從自己做衣服到購買品牌服飾再到個性化定製,服裝見證了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
上世紀七十年代,年輕人的服裝款式單一
2013年,商場裡時裝秀
上世紀八十年代 ,文藝工作者穿著自己編織的毛衣
2012年 ,商場裡的香港設計師時裝秀
上世紀八十年代 ,人們在冬季穿著單一款式的布面棉襖
老年時裝秀
1982年 ,清江市百貨大樓布匹櫃
衣著簡潔時尚的年輕人
古淮河文化生態景區內的婚紗秀
改革開放初期,居民的房子一般以平房為主,全家老少擠在一起。從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起,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百姓的住房條件逐步改善,從平房、筒子樓到普通單元樓,從多層到高層、複式、躍層、別墅等多類別,陋室蝸居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改革開放前,一家三代同居一室
現在,市民居住條件大大改善
1986年,北京新村首批商品房落成
2003年,市區首個解困房小區東風花園落成
2007年,住房困難家庭喜領全國首批共有產權房產權證
金湖縣塔集農民集中居住區
高樓林立
來源:淮安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