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縣,古稱杞國,據《杞縣誌》載:「杞地古多生杞柳,因名為杞。」後為國名。杞縣位於河南省中東部,古黃河沖積扇東南翼。東控商、亳,西屏鄭、汴,南瀕渦水,北負黃河,東北扼魯豫咽喉,西南通中原腹心,夙稱梁(開封)宋(商丘)鎖鑰。
杞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杞地古代因杞柳多而得名,杞於夏代立國,都雍丘,歷夏、商、周三代,延續1500餘年,秦朝時,設立縣制。
杞縣文物古蹟較多,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鹿台崗遺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處,縣級保護單位35處。
杞縣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古有商朝開國名相伊尹,漢高祖劉邦的謀士酈食其,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蔡文姬,北宋狀元宋淮、宋庠、宋祁,明朝狀元孫賢、劉理順等歷史名流,近現代更有以穆青、吳芝圃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知名人士。
杞縣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與華夏民族歷史同步,上古時期的炎帝後裔顓頊、共工、榆罔在杞縣遺留有高陽、空桑、高高山、古天文台等遺蹟,奴隸制時期的夏、商、周時期的杞國封地和都城均在此地。
據有關資料記載,相傳在古代,杞縣氣候宜人,植物繁茂,麋鹿成群,但在這裡卻有方圓數百里的沼澤,沼澤地里有一塊凸出的高崗。當時高崗上居住著一個氏族部落,這個氏族部落是以打獵為生的。
一天,高崗上的氏族首領在狩獵中發現了一群鹿,於是,他便率領族人浩浩蕩蕩地出發,要圍剿鹿群,但此時,恰有另一氏族的人也發現了鹿群,這個氏族的人們在他們首領的帶領下,雄赳赳地從另一方向向鹿群追去。
後來,在兩個氏族人們的兩面夾擊下,鹿群終於未能衝出包圍圈,全部被俘獲。但面對俘獲的戰利品,兩個氏族的人們都想據為己有,他們都不肯退讓一步。於是,一場激烈的衝突發生了。在鬥爭和激戰中,有很多人倒下,鮮血流了一地。
經過一番廝殺,居住在高崗上的氏族最終獲得了勝利。為了紀念這次鬥爭的勝利,高崗上的氏族人就將高崗命名為「得鹿崗」,後人卻誤將其寫成「鹿台崗」,這就是今天「鹿台崗」村的由來。
而鹿台崗在夏時期的繁榮就達到了鼎盛時期,在當時,鹿台崗還成了三大古族的交會地,這實在是因為鹿台崗占了「天時」、「地利」、「人和」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