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晚9時許,「沙市1995年金庫劫案」 A級逃犯劉昂,從安徽省馬鞍山市被押解回荊。
「跑了25年,我曾很多次想回荊州。」眼前的劉昂,身高1米7幾,體型消瘦,兩鬢斑白,穿著得體,乍一看,很難與A級逃犯相關聯。
從5日晚7時,到6日晚9時,這期間的26個小時,對劉昂而言,經歷著從逃亡到被捕,從安徽到荊州,從惶恐到解脫,一切恍如兩個世界。昨日,記者深入採訪,還原劉昂的黑白26小時。
十餘名群眾指認劉昂
「這是……」
5月5日中午1時許,荊州市公安局沙市區分局刑偵大隊大隊長余新智接到安徽省馬鞍山市警方傳來的三張照片,照片中的男子讓他異常興奮。
余新智迅速調取資料庫,將照片與A級逃犯劉昂進行比對。然而,因相隔年代久遠,無法完全認定。
「人命關天的大事,必須有十足把握。」他說,考慮到比對照片時隔25年之久,他選擇相信自己的直覺。「劉昂的樣子我看了25年,深信不疑。」
刑偵大隊民警拿著照片兵分多路,先後找十多人進行辨認,得到的答案驚人一致。
「是他!」劉昂之前的鄰居說。
「對,就是他!」劉昂之前的好友連連點頭。
「我敢肯定就是他!」已退休6年的社區民警劉德錦回憶道,擔任片警期間,曾和劉昂的家相隔不到200米。劉昂喜歡耍滑頭,小錯不斷,經常和街坊鄰居發生爭執,被他口頭教育過多次。
余新智迅速向上級領導彙報,組成追逃專班與安徽警方聯動,於5日晚7時30分,將從外面準備回家的劉昂當場抓獲。
「你們還是來了!」劉昂沒有反抗掙扎,戴上手銬時平靜的說道。
四個望遠鏡防警察
在劉昂的出租房內,雖然不大,卻很乾凈,各類物品擺放得井井有條,衣服被子疊得整整齊齊。
進門的右手邊,供著一尊菩薩,上面擺著一些水果和手串。
床邊的桌子上,擺著幾張他與家人25年前的合影,顏色泛黃,但相框擦得一塵不染。旁邊放著孫子兵法、三國演義等書籍,一本翻開的筆記本上,抄錄著一些古詩和文字,字裡行間十分工整。
「屋內放著4個望遠鏡,朝著不同的方位。」專班民警王碩說,劉昂的反偵察意識極強,外面街上一有動靜,就拿望遠鏡進行觀察。
當民警對住所進行搜查時,劉昂主動交代,廚櫃第二個抽屜的硬殼紙中間,藏有5000元現金。
「還有一萬元現金。」順著劉昂的指引,民警先到櫥櫃的第三個抽屜裡面,找到一把起子,後到床底下拿出電風扇,用起子卸下風扇底座,一萬元現金在裡面裹得嚴嚴實實。
計劃疫後潛回荊州
唯一讓民警不解的是,桌上還有一張攤開的地圖,一條粗線從馬鞍山市畫到了荊州市,途中的線路幾經迂迴。
事後劉昂坦白,他不敢用身份證,疫情期間無法申請綠碼,覺得自己已寸步難行。想想25年逃亡路,先後逃至河南南陽、重慶、江蘇揚州和安徽等地,在東躲西藏中度過自己人生的黃金時期。不敢以真實身份示人,只能靠打散工為生,被人欺負也不敢吭聲,身心俱疲,備受煎熬。為防止暴露,他在一個地方只會待上兩年左右,就會搬到下一個地方。在安徽馬鞍山待得時間最長,足有十多年。
「我特別想回老家荊州,不想到頭來客死異鄉。」劉昂開始規划著潛逃回荊的路線,準備疫情結束後就出發,途中故意繞圈,挑選的落腳地都是一些較為偏遠的小村落。
王碩說,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劉昂的奸詐狡猾、心思縝密。
一手策劃金庫劫案
一路上,看著車窗外飛馳而過的風景,劉昂和民警聊著對荊州的印象。
劉昂告訴民警,他經常在網上用實景地圖看荊州,從東門、到北京路,再到他以前住過的勝利街,荊州的變化越來越大,回家的想法也越來越強烈。
「我答應配合你們,但能不能帶我到處轉轉。」6日晚9時許,當警車從荊州中下高速路,劉昂對民警提出這樣的請求。
從荊州中到沙市區公安分局,民警沿路介紹著道路兩旁的建築,十多分鐘里,劉昂始終安靜地聽著。
「是不是快到勝利街了?」「勝利街去年被拆遷,準備改造。」
「25年沒回來,我想吃碗黃家塘米粉。」民警特意為他買來一碗,劉昂連湯都喝完了。「吃得踏實,還是回來好啊。」
審訊工作進展順利,劉昂對1995年12月17日夥同江運華和劉焰勤搶劫銀行金庫的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辦案民警說,在這個團伙中,劉昂扮演的是「軍師」的角色,主動策劃踩點分析、作案細節、逃跑路線。
目前,案件仍在進一步辦理當中。
來源:荊州日報客戶端、荊州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