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啥我媽幫帶孩子,晚年卻讓你媽來享福?」丈夫的回答讓人生氣

2021-04-19     兩口育兒

原標題:「憑啥我媽幫帶孩子,晚年卻讓你媽來享福?」丈夫的回答讓人生氣

如今說起父母養老,肯定是兒子女兒的義務,可現實生活中還是很多人受老輩思想的影響,覺得只有贍養男方父母才屬於理所應當,養女方父母要看經濟條件是否允許。

這樣的現狀好像是養男方父母是「必答題」,養女方父母卻變成了「選擇題」,這讓很多獨生女兒的家庭憤憤不平。

朋友娜娜昨天和丈夫離婚就是因為這事,娜娜是獨生子女,丈夫是姐弟二人。

娜娜生孩子那一年,剛好和大姑姐相差沒幾天,導致孩子出生後都需要身邊有老人幫看。娜娜再三請求下也沒能留住婆婆,最後婆婆還是去照顧了大姑姐,而自己只能厚著臉皮請親媽來幫忙。

這一幫就是5年,看著孩子都上幼兒園中班了,親媽才回的老家,卻不知親媽剛走沒幾天,丈夫就讓他媽媽到家裡養老。

這一舉動激怒了娜娜,娜娜直言懟丈夫:「憑啥我媽幫忙帶孩子,晚年卻讓你媽來享福?」

沒想到丈夫竟然說:「養兒子就是為了防老,再說丈母娘就是客人,我媽才是這個家的主人。」

聽完後娜娜頓時感到憤怒,為此兩人大吵一架,以至於導致離婚。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事情呢?

傳統思想在「作怪」

娜娜的丈夫想法不正確主要原因還是「傳統思想」在作怪,他有這樣的不正確的思想,主要還是傳統思想的影響,婆婆覺得家裡有個兒子,就是傳承的標誌,就是家裡的根。

這個男人再生個兒子,就等於一輩傳一輩,家族也就更加的壯大,人丁更加興旺,自然兒子給他養老是再理所應當不過的事情了。

相反生女兒的家庭,按照傳統思想的話,就叫「絕後」,女兒出嫁,沒有人繼承家族的姓氏,慢慢的這家也就消失了。

然而女兒嫁出去生活條件好一些的話,還能給父母一些零花錢,自己如果不獨立還要依附丈夫生活,想養自己的父母肯定比較困難。

當然現在的社會早已經打破了傳統的軌道,但這種「傳統思想」還在影響著一少部分人。所以才會出現像娜娜家這種情況,丈母娘是「客」,自己親娘才是「主」,這種不正確的思想。

男士的優越感來自——孩子隨他姓

從古至今都把男人推向了主導地位,生了孩子都要隨著爸爸的姓氏,不管女人如何努力始終是進了男方的家譜中,這也就是男士從骨子覺得自己才是家庭的主導者。

姓氏的問題還真不能小瞧,從古到今一直延續幾千年,想改變卻是很難,不過也有一些新式家庭,不在乎這方面的問題。

特別是個別的80後的二胎的家庭,夫妻早早地商量好,將來生的孩子一個隨媽姓,一個隨爸姓,這種方式也在慢慢地融進一部分家庭,真正的體現了男女平的觀念。

贍養雙方老人,是子女雙方共同的責任和義務

在贍養老人的問題上,不應該拿兒子女兒來說事,身為子女贍養老人是應盡的責任和義務。特別是女婿這個角色,在心裡不能排斥自己的岳父岳母,更要像兒子的孝敬老人。

當然,兒媳這個角色也要善待自己的公公婆婆,只有內心真正地把另一半的父母視為親生父母一樣,家庭才會其樂融融家和萬事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xaS6XgBMMueE88vwA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