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這三個以「陽」為名的縣,歷史悠久且均為其所在地級市母縣

2019-11-27     滄海桑田史海沉鉤

湖南省,位於我國中南部內陸,與湖北、重慶、貴州、廣西、廣東、江西等六省市區相鄰,為歷史底蘊深厚、人文燦爛之地。湖南,古為荊州南域,春秋戰國屬楚,曾與湖北並為「湖廣」,有「湖廣熟,天下足」之譽。清朝建立後,清政府析湖廣省為湖北、湖南兩省,兩省大致以洞庭湖為界,湖南因大部處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

我國古代地名多以山川河流等為名,又因山南水北為陽,我國以「陽」為名的地名眾多,如洛陽、襄陽、南陽、瀋陽等,而湖南省以陽為名的縣、市也非常多,其中有三對均以「陽」為名的縣、市,分別為岳陽市、岳陽縣,邵陽市、邵陽縣,衡陽市及衡陽縣。

岳陽,位於湖南省東北部、洞庭湖東岸,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城,現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岳陽市、岳陽縣。岳陽,古稱巴陵、岳州,岳陽之名始於南北朝,隋朝設岳州,民國初廢岳州府,巴陵縣也改稱岳陽縣。

建國後,岳陽縣曾屬長沙專區、湘潭專區,1960年至1962年曾以岳陽縣城置縣級岳陽市,縣市均屬湘潭專區。1964年於岳陽縣設岳陽專區,1975年復設縣級岳陽市,1983年岳陽市升為地級市,岳陽縣改由岳陽市所轄至今。

邵陽,位於湖南省中部偏西南,古有「邵州」「寶慶」「邵陵」等古稱,現有邵陽市、邵陽縣,縣為市所轄。邵陽建制始於西漢初所設昭陵縣,後改成邵陵、邵陽,唐設邵州,北宋置寶慶府,邵陽縣均為治所,民國初寶慶府廢后邵陽縣曾短暫改稱寶慶縣。

建國初,邵陽縣為邵陽專區駐地,1950年析邵陽縣城置邵陽市,縣、市均為邵陽專區所轄,專署駐邵陽市。1977年,邵陽市升為省轄市,1986年邵陽地區撤銷後,邵陽縣改由邵陽市所轄至今。

衡陽,位於湖南省中南部,曾古稱衡州,現有衡陽市、衡陽縣,縣為市所轄。衡陽歷史上曾長期為湘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為軍事重鎮、商貿名城,隋朝時設衡州、衡陽縣,明清時有衡州府,府治衡陽縣。民國初廢府存道,衡陽縣為衡陽道道治所在,轄有今永州、郴州、衡陽等地,後曾析衡陽縣城置省轄市衡陽市。

建國後,衡陽市、衡陽縣均為衡陽專區所轄,衡陽市為專署駐地。1950年,衡陽市升為省轄市,1952年衡陽專區撤銷設湘南行政區,專署仍駐衡陽市。1954年復設衡陽專區,縣、市均為其所轄。1980年,衡陽市升為地級市,1983年衡陽地區撤銷,衡陽縣由衡陽市管轄至今。

備註:文中古代地圖均取自《中國歷史地圖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w_0rW4BMH2_cNUgBT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