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歲的海清當眾賣慘,為什麼不值得同情?

2019-07-31     環球人物雜誌

海清急了,但光嘴上著急沒用。

|作者:咖喱 阿曄

人到中年,海清的焦慮愈發蔓延,她需要一個出口。

在近日的FIRST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沒有喝酒壯膽,而是拉上一眾閨蜜「站台」之後,海清當著全國觀眾的面上演了一出「苦情戲」。

在她提前準備好的台詞里,她和在場的宋佳、姚晨、梁靜,以及不在場的馬伊琍,都是一個陣營的落難姐妹,她們的標籤是「中年女演員」,是被市場隔離、被題材限制了的演技派,逼不得已,才在這裡求導演們關注。

讓海清萬萬沒想到的是,自認為的一場「仗義執言」,後續發展卻失了控。「被代表」了的閨蜜們一臉懵,自覺被騙了同情的網友們則認為她的例子並不恰當。

而在這次「衝動」事件背後,不得不說,被「國民媳婦」標籤禁錮已久的海清,真的有點慌了。

「中年閨蜜」的尷尬

在當天的青年電影展閉幕式上,頒獎結束後,嘉賓海清意外地將宋佳、姚晨、梁靜喊上台,當著全國觀眾的面說了一番肺腑之言:

「我們是一群非常努力、熱衷表演的女演員,我們在這個行業里一直在堅持,基本上沒有傍大款,也沒有靠父母,我們一直靠自己努力從小走到大。而且我們和你們一樣,我們非常熱愛電影。但說一句實話,我們中的大部分人是被動的,市場、題材各種局限常常讓我們遠離一些優秀的作品,甚至從一開始就被隔離在外。」

在她的發言中,台上這些女演員聽起來跟她「同病相憐」:

姚晨親自擔綱投資、監製,才能抓住《上青雲》的機會;宋佳至今未婚,就是為了保持年輕人設;梁靜早早轉了行,一邊投資一邊看老公是否有好的角色給她;不在場的馬伊琍,昨天也是盛裝出席,不願意錯過任何一個機會;到了她自己這兒,愛喝酒卻滴酒未沾,生怕有哪個導演製片人找她談劇本時,她會胡說八道……

在一群年輕導演面前,海清表現得「小心翼翼」,不惜這樣放低姿態求劇本、求邀約,的確是賺了眼球也博了同情。然而細想之後,更多觀眾也發現了其中的bug之處。

台上的這幾位絕對稱得上中生代女演員中的塔尖人物了,她們真有海清說得那麼慘嗎?

宋佳因為出色的演技拿過白玉蘭獎、金雞獎和金鷹獎,目前至少還有7部作品待上映;梁靜、姚晨兩位做幕後,一念是妥協,一念是為行業發展做貢獻,雖說是「曲線報國」,也未嘗不是他們向更高層次發展的一個主動選擇;而說到馬伊琍,40歲還能憑藉大女主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再創事業高峰,何其難得,如果說馬伊琍有情感焦慮大家還能get,說她事業上被隔離就讓人一臉懵了……

也難怪當時場上的宋佳全程冷漠臉、尷尬笑,之後撂下一句「以上僅代表海清個人立場」就匆忙下了台。沒來得及逃走的姚晨和梁靜則被趕鴨子上架,做了總結陳詞,也是一臉尷尬。



海清可能萬萬沒想到,自認為的一場「仗義執言」,不僅閨蜜們不領情,還掀起了娛樂圈的一場輿論風暴。

一向以穩紮穩打著稱的海清為何如此衝動?答案只能是,當焦慮如影隨形,她才會用力過猛吧。

「國民媳婦」的焦慮

其實早在3年前,海清的焦慮就已經開始冒頭。那段時間《小別離》剛播完,劇里的海清沿襲以往的風格,將童文潔這一剽悍又神經質的母親形象刻畫得入木三分。不用說,又火了一把。

越是在風口之上,越是容易焦慮。年齡和戲路,都是她對自己未來發展道路的隱憂所在。

而海清的焦慮也不是沒有來由,作為一個在危機中發展起來的女演員,她有著根深蒂固的「習慣性焦慮」。

海清17歲從江蘇省戲劇學院畢業,進入省歌舞劇院,待了兩年,19歲考上北京電影學院。

這行業,出名要趁早,她的起步已經比別人晚了很多。



海清年輕時的照片。

2003年,25歲的海清出演《玉觀音》里的鐘寧,才算正式出道。可那部戲火的是孫儷和佟大為,作為女二號的她沒有激起一點浪花。

之後,海清開始面臨常常沒戲拍的窘境。那段時間,她就回到南京老家窩著,「不用做飯,也不用交水電費,還跟父母撒謊說在看劇本。」但這不意味著放棄,作為黃磊的學生,她也嘗試跟著老師演話劇,磨鍊演技。

隨後,《雙面膠》《王貴與安娜》也沒讓她大火,直到2009年《蝸居》這部現象級電視劇出現,海清才算真正混出了個樣子。

那一年的海清31歲,心裡充滿後怕,如果這個年齡她還沒能走紅,意味著很快就會從三四線演員淪為十八線演員。



《蝸居》劇照

不能容許片刻停歇,《蝸居》之後,海清開掛!

《媳婦的美好時代》和《小別離》接連播出,她的演技也有目共睹,斤斤計較的上海小媳婦、善良可愛又賢惠隱忍的中國式兒媳、強勢霸道的職場媽媽……這些都幫她奠定了「國民媳婦」的形象。

任何事情都有正反兩面,「國民媳婦」將她捧上了巔峰,卻也像一道符一樣,將她禁錮在了家庭劇的範疇,古裝、清純、動作戲基本跟她絕緣。

她開始反覆叮囑經紀團隊,儘量少提「國民媳婦」「虎媽」這樣的詞,「真的有點太老了」。

她自己也刻意迴避類似的角色邀約,改為嘗試一些新的路線。於是有了《北京遇上西雅圖》里的女同性戀、《紅海行動》中率性大膽的戰地記者,但顯然,與麗娟、海萍和安娜那些經典的角色相比,海清的這些嘗試都略顯薄弱,很難讓觀眾跳出對她的「刻板印象」,轉型不算成功。



《北京遇上西雅圖》劇照



《紅海行動》劇照

同一時期,作為師妹的姚晨已經完美跳脫出「郭芙蓉」的枷鎖,通過《離婚律師》《都挺好》《找到你》逐漸立住了自己職業女性的新人設。馬伊琍在《我的前半生》中挑戰柔弱和反擊兩個狀態的女性角色,在之後的電影《找到你》中,更是不顧形象演繹了一個變態媽媽……



馬伊琍在《找到你》中的劇照

眼看這些中年「閨蜜們」都在為自己找出路,海清卻還陷在「國民媳婦」這個標籤中,沒能走出來。焦慮、著急、彷徨,她急需一個出口,大概因此才有了電影節上的那一幕。



沒找到自己的方向

對海清來說,轉型難,放下身段似乎也很難。

自從爆紅之後,她的合作夥伴幾乎就沒有無名之輩。在她出現的影視劇中,通常會有滕華濤、陳凱歌這種著名導演,王麗萍、六六這種金牌編劇,以及黃磊、張譯這種國民度極高的演員。

而這也是海清這次發言遭遇負面聲音的重要原因——她不是沒戲演,而是自己太挑剔。那些真正無戲可演的中年女演員,根本沒有機會站在這樣的舞台上發表意見。

當然,誰也不能否認,中年女演員的確面臨困境,似乎一過30歲,她們可以選擇的角色就開始在婆婆媽媽里徘徊。就連依舊少女感十足的大S也抱怨說,導演竟然找她演王大陸的媽。



有人說,「海清們」的真正困境,其實在於中年人的故事被集體清空。

影視市場大環境如此,這不僅僅是中年女演員的困境,中年男演員也同樣會有這種尷尬。那些曾經挑大樑的男演員,李幼斌、濮存昕、王志文、葛優……幾乎也逐漸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

只不過,相較於中年男性,中年女性的出彩角色更少,競爭就顯得更加激烈。海清沒能成為這場激烈競爭中的贏家,而馬伊琍、姚晨這批女演員則抓住了機會,成功走上事業又一巔峰。

海清在舞台上高喊自己「便宜好用」並不能得到多少歡呼,反而是那些默默行動的人會有意外收穫。

惠英紅以近乎免費的價格支持新人導演,專注於扶持那些不賺錢的文藝片,被人讚不絕口;譚卓參加了兩個新晉導演的電影,這才機緣巧合迎來去年的爆紅;萬茜加盟饒曉志執導的首部電影《你好,瘋子》,她的神演技才開始廣為人知……



萬茜在《你好,瘋子!》中飾演一個精神分裂患者。

和海清相比,這些女演員的名氣更小,選擇也更少,但她們依然在努力嘗試更多可能,做一些至少比喊口號看起來更有意義的事情。

海清從來沒放下身段跟新晉導演合作過,卻跑到為推廣青年電影人的電影展上高談闊論,難免招人腹誹:這到底是想要年輕導演給的機會,還是想要出名導演給的機會?

這個問題的回答見仁見智。

昨天,海清回應了關於這次「女演員宣言」的種種質疑。她也承認,如果自己想從「國民媳婦」轉型成「國民媽媽」,那實在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有大把大把這樣的劇本。但關鍵是她不願意。

三年之前,海清就有了中年困惑,還曾和六六抱怨,自己有中年危機了,那麼多小鮮肉和小美女被捧出來,她開始找不到未來的方向。現如今,海清似乎還是沒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海清急了,但光嘴上著急沒用。她應該像捋順一個個劇本一樣,好好梳理自己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vNKSGwB8g2yegND1YV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