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底,朝鮮開始頻繁實施新型短程彈道飛彈及火箭彈試射活動。雖然正值朝軍夏訓期間,朝實施武器發射活動可被解讀為訓練的一部分,但自7月以來,朝如此高密度進行制導武器發射明顯帶有深層次意圖。對此,朝鮮問題專家、新美國安全中心亞太安全項目兼職高級研究員金度妍(Duyeon Kim)於2019年8月8日在《原子能科學家公報》雜誌網站上發文,分析朝接連實施短程制導武器發射活動的深層原因。
原文標題:Why Rocket Man is going ballistic with short-range missiles
作者:Duyeon Kim
編譯:吳天昊
《世界觀》系列文章由大國策智庫組織編譯。
朝鮮近期發射的飛彈
金度妍認為,朝鮮再次進入頻繁實施武器試驗的節奏。繼5月兩次發射短程彈道飛彈後,朝鮮先後於7月23日展示新型彈道飛彈潛艇,7月25日發射2枚與5月同型號的短程飛彈,7月31日發射2枚短程飛彈,8月2日發射2枚(編註:根據朝官方報道,7月31日和8月2日發射的是「新型大口徑可控火箭彈」),8月5日再次發射2枚。儘管美總統特朗普與朝領導人金正恩於6月下旬在韓朝邊境臨時舉行會晤時同意將很快舉行朝美工作會談,但雙方圍繞朝核問題的談判迄未進行。目前看,朝美間關於朝核問題的工作談判或將被推遲到美韓正在實施的聯合軍演結束後,這意味著若美方開出的談判條件能夠滿足朝方要求,那麼朝美工作會談最早於9月中旬舉行。在此背景下,朝近期密集實施發射活動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有特朗普總統的許可。特朗普近期反覆說的一句話就是:「我沒有問題,我們會看到將發生什麼,發射短程(飛彈)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於是,朝方開始肆無忌憚地試射短程彈道飛彈,以提升自身軍事能力。據朝鮮勞動黨黨報《勞動新聞》報道稱,7月31日的試射活動的主要目標就是為了提升軍事能力。特朗普對朝發射活動的反應也許是在「抓大放小」,以期給即將到來的朝美會談創造條件。但他對短程彈道飛彈試驗的默許似乎在告訴美國的盟國(韓國和日本),以及美國士兵及僑民,他們是無關緊要的。這進一步加劇了韓日對自身安全的擔憂,即華盛頓方面在關鍵時刻可能不會守護其亞洲盟國,特別是當美國領土成為朝核打擊目標時。
二是對美韓聯演表達不滿。過去幾個月,平壤方面一直試圖使美韓取消或進一步壓縮聯合軍演的規模。朝方一直對美韓演習以及韓國於7月25日再次接收一批從美國引進的F-35A戰機表示抗議,指責韓政府背叛民族充當「美帝」的傀儡。朝外務省8月6日發表聲明,批評美韓沒有認真對待朝方提出的終止軍演的要求,並威脅要重新考慮未來的對話。朝方近期的一系列武器試射及聲明也是為了安撫本國民眾,即讓民眾相信朝鮮不會任由美國擺布。事實上,2018年6月朝美新加坡峰會後,美國已經取消了與韓國聯合舉行的大規模防禦性演習,取而代之的是規模更小的聯合訓練。韓美本月實施的演習僅僅是指揮所演習,將利用計算機模擬應對危機事態,並檢驗韓軍的基本作戰能力,為將來「基於條件的作戰指揮權移交」創造條件。如果平壤方面決定最終放棄外交對話,那麼它很可能以美國軍事資產及美韓演習造成朝鮮半島出現敵對氛圍為藉口。與此同時,朝將繼續實施彈道飛彈試射、如常開展冬季或夏季軍事演習。
三是為朝美談判增添砝碼。金正恩在朝今年4月(河內峰會無果而終一個月後)舉行的最高人民會議上宣布,朝鮮將繼續強化其軍事能力。朝近期接連試射短程彈道飛彈,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過度刺激特朗普,避免承擔外交對話失敗的責任,另一方面是通過這種「灰色地帶」挑釁,擴充其武器庫,威脅周邊國家。然而,試射短程彈道飛彈不僅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有關「禁止朝進行任何彈道飛彈活動和相關技術的開發」的決議,而且也違反了2018年9月朝韓間達成的軍事領域協議。該協議呼籲南北雙方「全面停止引發軍事緊張和衝突的海陸空所有領域的一切敵對行為。」
金度妍最後指出,朝鮮兩周內實施4輪彈道飛彈試射活動恰逢韓日間貿易爭端不斷升級、美俄間簽署的《中導條約》正式失效、韓日強勢應對中俄聯合巡航、美新任國防部長埃斯珀建議在亞洲部署中程飛彈等。隨著東北亞地區局勢的持續緊張,以及中俄朝利用不穩定的美聯關係「漁利」,通過談判解決朝核問題的時間正在流失。平壤方面給特朗普政府設定的期限(即年底前拿出一項可以接受的方案)即將臨近,而且美國總統大選年也將很快到來。儘管金正恩在國內一直面臨改善國家經濟的壓力,但在中國提供可靠經濟和政治支持的情況下,即使沒有與特朗普達成真正的核協議,金正恩也將成為勝利者。屆時,金正恩仍將在國際舞台保有一席之地,而且最重要的是,朝鮮的核武器也將得以保留。如果美日韓無法儘快重新團結在一起,那麼中俄朝將成為東北亞地區的贏家。
(圖文來源:大國智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