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再響集結號!新華社發文點贊臨沂援鄂醫護人員

2020-02-13     無線臨沂




新華社客戶端濟南2月13日電(記者楊文)1月24日,除夕。臨沂市衛健委向全市醫院發出緊急動員令,選拔醫護人員奔赴湖北,參與抗擊新冠肺炎疫情。

去還是不去?臨沂醫護人員的回聲是:請讓我去,全市符合條件的醫護人員幾乎全部「報名應徵」。 在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接到通知後僅僅十分鐘,就有116名醫護人員報了名。

1月25日,大年初一,臨沂首批4名醫護人員,奔赴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1月28日,第二批6名醫護人員,緊急支援湖北黃岡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2月9日,第三批26名醫護人員南下武漢漢陽區相關醫院。

26人中的見申強,來自市精神衛生中心。除夕報名後,他當天就收拾好了行囊,放在自己車的後備箱裡,以便聽到命令隨時出發。焦急之中,聽到第三批赴鄂「集結號」,他飛奔下樓背起行囊,消失在寒風裡。




妻子吻別丈夫,母親送別兒子,同事揮別戰友。期盼的目光中,「戰士們」趕往集結地點,一路疾行南下——對沂蒙人民來說,這是多麼熟悉的畫面。70多年後,集結號再響,沂蒙人民的家國情懷未變。

行色匆匆中,迴響著臨沂市委書記王玉君送別他們時的話語:「你們代表著沂蒙老區的整體形象,希望大家大力弘揚沂蒙精神。」

隔離分區不夠嚴格,感染性垃圾沒有及時處理,智能噴霧消毒系統不能啟用,沒有洗澡間,沒有取暖設施……走進湖北大別山區域醫療中心,來自平邑縣人民醫院的王相海看到了這樣的場景。更嚴峻的是,疫情在蔓延,醫療物資匱乏,當地醫護人員超負荷工作,患者中瀰漫著悲觀失望情緒。

來自臨沂市腫瘤醫院的徐德曉說:「一下送來40多個血氣檢查,我看到後真是後背一涼。為了幹活利落,我們都戴著小一號的手套,而且要戴三層,既考驗技術又需要耐力。時間一長,手很疼、胳膊很累,耳朵、鼻樑也非常疼。」

此次疫情,讓臨沂市上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與考驗。全市各級各類醫院,響起了堅守陣地的集結號。一邊支援湖北,一邊堅守陣地。沂蒙山與大別山之間,湧現出別樣的兩地情緣。

王相海,已經在大別山區的診療中心忙碌了半個多月。妻子唐共珂,身為同一個醫院胸外科的副護士長,也曾一同要求去湖北抗疫一線,哪怕家裡還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如今,她堅守在原來的崗位,承擔著比平時更繁重的工作。她每天最大的安慰,就是按約定時間與丈夫微信連線,互報平安、互相激勵。

2月5日,臨沂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市中醫醫院的莊步輝正在住處休息,迎來了一位黃岡當地的「不速之客」。對方送來了一大包雜糧煎餅和辣椒、香蔥。他說,愛人的家鄉是臨沂,聽說臨沂援鄂的醫生都「很拼」,他們就連夜做好了煎餅,送來表達思鄉和感謝之情。莊步輝、李善超、董艷艷、吳鵬,一起吃著煎餅,不由得眼含熱淚。

來自費縣人民醫院劉相蛟,一直堅持在黃岡市抗疫一線。無論走到哪裡,都能感受到當地人對山東、對沂蒙的熱情。患者對他說:「山東無私支援了那麼多物資,還派出了這麼好的醫生,湖北女孩呀,要嫁就嫁山東人。」

回到賓館,當地服務員見到他就會說:「劉主任,你餓了吧,先給您下碗麵條吧。」最讓她感動的是醫院的駕駛員老陳,即便只接送劉相蛟一個人,他也會專門跑一趟,而且每次都是提前到樓下等候。

醫者心,家鄉情,家國情,在沂蒙、在湖北交織、激盪。(新華社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tHqPXABgx9BqZZI5_x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