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賈晉京,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
原標題:《讀懂海關數據的三個維度(望海樓)》
版權申明:內容來源網絡,版權歸原創者所有。除非無法確認,我們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據海關總署9月8日發布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1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3.6%。其中,出口10.95萬億元,增長6.1%;進口9.18萬億元,增長0.8%;貿易順差1.77萬億元,擴大46%。
如何看待這份「成績單」呢?從總量來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盤子」增長3.6%,幅度不是特別大,但由於出口增速快於進口增速,使得貿易順差擴大幅度達46%,非常顯著。原因何在?這需要從「盤子」內部結構變化去看成因,其中涉及三個維度:第一是跟哪些地方做的買賣,第二是哪些品種的買賣,第三是哪些貿易方式。
從貿易夥伴來看,世界經濟對中國依存繼續加深。今年前8個月,中國前三大貿易夥伴分別是歐盟、東協和美國,中國對它們出口分別增加11.8%、15.7%、-3.7%,進口分別增加6.7%、6.9%、-23.5%,順差分別擴大22.9%、65.4%和7.7%。值得說明的是,由於對華出口大幅下降,美國已從一年前的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下降到第三位,被東協超越。中國對三大貿易夥伴的順差都在增長,說明中國與世界經濟相互依存程度繼續加深。
從貿易品種來看,中國對世界中高端產業貢獻加大。貿易品可以分為原材料和製成品兩大類型,而製成品又可根據其所處產業鏈位置區分高中低端,貿易品結構可以反映一國的產業結構。今年前8個月,中國進口原材料中,鐵礦砂、原油、天然氣等進口總金額均出現較大幅度增加。在中國出口中,占比最大的是機電產品,前8個月出口額增長5.6%。與此同時,中國機電產品進口下降3.1%。可見,中國貿易結構中,原材料同時受到進口量與價格因素影響,總支出增速較快,而中高端製成品進口則有所下降。與此同時,中高端製成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說明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中國對中高端產業的貢獻度持續上升。
從貿易方式來看,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上升。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兩種貿易方式占中國貿易總額的約85%,雖然只是報關類型不同,但反映出來的卻是「乾的什麼活」:加工貿易可以理解為「替人代工」,而一般貿易則可以理解為自主產品買賣。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國加工貿易進出口雙下降而一般貿易出口較快增長、進口較慢增長。說明中國產業結構中「替人代工」的工作在減少,自主產品在增加。
上述三個角度綜合起來,可以構成一幅中國經濟在世界格局中的變化圖景:全球中高端產業中,「中國製造」的身影越來越多,中國市場開放的大門也越開越大,與此同時,中國對那些以出口原材料為主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越來越重要的貿易夥伴。面對今年前8個月風險與不確定性都在上升的國際經濟環境,中國經濟表現出了一定的韌性,這是中國產業升級的客觀寫照。而個別企圖人為製造與中國經濟隔閡的國家,則正在錯過搭乘高速運行的「中國列車」。
來源:參考消息
美媒稱,全球創新問題專家麗貝卡·范寧9月9日在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發文稱,中國技術創新首次領先於西方。現將文章內容摘編如下:
中國不是在竊取我們的技術嗎?華為不是對網絡安全的威脅嗎?中國現在是敵人嗎?
在我的新書《中國的科技巨擘》發布之際,我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經常被問到這些問題。
隨著中國在技術實力上超越美國,這些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美國從未陷入過不得不面對科技領域對手的境地。不過現在,美國正意識到中國取得的這種突飛猛進和它想擁有一大批未來先進技術的明確意圖。這給美國敲響了警鐘。
美國作何反應?反擊。限制中國對美國科技初創企業和新興企業的投資。限制美國企業向華為銷售產品,這家中國企業被認為構成了所謂「安全上的威脅」。
美國的這些做法正促使中國更加依賴本土技術。而隨著中國研發自己的技術,它對保護智慧財產權的認知與尊重都會上升。
不管你是喜歡還是敵視中國,明智的做法都是去了解關於中國迅速崛起的最新信息。高科技的中國正在前沿技術領域——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綠色能源、機器人和超高速且適用範圍極為廣泛的移動通信——發明下一個新東西。中國充滿自信地利用技術來取得進步,正在重新構思並重新塑造本國經濟的眾多領域,如交通、商業、金融、醫療、娛樂和通信。
2019年9月7日,首屆中國-東協人工智慧峰會產品展在南寧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一名孩子在中國聯通5G體驗區觀看機器人跳舞。
中國的高科技巨頭已經在國內發揮主導作用多年。許多美國科技企業在中國之所以失敗,原因之一就是美國企業沒有掌握如何在中國戰勝當地強悍競爭對手的訣竅。
中國人已經對矽谷的運作方式有了深入了解,他們正在採取下一步行動。他們正雄心勃勃地試圖利用自己的技術、資本和規模,在國際上施展拳腳。他們正走上世界舞台並得到華爾街、國會、學術界和媒體的認可。
中國已經擺脫了從事低成本製造的形象,成為匯聚新想法的以技術為核心的地方。聚集在北京、上海、深圳和杭州的中國創業者,正在未來工作、娛樂、生活方式和連接方式的創造性、速度及商業化等方面,向矽谷、矽灘、矽巷發起挑戰。中國的技術創新首次領先於西方,而且發展速度很快。
最後,如果以為最近的貿易爭端會終結中國的技術雄心,那將是愚蠢的想法。在這個新時代,技術和貿易交織在一起,而中國將穩步前進。
更多精彩:
深圳書記市長又去了廣州!廣深宣布戰略合作,要干這些大事!
重磅!深圳市長宣布引進一所國際頂尖大學在深聯合辦學!
深圳2035年規劃藍圖要來了!未來深圳又要大變樣!
鵬城政事 | 深圳這7大重點片區將率先被委以重任!
深入分析 | 深港合作:破局香港,破題先行示範區
鵬城政事 | 中央點名深圳邁向全球標杆城市,超120張最新規劃圖曝光!未來深圳夢有多震憾
40年前改革開放「實驗田」 深圳領命再創「先行示範區」
值得借鑑的深圳經驗
鵬城政事 | 2019上半年深圳10+1區GDP排行出爐!
專家視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怎麼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