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庭更便捷、操作更智能、量刑建議更精準……點擊查看海曙檢察智慧檢務新成效

2019-10-28     海曙檢察

日前,第六屆世界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閉幕

這是智能互聯、開放合作的盛會

也是網際網路前沿技術展示交流的大舞台

作為首批國家智慧公訴試點單位,「技術」「智能」同樣也是海曙區人民檢察院智慧檢務的關鍵詞。2018年2月9日,經最高檢正式批覆,海曙區院與寧波市院聯合成立了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檢察人工智慧應用研究聯合實驗室。

實驗室成立以來,針對案多人少、檢察官閱卷、摘卷、證據梳理分析、文書編寫、出庭材料整理又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的矛盾,同時適應各類司法制度的變化,海曙區院按照市院推進智慧檢務建設工作部署要求,依託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等技術,聚焦「智能輔助」,以「輔助辦案」為核心目標,以「提質增效」為重點,大力推進現代技術在檢察工作中的應用,有力推動了智慧檢務信息化建設。

實驗室為平台打造的刑檢智能辦案輔助系統以自然語言處理、機器學習、OCR、大數據分析等人工智慧核心技術為手段,圍繞檢務工作中的難點進行重點研究與技術突破,目前已開發完成危險駕駛、盜竊、故意傷害、交通肇事、非法拘禁五類案件,並且打通了從卷宗錄入到出庭公訴全線上辦案流程。系統採用模塊化方式,易於擴展,對運行環境要求較低,主要成果有:

出庭公訴是檢察官辦理案件的最後一公里,檢察官在緊張的公訴過程中,往往需要在大量的卷宗中翻閱尋找需要的證據,這將極大影響檢察官公訴時舉證的效率。另外,檢察官從審查案件到出庭材料的整理往往間隔了一段時間,期間又需要辦理其他案件,當整理出庭材料時對當時案件需要重新回憶。

基於此,系統設計了出庭一體化來輔助檢察官完成公訴工作。系統在檢察官線上辦案的過程中,根據證據指向的要素,將證據自動集成於審查報告中,在案件審查完結的同時出庭材料也已生成,大大減少了檢察官出庭材料整理的工作量。檢察官可在起訴階段點擊相應事實,根據時間、地點等要素直接定位證據。系統還支持出庭材料離線演示,檢察官可將出庭材料下載至筆記本中帶入法庭進行舉證。

隨著司法制度的變化,系統自然需要適應制度,更好地為檢察官服務。目前,檢察官既承擔了批捕的工作又負責起訴的工作,工作的形式和狀態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變化。系統據此首先加入了批捕類的文書,並優化了案件錄入、批捕、公訴的系統工作流程。系統調用了以往公訴案件的成熟技術應用於批捕工作,提升檢察官面對批捕工作時的工作效率。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實行後,系統需要結合新的司法理念做出優化,因此引入了相關文書。除此之外,由於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下檢察官的裁量權比以往更大,系統的量刑計算功能就尤為重要。根據以往對檢察官意見的收集以及過往案件的數據積累,系統優化了量刑計算的模型,引入了緩刑和附加刑功能,計算出更貼合政策法規、更精確的量刑建議供檢察官參考。

系統已經在我院運行2年,期間收集了來自辦案人員、領導等各方的意見,旨在提高系統的可用性、易用性以及介面的美觀性。我院在UI和系統工作流程上進行了優化與調整,為檢察官辦案提供更大的便利。

實驗室研究成果工程化應用於承辦人實際辦案中,獲得了承辦人的認可,也切實解決了承辦人部分機械化工作,解放了部分勞動力,提高了辦案的效率。今年除了在原有案件審查的基礎上提高辦案效率外,還為檢察官出庭舉證減少了大量工作。據統計,使用該系統可以將平均辦案時間縮短30%以上,出庭材料整理工作量減少50%以上。上線至今,已經累計處理案件1356件,累計節約用時2712小時。

可以說,智慧檢務創新研究院檢察人工智慧應用聯合實驗室建設已取得階段性成效,2020年,實驗室將進一步加強檢察工作與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等的深度融合探索,讓科技服務辦案,實現「科技改變辦案」的目標。今後,我們將進行哪些探索呢?

案卡填寫工作目前依然是機械的人工錄入,我院將調用辦案系統中的成熟技術應用於案卡回填工作,幫助案件管理工作人員減少工作量。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實行對承辦人給出的量刑建議有了更高的要求,系統將根據各個罪名中的關鍵要素推送當地相似案例的裁判文書以供承辦人參考。不同罪名根據不同要素進行推送。

盜竊:盜竊金額、次數

毒品:毒品種類及重量

危險駕駛:血液酒精濃度

針對危險駕駛案的及其簡單的案情特性,我院將根據過往危險駕駛案在系統上的審查數據,將錄入的卷宗,直接生成最後的文書《審查報告》、《起訴書》、《認罪認罰具結書》。

本期供稿丨第七檢察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g85Em4BMH2_cNUgtid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