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倍牛股暴跌98%,500億灰飛煙滅,連「殺人鯨」都出動了

2019-11-21   銳眼財經

​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警報!警報!香港股市再度遭遇空頭襲擊,損失慘重。

長期以來,港股受外圍市場影響深遠。近日,外圍市場再度走向低迷,隔夜外圍市場全線殺跌,港股難以獨善其身。

今日早盤,港股跟隨外圍大幅低開,恒生指數最多下跌超555點,恆指成分股全線殺跌,全市場沽空比例大幅飆升。

盤面上,香港本地地產股領跌,李嘉誠家族、李兆基家族、郭得勝家族、鄭裕彤家族四大地產家族旗下上市房企長實集團、恆基地產、新鴻基地產、新世界發展全線縮水,無一倖免。

(香港四大家族)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連聲名顯赫的四大家族都難逃此劫,出現個股閃崩也不意外了。

在沒有漲跌幅限制的港股市場,個股下跌10%左右的並不少,但直接暴跌90%的就不常見了。

今天的港股再度刷新股民認知,雅高控股(03313.HK)暴跌近98%,市值蒸發400億港元,怎一個「慘」字了得!

無獨有偶,趕在同一天,卡森國際(00496.HK)暴跌超90%,60億港元市值轉眼間灰飛煙滅,2家加起來近500億港元灰飛煙滅,淪為一對「難兄難弟」。

俗話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這句話放在閃崩個股身上同樣有效。

那麼,在雅高控股與卡森國際背後,到底有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呢?

今日早盤,雅高控股慘遭洗倉,盤中一度暴跌98.34%,股價創歷史新低。截至午間收盤,雅高控股報0.305港元,跌入仙股行列,市值僅剩9.45億港元,股票緊急停牌。

諷刺的是,雅高控股昨日股價剛剛創出歷史新高,報14.96港元,公司總市值超463億港元。一夕之間,市值蒸發超450億港元,真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雅高控股主營大理石礦山勘探、開採、生產、加工及分銷,擁有一體化的全產業鏈業務布局,客戶主要是房地產龍頭企業或高檔酒店等。

值得一提的是,連香港四大天王之一的劉德華都曾是雅高控股的客戶,劉德華投資開設的美發中心在地面裝修時選用了雅高控股的大理石。

近年來,隨著樓市調控政策持續深入推進,房地產交易降溫,與之相輔相生的雅高控股主業不振,以致業績忽高忽低,猶如坐上了過山車。

為扭轉業績頹勢,雅高控股踏上了併購擴張之路,將業務範疇從石材開採延伸至石材應用,並通過一系列併購維持公司股價。

今年7月,雅高控股開始拓展碳酸鈣產銷業務,以4500萬元的總代價收購東江銅業及江西科越全部股權。

今年8月,雅高控股再出手,以4500萬元交易對價完成收購碳酸鈣生產及銷售企業Kalong Holdings Limited的全部股權。

雅高控股還盯上了房產生意,今年6月,以每股0.81港元分別發行1.64億股和1.19億股新股,購買Good Benefit Holdings Limited 持有的上海四處物業和GenpexInvestment Limited的全部股權。

雅高控股的併購活動風風火火,公司股價也水漲船高。今年2月份以來,公司股價一路高歌猛進,從0.85港元飆升至9.69港元,漲幅高達10.4倍,成了港股罕見的10倍牛股

可惜好景不長,今年9月開始,雅高控股頻繁閃崩,9月10日股價暴跌16%,盤中振幅達45%;9月23日股價暴跌48%,幾乎腰斬;此後連續下挫,至10月3日收盤跌幅超70%。

進入10月峰迴路轉,雅高控股恢復上漲行情,兩個月左右股價累計暴漲480%,曾經連續4個交易日股價翻倍,累計上漲108%,那叫一個氣勢如虹。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雅高控股的股價大起大落是大股東暗中操控,並且是有意為之,目的就是配合大股東的減持行為

今年2月22日,股東張濤清倉減持了1.08億股股份;5月20日,股東秦寅清倉減持了約1.6755億股股份,套現約1.42億港元;7月30日,股東China First Capital Group Limited減持了8000萬股股份,套現約1.8億港元。

上述3位股東的減持時間,均處於雅高控股的股價高點,表面上公司股價連創新高,背地裡大股東逢高減持套現,這種時間節點上的巧合,想不引人懷疑都很難。

雅高控股大股東減持套現在先,外資機構也不斷沽貨離場,最可憐的就是散戶投資者了。如今雅高控股直接暴跌98%,散戶一覺醒來已經換了天地,恐怕要哭暈在廁所了。

實際上,雅高控股早已被列入警示名單。9月11日,獨立股評人David Webb發文稱,雅高控股股價自5月底以來的漲幅令其股價約為有形資產凈值的24倍,存在290億港元的泡沫。

此前,雅高控股獲選為MSCI中國全股票指數成分股,將自11月26日營業時間結束後生效。經此一劫後,該計劃很可能要泡湯了。

與雅高控股組成一對「難兄難弟」的卡森國際,今日暴跌90%,隨後停牌,它暴跌的直接原因是遭遇國際機構做空。

沽空機構殺人鯨(Blue Orca Capital)發布報告稱,卡森國際已將公司的核心資產低價賣給董事長的女兒們,但相關債務卻留下了,通過矇騙投資者謀取私利,完全不值得投資

卡森國際早年間主營皮革製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曾遠銷海外,被稱為「皮革大王」。2005年公司登陸港股,但上市2年後海外業務遇冷,公司涉足物業發展。

而在物業發展領域,卡森國際完全是門外漢,儘管已有10多年的布局,至今仍沒有做出什麼名頭來,公司業績隨之起起落落,而且原有皮革主業仍是利潤主要來源。

2016年2月,卡森國際將旗下皮革業務打包賣給朱嘉允、朱靈人,二位賣家不是別人,正是公司實控人朱張金的2個女兒,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啊。

此後,卡森國際將主要精力放到物業發展上,還積極開拓海外項目。2018年1月,卡森國際宣布投資成立一個合營公司,在柬埔寨Toulkey村開發一個大型水上樂園。

2018年4月,卡森國際再接再厲,宣布達成一項合作協議,將參與開發柬埔寨斯敦豪經濟特區。

但是,殺人鯨實地調查發現,卡森國際在柬埔寨的2大投資項目很可能不存在,但公司帳面上與之相關的預付款卻被挪用了,這顯然不利於投資者利益。

卡森國際財務總監接連辭職也引發外界猜測,2014年7月,陳爭明就任公司財務總監,但2015年12月就辭職不幹了;接替他的孫宏陽,也乾了一年半就撂挑子了。

卡森國際還曾與審計機構鬧翻,2015年公司將審計機構由德勤更換為立信德豪,對外公布的原因是雙方因年度審計費未達成一致,選擇和平分手。

眾所周知,財務對一家上市公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卡森國際在財務方面總是動盪不安,這不禁引人猜測,公司的帳目到底有沒有水分?

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至於閃崩個股是否無辜,網友的精彩評論似乎已經道出了真相。

聰明資金總會做出選擇,資本浪潮退去後,個股分化加劇,劣質股被淘汰出局,能留下來的優質股,才是資本市場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