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趙一曼:被捕後遭遇地獄般的折磨,犧牲時年僅31歲

2021-03-30     生活中演戲

原標題:民族英雄趙一曼:被捕後遭遇地獄般的折磨,犧牲時年僅31歲

文|晨夕

1936年8月2日,已經遍體鱗傷的抗日女英雄趙一曼,被敵人綁在大車上「遊街示眾」。面對敵人的刺刀和即將到來的死亡,趙一曼沒有絲毫的畏懼之色。

當趙一曼昂首走到小北門外的草坪上時,幾個軍警將槍口對準了她,這時一個日本軍官走到趙一曼面前,趾高氣昂地問:「」你還有什麼話要講嗎?

趙一曼用帶有怒火的眼睛看著他,然後將手中的紙卷遞過去說:「把這些話傳給我家鄉的兒子。」

日本軍官看過字條後,憤怒地一揮手,接著數發子彈都投進了趙一曼的身體,隨後趙一曼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犧牲那年,趙一曼年僅31歲。

趙一曼曾寫過一首《濱江抒懷》,表達了自己的愛國情懷:

矢志為國不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男兒豈是全都好,女子緣何分外差?一世忠貞興故國,滿腔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

趙一曼是中華民族的好兒女,她的名字和功績,名垂千古,萬世流芳,但令人遺憾的是,直到她犧牲20年後,丈夫和兒子才知道她真實的身份,兒子還專門在手臂上刻下了「趙一曼」三個字,以表示對母親的懷念。

1

1905年,趙一曼出生於四川宜賓的一個大地主家庭。

雖然父親是大地主,但思想並不僵化,也不壓迫窮人,還專門開了一家醫館,為鄉親們低價治病。

1913年,8歲的趙一曼就進入私塾學習,在進步青年姐夫的引導下,閱讀了《嚮導》《新青年》《婦女周報》等革命新書刊。

書讀多了,思想自然轉變,小小年紀的趙一曼就這樣接受了革命思想,成為一名思想開化的進步分子。

1926年,21歲的趙一曼考入了宜賓女子中學,並加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正式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27年,趙一曼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成為中國軍事學校的第一批女學員。

雖然是弱女子,但趙一曼在接受訓練時,意志絲毫不比那些男兵差,她不但學習了指揮作戰,還能夠手持步槍衝鋒在山道和樹林。

同年,趙一曼又被派往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在莫斯科期間,她將名字改為李一超,俄文名字為科斯瑪秋娃。

2

學習期間,趙一曼結識了未來的丈夫陳達邦,同處異國,他們彼此照應很快就產生了感情,並在1928年「五一」勞動節這天,結為夫妻。

婚後二人度過了一段甜蜜的歲月,但不久後組織上就通知趙一曼回國,當時他已經懷有身孕,但依然服從組織安排。

臨行前,丈夫陳達邦把一隻戒指和一塊懷表送給了妻子,告訴她要「保重身體」。

趙一曼含淚對丈夫深情地說:「我看到這兩件東西,就如同見到了你。」

抗戰歲月,沒有歲月靜好。就這樣剛剛結婚幾個月的趙一曼夫婦,因工作關係便依依不捨地分開了。

只是誰也沒有想到,這一次離別,竟然是永別。

回國後,趙一曼就開始投入工作,先後輾轉湖北、上海、江西等地,從事秘密的情報工作,並在工作途中,生下了兒子。

趙一曼為兒子取名為「寧兒」,她不求兒子大富大貴,但求他安寧健康。

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趙一曼沒休息多久,就要回到組織上,她只能將兒子送到陳達邦的堂兄陳岳雲家中撫養。

動亂年代,很多時候一別就是一生,臨行前趙一曼抱著寧兒在照相館拍下了母子二人的唯一一張合影。

3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應組織要求,趙一曼被調到東北,參加抗日工作,此時她才化名為「趙一曼」。

戰友朱新陽曾問道:「你為什麼叫趙一曼呢?」

趙一曼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我喜歡『一』字,所以給自己起的名字都帶個『一』字,一超,一曼,意思指一生革命,一心一意,一貫到底,絕不改變」。

趙一曼雖然是女兒身,她在戰鬥中遇敵不怯,逢戰必爭先,親自率部衝破敵軍的防守封鎖,獲得全軍上下的一致好評,並被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就連敵軍也在報紙上對她表示稱讚,驚恐地稱她為「手持雙槍、紅裝白馬的密林女王」。

1935年,趙一曼因為作戰失利,在率部撤退時,不幸中彈,身受重傷的她,一度陷入昏迷狀態。

敵人得到情報後,將趙一曼俘獲,隨時都有生命危險。

日軍對趙一曼採用非常殘忍,將身體虛弱的她關押在寒冷、潮濕的牢房裡,為了獲得有價值的信息,他們連夜拷打數小時。

雖然飽受折磨,但趙一曼意志堅定,無論他們如何殘忍,她都一字不說,審訊中兇殘的敵人對趙一曼實行了近乎地獄般折磨的酷刑,對她進行慘無人道的言行逼供。

敵人無論如何也想不到,一個弱女子,竟然有鋼鐵般的意志,無論如何嚴刑拷打,趙一曼就是一個字不說。

但他們依然不罷休,為了瓦解趙一曼的意志,輪番使用鞭打、弔拷、竹筷夾手指腳趾等酷刑,手段之殘忍令人髮指。

身負重傷的趙一曼,面對敵人的酷刑,沒有絲毫的膽怯,甚至怒斥他們:「你們這些強盜,可以讓整座村莊變成瓦礫,可以把人剁成爛泥。可是,你們消滅不了共產黨人的信仰!」

折磨了一夜又一夜,折磨了一天又一天,可渾身是傷的趙一曼,依然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怒視敵人,讓他們無計可施。

經過多日審訊後,敵人一無所獲,於是他們決定將趙一曼處死。

1936年8月2日,是對趙一曼執行死刑的日子,死她並不怕,唯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兒子「寧兒」。

於是,在赴刑場前,她向押解她的日本憲兵要來紙和筆,為兒子寫下了絕筆信:

「兒子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鬥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犧牲的!」

寫完後,趙一曼覺得還有許多話要對兒子說,於是她又寫了一封,表達對孩子的期望:

「我的孩子要替代母親繼續鬥爭,自己壯大成人,來安慰九泉之下的母親!」

在戰場上堅強勇敢的女英雄,面對敵人的刺刀和酷刑,她都絲毫不畏懼,但在給兒子寫信時,她淚流滿面,從此母子天各一方,致死都沒有見上一面。

多麼悲壯,多麼痛心啊!

4

趙一曼英勇就義後,她的事跡傳遍了中華大地,甚至開國將帥也對她不吝溢美。

多年後,大文豪郭沫若為了紀念革命先烈趙一曼,寫下了一篇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歌頌她的忠貞和愛國情懷。

「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尤存良玉蹤。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先鋒。青春換得江山壯,碧血染將天地紅。東北西南齊仰首,珠河億載漾東風。」

2010年趙一曼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之一。

趙一曼犧牲時,遠在蘇聯的丈夫張達邦一無所知,他和妻子自從分別後,就再也沒有聯繫上,他到處打聽妻子,卻音訊全無,整個人都比無比焦慮。

戰勝勝利後,張達邦的家人也一直幫助尋找趙一曼的下落,但都一無所獲,因為趙一曼和張達邦結婚時,用的是「李一超」,所以家人一直不知道她真實的身份。

趙一曼的兒子「寧兒」長大成人後,也想盡辦法尋找母親,一直到1956年,經多方查實,寧兒才知道趙一曼就是自己的生母,此時距離趙一曼犧牲已整整20年。

1957年,趙一曼的兒子到東北烈士紀念館憑弔母親,當他看到母親的遺囑時,幾乎哭暈,精神受到了重創。

最終,寧兒用鋼針和墨水,在左臂上刺上了「趙一曼」三字,表達對母親刻骨銘心的思念和崇敬。

趙一曼是民族英雄,雖然她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1歲,但她的精神也永垂不朽!!!

(本文原創首發,抄者必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d2qgXgBDlXMa8eqp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