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發展快,孩子幾歲就開始接受教育?從孕期胎教開始

2020-07-06     布丁媽媽私享會

原標題:教育理念發展快,孩子幾歲就開始接受教育?從孕期胎教開始

20世紀的頭20年已經過去了一半,而且00後都已經開始進入職場了,相比較而言,00後的父母的教育理念都已經落後了時代的發展。

如果說20年前、點讀機、復讀機還是新鮮玩意,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有很多人上了歲數的人都不會用。更別說各種方便快捷的APP了,在網際網路的作用下,更多的資源被共享、被充分利用,可以用知識爆炸來形容這個時代也不為過。

隨著網際網路科技的進步,催生出了很多新興的平台,很多人加入了直播帶貨或者通過新形式的平台銷售各種產品的行列。而且這種銷售的形式效果非常的顯著,出現了很多行業帶貨大V,國家也制定了相關的政策來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在這種種的變化的情況下,傳統的線下行業受到了很大的衝擊。

突如其來的疫情加劇了人們對轉型的關注,未來世界一定是與網際網路時代密切相關的。面對這種不可逆轉的趨勢,該如何教育孩子呢?可以說,未來孩子們是屬於終身學習的時代了,這個起跑線已經從學齡前提前到了孕期就開始了。

第一、很多胎教領域的研究成果促進了中國早教理念的進一步擴展

長期處在愉快的心情的狀態下,胎兒的健康會得到更好的促進,而長期焦慮得不到緩解的母親的情緒會影響到胎兒。

胎兒的發育過程中需要良好的環境,尤其是心情的愉悅、情緒的樂觀、美的薰陶,受到良好陶冶的嬰兒出生後情緒穩定、身體健康,再加上受到良好的家庭薰陶、學校、社會的教育,就會為社會培養出高素質的公民。

第二、學校教育的內容不斷的調整

在全球範圍內來看,編程教育早已是主流了,少兒編程已經成為孩子,繼閱讀、寫作、算術三項基本能力外所需掌握的第四項必備技能,全球已有超24個國家將編程教育納入中小學課程大綱及教學場景。

從2016年開始,國家各部委就相繼高頻率推出多項與人工智慧、編程等相關的政策,鼓勵和支持學校將信息技術(含編程)納入日常課程,甚至納入到高考的選考科目中。

2018年11月 ,中國首部中小學人工智慧教材《AI上未來智造者》正式出爐,並且在上海嘉定等區域進行試點教學。跟上人工智慧時代步伐,編程成為最好的踏腳石。在家長們的推動下,國內掀起了一股少兒編程的熱潮。

第三、終身學習的年代已經來臨

如果說父母輩憑藉著一張文憑還能夠獲得一份體面的工作。到了這一代人,學校教育的學歷只能證明你有能力完成學歷所要求的科目,而不代表獲得文憑的人將來就不會失業。當然有文憑的人是有相對強的競爭力。

但新生行業的迅速崛起要求每個人要有適應時代轉換的能力,而不是死讀書,只會學校教的東西。很顯然,傳統的製造行業在經濟下行的壓力下紛紛破產,而牽扯其中的人是無法倖免的。

網際網路時代的意義在於每個人都有無限的可能在網絡上尋找機會,為自己的一生尋求能夠助力的資源:在學習階段可以選擇優質的教學資源來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可以選擇優質的課程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可以通過網絡把自己的價值變現。

知識不分高低貴賤,只要是適應他人需求的就是有價值的。哪怕你是專門進行養殖的,如果把你的經驗拍成視頻,也有服務於他人的意義。

面對學習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一生,熱愛學習、並通過學習獲得成長、獲得超越,是人的一生終極的精神追求,也正因為有了這種追求,人的一生才變得更有意義。

特別是有了孩子以後,父母更有責任幫孩子起好人生的第一步,那麼,孩子的教育大致分為幾個階段呢?

第一、孕媽懷孕三個月到六個月的時候,胎兒大腦就開始進入大腦發育第一階段。腦細胞以每分鐘25萬個長速度快速增長增加。這一階段主要完成50%~60%的大腦發育,這就是胎教理論的生理依據。

這個黃金階段如果錯過了是非常可惜的,而這個階段培養孩子的方式非常簡單,就是讓孕媽媽多聽適合的胎教音樂,保持心情的愉快和營養的充足。

第二、孕媽生下寶寶後六個月到三歲的時候,腦神經細胞迅速分裂和增殖,組成身體傳送信息的神經通道,影響著寶寶的大腦神經信息的傳遞功能,在這個階段會完成寶寶80%~90%的大腦發育。

這個階段的孩子的營養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大腦發育的關鍵物質有蛋白質、鈣、維生素、脂肪、糖等。所以父母要多給孩子吃魚、肉類還有豆類、新鮮蔬菜、核桃。和諧的親子關係也是其中的一個很重要的部分,是確保孩子健康人格發育的關鍵。

第三、孩子在3歲到六歲的時候,是最後一個大腦發育黃金期,剩下的10%~20%的腦部發育都將在此階段完成。相對來說,幼兒園階段是培養孩子各種興趣的黃金階段,並且通過興趣的培養培養出孩子的專注力、韌性、耐挫性、毅力等等高質量的提高孩子情商的內在。

學習能力在這個年代是需要高度重視的,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只能占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只有有終身學習意識的人,才能保證一生不被時代所拋棄,人生是場馬拉松,只有堅持到底的人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我是勵志職場辣媽,多平台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WknJ3MBiuFnsJQVziI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