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梨視頻的拍客爆料,網際網路籌款平台「水滴籌」在超過40個 城市的醫院派駐地推人員,他們常稱「自願者」,逐個病房引導患者發起籌款。地推員們對募捐金額填寫隨意,對求助者財產狀況有所隱瞞,甚至對捐款用途缺乏監督。水滴公司則依靠「水滴籌」地形成的場景和流量來銷售保險,這樣無端消耗民眾愛心,當那些需要救命錢來治病的人,如果需要愛心捐助,又有誰願意伸出援助之手。
雖然官方已經正面回應:「線下團隊暫停,徹查違規行為」,但對於如此系統以及組織化的造假,是否能再次挽回公眾的信任危機,我們無從知道,就像今年5月曝光的德雲社相聲演員吳帥(藝名:吳鶴臣)因為腦出血而在水滴籌發起100百萬的籌款,而在民眾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的同時卻發現,他在北京名下有兩套房、一輛車,卻在眾籌上勾選了「貧困戶」一欄。水滴對外也是表示:「審核信息沒有界定「有房有車就完全不能發起籌款」,平台沒有資格去審核發起人的車產和房產」,但如果平台沒有資格去審核,那麼又如何保證公眾的愛心用到了該用的地方?
水滴掃樓影響醫院秩序。更早是的3月29日,財經網則在官方微博稱,湖北某醫院護士表示,水滴籌地推員不分時段,不分科室地給每個住院患者推銷水滴籌業務,已經嚴重影響醫院秩序,有得到眾籌捐助的患者,也沒有告訴醫生,自己得到愛心人士的捐款。
可見水滴籌醫院掃樓籌款的漏洞,並不單單是暫停線下業務,就能解決的。
對員工的管理,同樣不可忽視。高薪+績效考核,每單提成150、月入過萬、末位淘汰……甚至在不明救助者財產信息的情況下,模板編撰故事,將病患信息發到眾籌平台募捐救助金。這樣急功近利,為了業績考核而忽視民眾愛心的行為,硬是將慈善逼成了生意。這樣的行為是不會得到公眾原諒的。
水滴籌的發展需要合理化。水滴籌發展至今,受益群體頗多。水滴籌創始人沈鵬曾提到一個數據:「目前,水滴籌公司獨立付費用戶數突破一億人,註冊用戶數突破3.6億人」,作為一個公益性捐款平台,自身並不是盈利性公益捐款,換言之,它改變了人們對傳統募捐和傳統慈善基金會的牴觸,直接將關係過渡到捐款人和受益者之間,你可以直接看到誰誰誰捐款多少?對於水滴這類的平台,把它作為一個解決社會問題的補丁來看待,對於剛好需要的人來說,其實也是一個珍貴的存在。
水滴籌的受益群體頗多,也成為了許重大疾病家庭的救命稻草。你會看到朋友圈,QQ空間,微博等地方,都會出現水滴籌的募捐信息,甚至看到自己的親戚朋友也會紛紛轉發,說明我們身邊的許多經濟條件一般或是困難的人是真的需要它,面對突發的疾病,突如其來的事故,一場小小的意外,很容易掏空一個家庭,而我們的愛心捐助,恰巧能撐起許多風雨飄搖的家庭。
受益人的財產信息是否核實。如果地推人員一心做單子,得到相應酬勞,而不認真核查募捐對象的身份和財產信息,這會造成隨意捐贈,民眾愛心被消耗,設想一下,如果你的募捐對象比你還有錢,你天天吃著饅頭喝著白水,人家拿著你們的愛心捐款大魚大肉,這樣的心理落差,誰又來承受。
有關部門需要加大執法監督力度。面對水滴籌這樣大的眾籌平台,它是網際網路和公益事件的結合,水滴籌作為這樣的中樞平台,最開始的初心也是為了達到精準救治的目的,在這三年多的時間裡,為幾十萬深陷絕望的家庭籌了200多億的治療資金,對於對現代網絡一無所知的許多農村人來說,有人上門服務,也是好事。如果能把救助者的信息也納入誠信徵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約束人性的貪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TQTxm4BMH2_cNUgeEj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