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風文明|死後不要收鄉親們的份子錢,不要在墳上為我立碑,把錢用在孩子們的學業上面……

2019-11-26     石家莊日報

「我死後不要收鄉親們的份子錢,要減輕大家的經濟負擔;不要在墳上為我立碑,把錢用在孩子們的學業上面……」11月22日,贊皇縣黃北坪了絲坡村村民晏竹平拿出了母親馮秀梅的生前遺囑,遺囑上的內容令人感動。

1949年5月入黨的馮秀梅,生平勤勞簡樸、為人忠厚,並時刻牢記共產黨員的身份,處處以身作則。「我沒想到母親在臨終前會寫下這樣的遺囑。」晏竹平說,母親是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為鄉親們起到帶頭作用的好黨員,自從縣裡積極倡導移風易俗以來,老人堅決支持並多次要求家人,在她過世後喪事一切從簡,她以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度自覺為鄉親們樹立了標杆。

老人過世後,其子女強忍內心的悲痛,不打折扣地完成老人的遺願。晏竹平在院內張貼了不收份子錢的告示,這一舉動受到了鄉親們的高度好評,也讓鄉親們看到了移風易俗的好處。

「過去我們村操辦紅白喜事,習慣講排場、比闊氣,辦酒席讓『人情債』不堪重負。」了絲坡村村幹部武振山說,馮秀梅老人去世後,主動要求喪事簡辦,給鄉親們省了不少麻煩。村民不僅沒有感覺到人情味的淡薄,反而對老人增添了一份尊重。

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近年來,贊皇縣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積極整治民俗活動違規大操大辦現象,並深化移風易俗的號召,以實際行動抵制歪風陋俗,真正把基層群眾的人情負擔減下來,讓文明新風吹進千家萬戶。

據了解,為減輕農民負擔,贊皇在全縣212個行政村建立了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群眾組織,著重對婚喪嫁娶、民事民風等民間習俗進行引導,還將移風易俗內容納入村規民約,納入「好媳婦、好婆婆」「最美家庭」等文明評創活動的評選條件。

記者│岳金宏 見習記者 李坤曉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編輯│閆艷麗

審核│劉寶芝 馮金蓮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QVcpm4BMH2_cNUg4Du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