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喜歡「,就真的沒有絕對的」合適「。
成年人的感情里,總會面臨一道終極選擇題:喜歡的 or 適合的?
你一定很好奇,其他人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吧。
在總人數達9,000多人的碩博群中,理想島發起了針對此問題的調研,最終收到544份有效回答,其中, 碩士學歷占比81%,博士學歷19%;女生占比73%,男生占27%。
下面是精選出來的部分回答。
44%選擇「合適的」
「內耗成本計入考核, '喜歡'不如'合適'耐磨抗造」
@死海存魚(女,1989,坐標重慶,四川美術學院碩士)
我選擇「合適的」人。基於我對自己個性與需求的了解, 「喜歡」於我而言不是剛需, 「陪伴」反而是第一位重要的事。
如果說到「合適」的對象,那麼我認為除了擁有基礎的求生存能力以外,「適合我的」應該是一個願意給予幾十年陪伴的人。
「喜歡」雖然是一種人人都渴求的情感體驗,但如若相處下來有諸多不合適,兩個人磨合期長甚至難以磨合, 內耗成本就不得不計入主要考核範疇了,於我個人而言,我覺得不值得。
由於所處的時代下,來自外部環境的壓力和不可控因素已經太多,那麼拘泥於一段也許並不那麼合適的關係中, 反而更加容易促成人生的不如意。
相比之下, 「喜歡」不如「合適」耐磨抗造。
「我們這個年齡,還能堅持等多久?」
@倪雅(女,1993,坐標蘭州,蘭州大學碩士)
疫情的原因, 兩人找工作的事節奏亂了,他的催他提前簽,我的往後拖~~他說大不了讓我放棄那邊回他那邊。
可是,衡量一下, 我要放棄一個好的工作機會和一直努力想留下來的城市嗎?不會的。不管和誰在一起,都要過好自己,不能為一個人放棄一直追求的東西。
兩個人互生喜歡並持久不厭地走下去最好,但越到後面,你可能覺得那個你喜歡的他並沒那麼好,他也可能也會有這樣的想法。
尤其是當面臨就業,生活城市選擇等這些現實問題時,我們所愛之人是否值得讓我們放棄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放棄想去的城市而選擇將就,將就之後會不會後悔?
我覺得這個問題對讀到碩博階段的大家真的很現實~ 而這個年齡段的我們,如果放棄另一半而再待一個喜歡的人出現,還能等多久?是堅持等,還是遇到一個合適的人在一起?
我覺得絕大多數人會選擇遇到的合適的人。除了真的很期待愛情、年齡方面自己也還能等下去的人。
36%選擇「喜歡的」
「沒有發自內心的快樂,會削減生命熱情」
@Jesse(男,1994,坐標瀋陽,東北大學碩士)
我因為跟前任在一起痛苦、玩不到一塊去、沒有良好的感覺,以至於整個人氣質下降、身體走樣...
我如果遇不到喜歡的但條件合適的人,不會跟其結婚。原因有以下兩個方面。
(1)世界上很難找到完全合適的人,而兩個人之所以能走到一起,是因為有愛的連接,彼此願意做出一定的改變。 如果沒有」喜歡「,就真的沒有絕對的」合適「,婚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最大的」合適「就是」喜歡「;
(2)人生實苦,找一個彼此相愛的人,彼此都能讓對方開開心心,是最好的愛情的感覺。僅僅因為合適而結婚,那麼生活就更加枯燥乏力。
靈魂共鳴的能量是巨大的,能激發彼此對生活的熱愛、共同戰勝人生中的種種困難、給予相互的鼓勵。
因此,婚前的戀愛是非常必要的,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異性、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真正喜歡誰。
檢驗一段感情是否是自己真正喜歡的最好方式就是,你的精氣神、你的健康、你的氣質是否越來越好。
「他告白的時候我生氣了,若真喜歡會相處成這麼尷尬的樣子?」
@淺嘗(女,1994,坐標西安,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碩士)
八成不會。 因為自己年齡確實不小了,家裡人就給介紹了一些男生。之前有一個男生家裡人對他都很滿意,因為實在是 門當戶對,學歷也好,他父母還是我父母中意的醫生職業,整個人挑不出什麼毛病。
我見他第一面就給朋友說,他可能就是存在在自己及格線上的人。 後來就見了幾面,看電影吃飯逛街,我發現自己跟他沒話聊。
我從小屬於話多的人,日常也喜歡看一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可是跟他真的沒有話可以講。
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我說啊海王身材可真好他女朋友身材也真好,他回給我一句是啊他們在海里騎的交通工具挺有意思。我??
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次次都是我提起話題然後被他一句話噎死。我一度以為我們聊不到一起是因為他也不怎麼喜歡我,所以故意聊不下去,直到後來他拐彎抹角地告白了。
說實話他告白的時候我是生氣的。
我覺得,我跟你聊天的時候什麼情況你自己不清楚嗎? 每次見面都是我煎熬幾個小時,最後分開的時候才能鬆一口氣,他是真的喜歡我嗎?真的喜歡會相處成這麼尷尬的樣子嗎?
我拒絕他之後,他來問我,是為什麼不行呢,是一開始就覺得不行嗎。我問他,你覺得我們見面的時候有話可說嗎? 他答不上來,半晌回我一句,我覺得我們挺合適的。
我看著螢幕都想笑,是啊,我也知道我們很合適。
所以這個問題目前看來應該是不會吧。我都這個年紀了,最後結婚的人如果再不挑一個喜歡的人,豈不是辜負了我之前這麼久的堅持。
在這場調研中, 大多數表示願意跟「合適的」人結婚,少數人則堅持要繼續等一等, 還有20%的人表示「沒想好」。
另外,原本猜測年齡越小越敢「隨心所欲」,趨向堅持跟「喜歡的」人結婚;年齡越大,則越傾向「選擇「妥協」,跟合適人的結婚。
推薦你關注公眾號 理想島,它每天精選四篇深度文章,內容包括認知、生活、職場、婚戀等領域,看看下面的內容,相信一定有你感興趣的。
《花5小時見150個名校相親女生,
我得出11條結論》
我參加了一場300人相親大會,男女各半,都是3人一組,也就是 50組男士,50組女士。
所以,我一共花了5個小時,完成了相親150人次的成就。
11個結論的其中之一是:對於優秀的女生,真的不是光靠有錢就能追得到的。
出色的女生都要求男生綜合得分高,沒有短板,而不是單項成績突出。
單身青年,無論男女,建議參加一次這種活動。既能更清楚自己想要的對象,也能 評估一下自己的競爭力、適配條件,還能認識到自己跟同性相比的差距和優勢。
《一線城市、27歲高顏值女碩士:
到底什麼才是最佳擇偶策略?》
本人27歲,211碩,身高166,溫柔型小美女,長相自評6-7,男生評8-8.5。一線城市財務相關工作,年薪20萬,四線城市小康家庭。
個人期待在29歲前結婚生子回歸家庭,現有兩位男士備選: 一是農村出身網際網路大廠程式設計師,29歲,985碩,年薪50萬;二是 一線城市旁邊地級市富二代,27歲海龜博,家中做地產等生意。
關於情感有兩個問題:
1.我處於婚戀市場的位置及適配是什麼呢?
2.以上二者如何選擇,或者有什麼方法能找到更好的選擇呢?
《介意「女生婚前買房」的人,
都是什麼心態?》
網絡上有一個討論: 「女孩子婚前貸款買房子,男方會介意嗎?」
部分回答中充斥著對婚前買房女的敵意,甚至有人直言「不過戶,或者沒把柄在你手裡的女人,最好別碰」。
房子為什麼這麼重要,已經是一個無須贅述的問題。 但房子為什麼對女性而言越來越重要,似乎並不只是表面看上去那麼簡單......
《知乎8.7W贊:我是如何從「寒門小學霸」
淪為「平庸小市民」的?》
最近,近二十年未見的高中同窗好友私信給我: 我一直覺得你是我們班上天分最高的人。
我很清楚這句話的潛台詞是: 你天分比我們都高,現在混得也不過如此。
我碩士畢業後就進了一所國企,打卡上班、買菜燒飯,言談必離不開學區房、股市,過著魔都幾千萬普羅大眾千篇一律的小市民生活。
我的落寞,不是說自己混得多差, 而是我在瑣碎生活中忘記了自己當初的那顆進取心。如果一些年輕的孩子看到這篇文章,也算是作為過來人對你們的前車之鑑。
《上海交大博士的開掛人生:
科研水平驚呆導師、辭職創業估值5億》
這是一篇 上海交通大學博士的自述文。他講述了自己從 幾乎抑鬱到愛上科研、從決定讀博到放棄留校,從進入公司到辭職創業的親身經歷。
「我身邊的人,幾乎很少知道我上面講的那些碩士、博士還有創業的事情,我平時展示的,只是我想展示的,那雲朵以下、接連地氣、炊煙裊裊的風景。
而雲朵以上的風景,只有與山齊高者才能看到,你沒看見,不代表沒有。」
這篇萬字長文,讀時平淡如水,看完震顫人心。
《蔣方舟:「30歲才明白,
我的人生目標是穩居二線」》
都說「不想做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這話或許沒錯,但是我觀察身邊人,一大半的痛苦都是因為沒有做好預期管理,某種意義上, 痛苦的本質是源於對無法預見的現實寄予過高的期望。
而我的目標就是穩居二線, 重音落在「穩」上。
這也不意味著鬆懈,某種意義上, 看起來原地踏步的人也比想像中辛苦——因為其他人都在激流勇進,更多時候其實是急流勇退。
《馬斯克:如何做到常人閱讀量的60倍?》
據 埃隆·馬斯克弟弟(金博爾·馬斯克)介紹,自青少年時代起,馬斯克就開始 每天閱讀 2 本不同學科的書。
換句話說, 如果你一個月讀一本書,馬斯克的閱讀量是你的 60 倍。
他的閱讀知識覆蓋了火箭科學、工程學、物理學、人工智慧、太陽動力能源等領域。
很多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 馬斯克非常擅長一種非常特別的學習方式——遷移學習——將我們從一個領域學習到的內容應用到另一個領域。這是一種普通人也能借鑑的好方法。
《比勤奮更能決定人生的,是複利思維》
「在有限的時間,把有限的精力和財富,持續而反覆地投入到某一領域,長期堅持,最終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實現財務自由。」這是經濟學中典型的 複利思維。
通俗來講,複利思維的運用就是, 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認真做,如此而已。
但這裡有個很大的誤解: 很多人認為複利的核心在於回報率,但其實,複利真正的核心在於時間。
歡迎關注理想島,一起探索更開闊、更高維的人生視角吧!
提醒一句,為了以後能及時收到最新推送文章,需要在關注後點擊右上角「設為星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