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村民非法捕魚四五斤 買500斤魚苗恢復生態

2019-11-23     淮安身邊事

兩村民非法捕魚四五斤 買500斤魚苗恢復生態

系我市首例非法捕撈者自願申請資源修復活動

淮海晚報記者 楊春陽

通訊員 周國華 徐立勇

11月21日傍晚,在淮安區車橋鎮蔣橋村,寬闊的頭溪河水泛著漣漪。在河邊,巴掌大的鯽魚、腳掌大的鯉魚活蹦亂跳,一波波回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據了解,這是淮安區漁業生態資源損害賠償放流現場,兩名非法捕魚者自行購買魚苗恢復生態,這也成為我市首例非法捕撈者自願申請資源修復活動。

據了解,10月22日12時35分,在博里鎮東南小學大橋西400米河裡,當事人王某駕乘藍色塑料小漁船,攜帶蓄電池1台、逆變器1台、電舀子1把,使用電魚的方法非法捕撈,被正在巡查的淮安區漁政監督大隊執法人員當場查獲。執法人員現場登船檢查,發現王某已捕獲了各類雜魚,重量不足4斤。

10月23日13時40分,經群眾舉報,在淮安區施河鎮於王村四組排水河裡,有人用電魚的方法非法捕撈。14時10分,淮安區漁政監督大隊執法人員趕到現場,發現當事人任某駕乘藍色塑料小漁船,攜帶蓄電池1台、逆變器1台、電舀子1把,已經捕獲小雜魚5條,約有1斤重。

據市農業綜合行政執法支隊支隊長李祥峰介紹,《淮安市漁業資源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實施方案(試行)》於今年8月實施。根據該方案,違反法律法規,造成漁業資源及生態系統環境損害的單位或個人為賠償義務人,應當承擔漁業資源生態環境損害修復或賠償責任,並按漁獲物或非法所得10-20倍數量進行損害賠償。據了解,經執法人員宣傳漁業法律法規後,兩名當事村民表示申請資源修復,成為我市非法捕撈者自願申請資源修復活動的首起案例。

記者在放流現場了解到,50米寬的頭溪河連通大運河,在河邊,兩名非法捕魚者共購買價值2000元、約有500斤、4000尾的魚苗,整個過程持續半小時左右。「以後再也不敢非法捕魚了。」其中一名非法捕魚者說道。(淮海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PPvl24BMH2_cNUgjba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