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對你影響大的一句話,一件事是什麼?
你又在怎樣影響著你的子女?每個人內心都有自己的答案。
傳承的是什麼?是血脈、財富,更是秉性、精神,簡單的說就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規定,是一個冷冰冰甚至有些冷酷無情的字眼,但如果是家庭里的規定,就變得溫情得多。
清朝名臣曾國藩就將持家教子歸納為「勤、孝、儉、仁、恆、謙」
100多年過去,那些在商場上叱吒風雲的企業家們,現在又在演繹著怎樣的關於家規的故事?
李嘉誠家規:教育孩子應該培養他們獨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愛嬌生慣養,這與有多少家財沒有關係。
「應該讓孩子吃些苦,讓他們知道窮人是怎麼生活的。」李嘉誠堅持認為,教育孩子應該培養他們獨立的意志品格,不能溺愛嬌生慣養,這與有多少家財沒有關係。所以當李澤鉅、李澤楷兩兄弟去美國史丹福讀書期間,李嘉誠只給他們最基本的生活費。
有誰能想到,現在人稱「小巨人」的李澤楷當年還曾經在麥當勞賣過漢堡,在高爾夫球場做過球童,甚至背高爾夫球棒時曾弄傷了肩胛骨,直至現在傷患還會時常發作。
「教導子女時百分之九十九應該教給他們做人的道理,即使現在他們長大了,也應該是三分之二教他們如何做人,三分之一教如何做生意,因為真正重要的是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這是李嘉誠教育子女的一條根本原則。
周福仁家規:貧困是資本,而不是障礙。
對於孩子,周福仁認為,只要語言上加以引導,他們就會做的很好。而他小時候父母卻是不講道理的,只是打,周福仁悄悄改進了這一方式。但無論是有錢還是沒錢,周福仁節儉的習慣卻沒有改變。他出差從來都是坐經濟艙,而不去做頭等艙、公務艙。他的部下經常對他說,現在住宿、坐飛機、開車,都要選擇和自己身份一致的,這並不是浪費。
但周福仁的回答是:現在不管怎樣,都比以前好多了,額外的花銷沒必要。他心裡想的是:一定要為子女、為員工做一個榜樣。
王永慶家規:「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長遠。
「台塑大王」王永慶對子女的教育是嚴格出名的。兒女們在美國的生活並不富裕,王永慶給的學費、生活費是剛剛好。因為覺得打電話太貴,王永慶和兒女溝通都是寫信,從來不打電話。兒女回信,還要報告花了哪些錢,連買條牙膏也寫上去。
王雪紅是王永慶的三女兒,頂著「經營之神的女兒」的頭銜,王雪紅卻堅持不靠家庭,獨立創業,唯一的經濟支持來自於母親送給她的一套房子,靠著用它抵押貸款來的500萬新台幣(合100多萬人民幣),王雪紅創辦了威盛集團。
不過,王雪紅承認,每天三點鐘起床,做毛巾操、寫文章的父親,親身展現凡事要有毅力、有原則,對她的影響很大。父母最常給她的教誨就是「要忍耐」,凡事不要只看眼前,要看長遠。現在王雪紅也有晨跑的習慣,每天堅持5點半起床,風雨不改,即使出差生病也無例外。
劉永好家規:不斷去學習新的東西,這樣才能站得更高。
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自己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把別人打高爾夫的時間用來學習」,而無論與人談話還是接受採訪,他都可能因為對方一句話很有道理而掏出隨身帶的筆和本子立刻記錄下來。
「肯學習其實是我們整個家族的一個共性,無論到哪裡去,坐飛機、坐車,只要有閒暇時間,我們幾乎都是在讀書看報,每天晚上我們都會拿三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去看書學習。」
學習也是劉永好要求女兒劉暢的一條「家規」。
柳傳志家規:「我的孩子不管做什麼,只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
柳傳志是中國企業界教父級人物,影響他最大的同樣是他的父親。在2003年父親的葬禮上,柳傳志講了這麼一件事情。在他17歲那年,突然面臨嚴峻的考驗,父親和母親對他只說了一句話,「我的孩子不管做什麼,只要做一個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正是這麼一句話,指導柳傳志好好走過了40年的路程。
曹德旺家規:人必須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誠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曹父很嚴厲,在日本11年的生活給他影響很大,他也以此教訓曹德旺:18歲以前不能留頭髮,不能留鬍子,更不能喝酒;吃飯的時候不准說話,有什麼話吃完飯再說。有一句話,曹德旺曾經苦苦思索:用心做事,有多少心做多少事。
曹父對曹德旺說:當你悟透這個道理的時候,我不在了。
現在,曹德旺承認了這一點。當時,喝醉了的父親說了20幾個「心」:人必須要有自尊心、自信心、良心、誠心、苦心……有多少心就做多少事。
小時候得到的這些教導已成為曹德旺的財富,然而,每每提及父親,他總會說:我很恨我父親。他尊敬的是自己的母親。
現在已到了家族企業傳承的時候了,曹德旺依然沒有為兒子定下規矩,但他也有自己的願望:企業家很想賺錢,但不是以賺錢為主。如果我的孩子是這樣的,我將非常滿足。雖然沒有像父親對待自己那樣責罵、毒打,曹德旺認為自己的行動教育了孩子。早起晚歸、省吃儉用、仁慈關愛、負責任,他希望曹家的子女都能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