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個古村落,有四百多年歷史,還是革命老區

2020-07-07     郝地瓜Cynthia

原標題:廣東這個古村落,有四百多年歷史,還是革命老區

每次當我去博物館去古村落,我就感覺跟歷史接軌了,尤其是當我可以觸碰到他們的時候,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他們的生活,這仿佛是平行時空里的另一個自己。每個人都存在好奇心,尤其是千年後的我們,對於千年前的生活有著莫名的好奇,我們很好奇他們在那樣一個沒有網絡的時代是怎樣的生活,但是更多的是對歷史的好奇,是對著千年文化和千年文明的好奇。

我們國家對於歷史文物的保存一直非常的重視,他們代表了我們中國千年來的存在,而保護他們就是保護我們的歷史。這次來廣東旅行,朋友帶我去了樂昌的一個古村落,就是大坪古村了,這裡不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村落,更是一個革命老區。

這個村子又叫楊家寨,它的先祖是楊輅,唐末時人,宋時,楊輅6世孫楊允素從江西吉水遷居江西泰和縣;元朝,楊允素13世孫楊聖可從泰和遷居福建汀州及上杭縣;明朝1450年間,楊允素16世孫楊德華從福建上杭經廣東河源、曲江遷居廣東韶州府乳源縣大坪鄉筆山村,楊德華便成了大坪楊家寨筆山村始祖,如今已經繁衍了20餘代。

據記載村子從明朝天順二年(1458 年)開基,至今已經有400多年了,而且這裡還保存著清代宏偉的祠堂建築群和連片民居,這是一片規模宏大、傳統風貌整體保存完好的傳統建築遺產。

走進這裡,門口有一個可愛的老爺爺正在的坐著,村子裡的路非常的狹小,兩側的屋子非常的高,抬頭向上,仿佛只能看到一線天,和兩側屋頂的線條。漫步在石板路上,兩側的青磚上依舊清晰可見的刻畫的裝飾,慢慢撫摸它們,指尖傳來的觸感仿佛那是來自幾百年前的觸感,它經歷了風風雨雨,不知見證了無數的歷史和舊時光。

在這個古村落,最出名的還是因為在楊家寨開展地下革命鬥爭,當時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軍餘部曾駐村裡,他們在賢關閣文奎樓召開了關於智取宜章年關暴動的軍事會議。當時,村裡的村民對他們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不但給部隊供應糧食,還幫助救助傷員,為革命事業作出了貢獻。

如今在村子裡還保留著湘南暴動樂昌遺址,那便是就是大坪村的新書房,這棟建築是清代末期楊氏配聖公所建的,入門左右兩座主體建築,東西相向,他們由青磚和木瓦建造而成的二層建築,在每間屋子裡還保留著朱德、陳毅等人居住時候的屋子模樣。

行走在村子裡會發現很多地方都刻有泰山石敢當幾個字,一般來說這種情況在北方很常見,但是這個古村落卻把這種「泰山石敢當」文化應用的如此巧妙,聽說是這裡的絕活,也是韶關獨家。他們無論在數量還是技術上都已經爐火純青了。

登上大坪村的最高處,也就是奎文樓紀念亭,就可以看到近在咫尺的古房子,他們一片片的青磚,擺放的格外的和諧,經歷了歲月的流淌也沒有完全的褪去,古村落周圍是新起的屋子,古今的古村落已經很少有人居住了,大部分都是老人家,只有他們還留在這裡,落葉歸根。登高發現這片古村落坐落在盆地之中,四周都是山巒疊嶂。

大坪古村落里的每一棟房子都是那個時代人們的智慧,他們經歷了這麼久的歲月還依舊堅挺著,也經歷了戰爭的殘酷,還保存下來,不得不說它們的「生命力」如此的頑強。在村落里拍攝的每張圖都可以感受到建築的線條美,他們是不同時代的產物,更是那個時代的智慧結晶。

如果你也喜歡老建築,如果你也喜歡古村落,不妨來這裡看一看,瞧一瞧,感受一下這裡的魅力。那麼,你想來嗎?你還去過哪些古村落?見過哪些古建築?他們有著怎樣的歷史故事?歡迎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O1UJ3MBfGB4SiUwP01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