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蕾媽育兒經(專注優質原創文章,擁有本文章版權,歡迎轉發分享)
孩子在剛出生並沒有什麼畏懼的意識,在孩子的世界裡只有自我安全保護意識,這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能力。孩子從小開始學站立,每一次跌倒,他都會勇敢的再站起來,當孩子在學習走路時,雖然蹣跚且常常摔倒,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爬起來,繼續前行走,可見畏懼的心理並不是天生的。那為什麼當孩子稍為長大點,經常會出現「我不會。」「我做不來。」這些畏懼情緒呢?其實這與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家長不要再把畏懼情緒灌輸給孩子,要多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幫孩子建立自信。
分析:
「這道題太難了,班裡那些成績優秀的同學好多都做錯了,我肯定做不出來,還是放棄吧。」
「這首歌真難唱,我不想唱了,好煩躁!」
「1000米我去跑不來的,還是去找個陰涼地兒歇一會兒吧。」
「這袋子太重太大了,還是等媽媽來拿吧」
......
這些都孩子的畏難情緒的表現,就是孩子覺得事情有難度,希望得到他人的幫助而自己不用動手解決。那麼孩子一旦出現畏懼心態時,家長應該怎麼做呢?
畏懼情緒,意思就是,畏懼困難的心理。孩子在遭遇某種困難或困境時,第一反應找藉口逃避或依賴他人,而在心理上產生的負面情緒。畏懼情緒在孩子學習過程中也會經常遇到。如果孩子有畏懼情緒的表現時,就會對學習缺乏興趣和主動性,容易變成被動學習的狀態,最終導致孩子學習效率和質量也會下降。孩子一旦沒法克服這種畏懼心態,將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
都說自信是成功的基礎。我們作為父母,應理性接納孩子所有情緒,無管情緒的好壞。鼓勵孩子積極向上,當孩子表現出眾時,應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這樣有利於孩子自信心和責任感養成。
孩子的思想大都是循規蹈矩,很少有畏懼的心理。所以很多事情,孩子在不知道事情難度的情況下,往往能夠做得更好更完美。其實孩子畏懼情緒害怕的並不是困難,而是害怕孩子自身的能力,是對自己缺乏信心。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難情緒也傳遞給孩子,而是要經常鼓勵孩子敢想就要敢做,從而建立孩子的自信。
1.影響孩子的學習
孩子出現了畏懼情緒,對孩子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影響。畏懼情緒和自信心正好是相對立的,有了畏懼心就沒有自信心,所以對於學習,孩子一旦有了畏懼之心,就可能考不出好的成績。比如孩子在畫畫時,如果覺得畫畫很難有了畏懼的心理,那麼孩子自然就不想再畫畫了,他會認為自己畫得不好,從而就會認為畫畫是件沒有意思的事。
2.影響孩子的生活
孩子如果對生活有了畏懼情緒,就會對生活失去信心。做事沒有主動性也沒有自信心,對自己要做的事情總是心存懷疑的態度,總覺得自己會做不好,也沒有自信心做好。久而久之,孩子就很容易養成懶惰的性格,產生依賴性,甚至什麼事都交給父母處理,自己就什麼都不做。
3.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
孩子由於膽怯產生的畏懼情緒會造成孩子對任何事物都不感興趣。就算是父母要求做的事情,或者是自己本應該做的事情,孩子都會能躲躲藏藏,不願正面面對。可以說,畏懼情緒對於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多的。父母如果發現孩子一旦有了畏懼的心態,一定要採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幫助孩子消除心理上的障礙。
改變孩子的畏懼情緒家長不要急於一時,幫孩子克服這種心態時,目標先設定低一些,待孩子適當後再慢慢提高。孩子一旦有了明確的學習方向,自然而然就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進而把畏懼心變為戰勝一切的自信心。
1.對學習和生活的充滿熱情
有自信的孩子會對學習和生活的充滿熱情,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妨對孩子多一些讚賞和鼓勵,少一些指責和批評,在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進步時,別吝惜自己的誇獎和表贊,不要擔心孩子會被誇到「得意忘形」,有時候自信的孩子都是被誇出來的。同時在孩子遇到失敗或犯錯時,別急著否定孩子的所作所為,也別把他說得一無是處,更不要在生氣的時候對孩子大吼大叫,這樣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留給孩子在心靈上無法抹去的傷痕。
2.是做好一切的動力源泉
孩子的自信心非常重要。它是做好一切的動力源泉。比如:有了自信心,學習成績將會優秀。有了自信心,能做好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所以孩子一定要有自信心。擁有足夠的自信,孩子才能把握生活中的每一個大小機會,也更能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3.一個人成功的重要品質
自信心對於孩子來說是打開其生命潛能大門的鑰匙。沒有自信心,就無法開發他的潛在能力。所以自信心是體現一個人成功的關鍵品質。有些家長可能認為孩子小不懂事,可以不顧及孩子的想法,其實自信心對於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小小年紀的孩子也會知道自卑,所以孩子的自信心應該從小就要培養起來。
孩子缺乏自信心,遇到困難喜歡逃避,這都與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關係,父母對孩子要求過分嚴格,很少鼓勵、接納和尊重過孩子。一個沒有被誇獎過的孩子怎麼又動力去面對困難和解決困難呢?父母必須自我反思做出調整,才能更好的激必孩子的自信心。
1.自己做自己能完成的事情
家長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做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如果不讓孩子去嘗試,怎會知道孩子能不能做好呢?比如穿衣服。但在冬天裡衣服穿得厚厚的,紐扣當然不好系,這時父母可以鼓勵孩子:「我知道這個對你有點難,但你經過努力一定能做到的。」
2.凡事都要付出努力
我們父母應該先分辨一下事情的難度,確定通過他努力後是可以完成,只是有一點難度,那麼就應該鼓勵孩子「我相信你通過努力一定能做到。」這樣我們在不用難或易來描述一件事,而是讓孩子通過努力完成,讓孩子得到成功的快感,提升個人的自豪感。
3.享受努力的過程
孩子明白要通過努力來達到目標,自然不會用難和易來定義某一件事情,從而就不會出現畏懼的情況。因此家長更應該引導孩子做事只關注過程,享受過程,別太注重結果,一件容易的事你不去做也會變成難事,一件難的事當你完成的那一刻就變成了容易的事。
無管生活還是工作上的壓力,常常讓人停下前進的腳步。其實人生也沒那麼多難題,或真的讓你感到為難的,是自身那顆還未開始就想退縮的玻璃心。所以別讓畏懼情緒限制了你的人生,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分一秒都是珍貴的。
互動話題:那麼家長朋友們,你對孩子有畏懼情緒有什麼看法?歡迎你的留言並和我們一起討論!
------------------------------
因為專業,所以信賴。我是【蕾媽育兒經】,專業高級育嬰師。專注於解決孕產期知識、親子成長、兒童教育等問題,希望成為您育兒路上的好搭檔,給予您最專業的育兒指導,期待您的收藏、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