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 從近海防禦到對岸為主,紅色馬漢戈爾什科夫讓蘇聯海軍成為遠洋艦隊
1985年,隨著戈爾什科夫的離職與新的蘇聯領導人戈巴契夫的上台,蘇聯海軍思想又一次發生了改變。 1987年11月,戈巴契夫向世界推出了新著《改革與我國和全世界的新思維》,在這其中把防止戰爭做為蘇聯武裝力量的主要任務。
與政治上提倡的新思維相適應,蘇聯海軍發展也有了新想法。之前海軍雖然有較強的遠洋作戰能力和核突擊能力,但存在兩個明顯弱點:一是缺乏在遠洋海域作戰所需要的制空權;二是遠洋後勤保障能力差。為了改善這些缺點,蘇聯海軍軍事戰略由進攻戰略調整為防禦戰略,戰略使命由與美國爭奪海洋霸權逐步變為海洋方向的防禦戰略。在新的總體防禦戰略指導下,蘇聯海軍作戰海區逐步移向近海,可以適當彌補原先的缺點,充分發揮岸基航空兵的威力,最大限度掌握近海海區空中優勢,增強對某一海域的控制能力。
1987年10月2日戈巴契夫檢閱「基洛夫」號巡洋艦官兵
為此,蘇聯海軍有意識的對兵力結構進行了調整,表現在
-維持和完善彈道飛彈潛艇兵力:作為建設重點,繼續會發展各種型號帶有可以擊中任何陸上與海上目標的各種射程的洲際巡航飛彈潛艇。
-加強海軍航空兵建設:飛彈航空兵可以在遠距離打擊進入防禦界限的敵海上目標,而遠程航空兵可以將敵軍消滅在基地和航渡過程中
-水面艦艇朝著現代化方向發展:當時蘇聯海軍已經服役第一艘核動力航空母艦,而且還在建造後續艦。
蘇聯海軍末任司令切爾納溫
新任海軍司令十分強調海軍做為蘇聯武裝力量的一個組成部分,注重戰時各軍種的協同作用。更注重在近海方向配合陸軍,以阻止敵從海洋方向的入侵,即將海軍兵力納入到戰區範圍內來考慮對其的使用。原因是認為蘇聯海軍上沒有能力在近海方向獨立完成防禦任務,而且特別是近海海區的制空權,需要在其他軍種的協同下才能獲得。
當時,蘇聯將全國重新劃分為5個戰區,戰區司令做為最高統帥代表,可以直接指揮所轄戰區內諸軍兵種作戰。此時的波羅的海艦隊、太平洋艦隊與黑海艦隊均隸屬於陸上戰區,只有北方艦隊例外。
在海軍作戰指導思想上,反擊成為了核心。即在遭到入侵情況下,應堅決頂住敵人的攻勢,並迅速集中力量實施有力的反擊。蘇聯海軍實施反擊兵力為彈道飛彈潛艇、海軍突擊航空兵、攻擊型潛艇和大型水面艦艇。
除此之外,海軍新思想還有強調諸兵種協同作戰、破壞敵人海上交通線重新納入對海作戰範疇並給與高度重視。
1990年4月蘇聯海軍的別-12飛機
在蘇聯解體之前,蘇聯海軍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作戰指導思想從強調先發制人變為注重反擊;作戰地域逐步向近海收縮;兵力結構上彈道飛彈核潛艇從主要突擊兵力變為核威懾與核後盾力量;海軍注重在高科技條件下的常規戰爭與局部戰爭;作戰樣式上,從過去強調對岸為主改為對海作戰,尤其是在近海打擊敵方水面艦艇編隊和破壞敵海上交通線。
當蘇聯解體時,蘇聯海軍已經擁有44.2萬餘人,艦船2100餘艘(潛艇372艘、水面艦隻268艘、登陸艦隻80艘、各類快艇410艘、水雷戰艦艇373艘、輔助艦船600艘),海軍飛機1600餘架。
隨著蘇聯的解體,昔日強大的海軍不復存在,由於資金困擾等多方面因素,如今的俄羅斯海軍實力大不如前。不過秉承著先前的基因,大國海軍之夢依然存在。
2019年7月28日普京海軍節閱兵
全文完,謝謝觀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iMXMF3QBURTf-Dn5K6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