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購種豬需要注意的問題?外購種豬注意事項

當豬場發展之後種豬需求增加,或者種豬生病等精子質量不高,就需要去外購種豬來補充豬場,同時也是對豬場豬群結構因此調整,但外購種豬對豬場防疫和種豬本身都是一個挑戰和風險,那麼外購種豬需要注意什麼問題?外購種豬注意事項。

一、公母比例

種豬分為公豬和母豬,由於在實際繁育過程中公豬和母豬的使用數量有著很大的差異,因此在外購種豬的時候養殖戶要安排好公豬和母豬的外購比例。

1、本交繁育豬場

對於使用本交繁育方法的養殖場來說,理論上1頭公豬可以為20頭母豬配種,所以具體的公豬母豬外購最佳比例為1:20。

2、人工授精豬場

對於使用人工授精繁育的養殖場來說,理論上1頭公豬可以為100頭母豬配種,所以具體的公豬母豬外購最佳比例為1:100。另外為了防止個別種公豬出現夭折或者生育能力差的情況,除了既定外購比例的種公豬之外最好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多買幾頭種公豬以防萬一。

二、運輸隔離

外購種豬和外購仔豬一樣,為了防止疫情在運輸過程以及到場後的兩個月之內都要進行額外的防範措施。

1、種豬運輸

在運輸過程中豬出現傷亡的情況主要有病菌感染和肢蹄摩擦兩種原因。為了避免這兩種意外情況在準備運輸之前要對運豬的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對潛在的致病微生物進行有效的殺滅。而為了避免種豬在運輸過程中出現外傷的情況最好在運豬車裡面鋪上乾淨的墊料加以保護。此外在如今天氣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養殖戶還要防範種豬在運輸過程中出現中暑的情況。惠農學堂也曾科普過在運輸過程中如何防止豬中暑的文章。

2、隔離

外購的種豬還是仔豬都不能立即合群飼養,必須對外購種豬進行為期兩個月左右的隔離飼喂。種豬初到豬場的5天之內的喂料量不宜太大,喂料量太大會使外購豬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在給水方面一定要保證充足乾淨的飲水。有條件的話也可以在飲水裡面添加一些電解多維給豬群補充能量。如果本地有疫情的話,在種豬飼養7天之後可在飼料里添加預防用量的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以加強疫病防疫。等到兩個月之後如果引進的種豬沒有出現發病的情況,那麼就可以根據不同個體的大小進行分群合群飼養了。

三、科學挑選

公豬和母豬在具體挑選的時相應的標準是不一樣的。體重標準對於後備公豬和後備母豬同樣適用。那麼多大的種豬適合被引進?根據各大豬場的數據反饋一般85斤左右的後備種豬最適合被引進自己的豬場,最大不宜超過120斤最小不宜低於80斤。這樣的後備種豬不僅更容易飼養,性價比相對來說也是最高的。

四、種豬具體的選購標準

1、母豬選購標準:一頭後備母豬是否優良首先應該考慮的就是其日後的泌乳能力,所以後備母豬的乳頭數目是首先要考慮的一個標準。一般來說良種母豬的乳頭數目不應該少於12隻,並且要排列整齊、外觀優美。其次要考察母豬的形體結構。一般來說四肢比較強健、腰背比較平直、頭頸比較清秀的母豬就是好母豬。還有就是後備母豬的性情一定要溫馴,如果性格比較暴躁的母豬即便再健康日後也是麻煩。母性不好對於哺育仔豬來說會非常不利。

2、公豬選購標準:判斷一頭後備公豬是否優良首先應該考慮的是其性器官的發育情況,好的後備公豬睪丸發育會比較完善並且左右對稱、大小均勻(這也是為什麼外購種豬不能低於80斤的原因,太小的後備公豬不好查看性器官的發育情況)。這樣的後備公豬一般成熟之後性慾都會比較旺盛,因此繁育能力會比較強。其次考察公豬的形體結構。一般來說四肢結實並且比較粗壯、腰背又平又寬的後備公豬就是好公豬。不過在性情方面後備公豬和後備母豬的要求不一樣,後備公豬溫馴的反而不好,要挑選那些活潑好動、反應靈敏的後備公豬。這些豬才會成為日後豬場繁育的中堅力量。

以上則是外購種豬需要注意的三個地方,只有選擇好的種豬才能為養殖場帶來更多優質的仔豬,調整養殖場的結構同時增加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親愛的養殖朋友們,關注微信公眾號:(每日生豬報價/dfj878),有什麼養殖方面的問題,行情分析,養殖疑惑,疾病防治 ,政策解讀我們會有專業老師第一時間給你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