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年11月2日,南陽常綠悅龍府城市展廳盛大開放,引來市場矚目無數。
熱鬧之餘,不少吃瓜群眾心生疑問:只知道白河南有個常綠臥龍府,什麼時候又出來個孿生兄弟悅龍府?常綠啥時候拿的地?
需要把時鐘撥回到今年的7月30日。
彼時,備受矚目的原白河南竹木市場地塊土拍大戰拉開序幕,戰鼓雷鳴之後,G2019—05、G2019—06、G2019—07、G2019—08四地塊花落三家。
其中,G2019—06地塊經過136輪競價,被南陽市瑞思置業有限公司競得,44畝地成交價30490萬元,摺合每畝690萬元,樓麵價4138元/平方米,綜合溢價率165%。為四地塊中畝單價、樓麵價最高地塊。
瑞思置業,名不見經傳,如何能啃得下這樣一優質地塊?業內無不猜測紛紛。
據了解,瑞思拿地之後,由於自身品牌影響力有限,如何操盤也是一籌莫展,信心不足。在尋求合作的過程中,擁有雄厚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常綠集團,成為瑞思最為心儀的合作目標。雙方接觸後,一拍即合,迅速達成合作意向。
近日,筆者從內部渠道獲悉,常綠集團已於日前以3.1億價格強勢收購瑞思置業,正式完成了其在南陽白河南岸的戰略布局。不僅如此,目前南陽還有多家房企正與常綠頻繁接洽,積極推進合作併購及輕資產運營管理事宜。
持續拿地,強勢併購,深耕宛城!常綠此役,不僅是在品牌擴張道路上又一次振奮人心之舉,更昭示著常綠對於南陽市場的充足信心。
由此,常綠南陽第五盤——悅龍府正式浮出水面!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常綠悅龍府未曾入市,已自帶話題。
2
時光如白駒過隙,忽然而已。不知不覺,常綠已在南陽深耕近10年。
從2010年常綠南陽首開之作常綠林溪谷,到2013年常綠大溪地開啟南陽花園洋房時代,再到2017年常綠以黑馬之勢問鼎西城區,2018年擊退群雄贏得經十路土拍大戰......常綠的腳步迅疾而穩健。
常綠林溪谷、常綠大溪地、常綠運河壹號院、常綠臥龍府、常綠悅龍府,時光見證了常綠紮根南陽的決心和為南陽奉獻優秀人居作品的努力,同時,也讓南陽人親歷了常綠集團不斷攀升,砥礪成長的過程。
尤其是今年以來,常綠大動作不斷,野心可見。
2019年9月21日,河南常綠集團與深圳市彩生活服務集團正式合作簽約。
作為中國內地第一家進入資本市場的物業轉型企業,彩生活服務集團是內地率先將「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創新技術用於傳統物業管理行業,開啟中國智慧社區構建的先行者。
對於常綠而言,這是一個里程碑事件。
與彩生活集團強強聯手之後,毫無疑問常綠集團的物業服務水平將隨之提升至全新高度,未來,常綠業主可以享受到更便捷的智慧生活,更精細的品質服務。
2019年10月21日,常綠果斷出手,進軍省會,以每畝1322萬元的價格拿下鄭州金水區〔2019〕78號地塊。
該地塊位於經一路東、明鴻路南,屬於金水老城區,西臨鄭州市動物園、北靠東風渠濱河公園,向東跨過中州大道即為鄭東新區CBD,區位優勢顯著。
首度搶灘登陸鄭州,彰顯的不僅是常綠的實力與魄力,更是常綠立足中原,謀略全國的勃勃雄心。
落子鄭州只是第一步,在常綠更宏大的戰略藍圖中,布局全國或許才是企業發展的最終目標。
3
2019年,隨著樓市格局發生微妙變化,南陽人慢慢發覺,入市的項目越來越多,可選擇的空間也越來越大。本來就已經迷茫的置業者,更多了幾分迷茫。
如何選擇,成了置業者共同的疑惑。
而在如火如荼的白河南片區,目前已成為眾多開發商寸土必爭之地。房企扎堆,背後是區域價值的彰顯,政府公共資源的傾斜,城市發展方向的預判。
從經十路到東外環路,我們早已隱約聽見新區崛起的蓬勃心跳。常綠悅龍府的亮相,讓南陽新城區價值高地之上,又多了一個人居精品。
據了解,常綠悅龍府總建築面積約9.4萬方,其中住宅建築面積約7.2萬方,依然是經典的新中式風格。項目由7棟小高層和1棟洋房組成,共計約665戶。容積率為2.5,綠地率35%,建築密度約為22%,標準的低密度社區。
項目西臨東外環路(規劃中),北臨珠江路(規劃中),東臨二號區間路(規劃中),城市主幹道長江路近在咫尺。
項目周邊第四完全學校、第六人民醫院、萬德隆廣場等配套資源豐富,同時又緊鄰商務中心組團和高鐵商貿組團,發展潛力不言而喻。
戶型方面,常綠悅龍府採用第十代戶型設計,結合常綠之前開發所有項目的戶型優勢,優中創優。值得一提的是,悅龍府的面積段涵蓋84平米——126平米之間不等。
換句話說,假如你曾經為臥龍府闊綽的面積段猶豫徘徊過,那麼這次悅龍府一定會滿足你更加個性化的需求。
雙龍聯動,明年白河南,且看常綠如何出彩。
4
十幾年前,葛大爺有句廣告語說的比較實在:
「選手機卡跟進飯館一樣,哪家人多我去哪家。」
其實,買房差不多也是這個道理。
哪個區域人氣旺盛,哪個地段開發商雲集,哪個板塊話題不斷,買這個區域大體上不會錯。
在此前提之下,更重要的是要選擇靠譜的房企、大品牌的房企、有前期項目可以參照的房企、深耕這座城市而不是賺一筆就跑的房企。
如果以此為標準,粗略篩選一下你會發現,目前能夠進入選擇範疇的開發商,實際上並不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