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長》拍攝場景比較單一,大部分劇情都是在機艙中拍攝。所以,這個場景非常重要,還原度一定要高。實際上,《中國機長》拍攝還原度也是非常高的,不管是機艙的位置,還是機艙行李艙的質感,甚至是座椅的顏色,都一模一樣。
為了拍攝《中國機長》,主創們也沒有休息。乘務組都跟著空姐學習禮儀,飛行知識等等。最後,幾位主演穿上專屬衣服,都具有了空姐的氣質。機組演員跟著真實的機組工作人員學操作,研習狀況發生時的心理,還學習一些專業知識。最後,表演起來簡直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這才是演員的態度,不只是看看劇本,而是真實投入在這個職業中,去表演出最直接的心態。但是這種真實感,也是需要付出的。這種付出,並不是很輕鬆。就拿副駕駛歐豪來說,在《中國機長》中表演的人物是受傷的,也是唯一飛出機艙的駕駛員。
雖然歐豪半個身子飛出窗外這個鏡頭,加起來可能只有幾分鐘。但是在採訪中,主演們透露歐豪拍這一個鏡頭,就拍了一個星期。整整七天,都在打磨一個鏡頭,真的可以說非常認真。而且這些動作並不是很舒服,在一個鋼板上翻來覆去拍,很難受。
這種辛苦,不只是體現在這一個鏡頭。從顛簸開始的時候,整個演員主創都要開始吹風。我們看《中國機長》的時候,就會覺得這種顛簸和風很真實。顛簸讓整個飛機的東西都東倒西歪,而風把所有空姐和乘客的頭髮都吹亂了。
這次的吹風,可不是平常劇組的那種大風扇,而是十幾個風扇對著吹。拍攝現場的風扇數量,真是讓人驚訝。大風扇有大概六個,小風扇還有大概九個,地上和中間都有。不僅吹的皮膚干,眼睛睜不開,肚子還漲。《中國機長》的演員,也真是不容易。
其實,不管是什麼工作,只要想做出成績都是不容易的。一部電視劇要想達到效果,演員基本上需要夜以繼日的拍攝。然後,後期製作也需要盡心盡力。一部電影的製作,可能就更難。因為大熒幕螢幕更大,對解析度和美化效果,要求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更加挑演員的原因,《中國機長》這些演員,都非常精緻。不管是在什麼條件下,就算衣服亂了,頭髮亂了,沒有一個好的環境。他們還是保持著專業和精緻,符合一個演員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