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各個高校科學研究資助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來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近三年來,北京科技大學在材料學(E01-E03)上的獲批項目總數高達120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二位。
在國家自科基金中,國家傑青、國家優青、重點項目以及創新群體等項目具有較大影響力,資助金額均在百萬以上,競爭十分激烈。從統計結果來看,在近三年間,北京科技大學在材料學方面四類項目總量達到8項,表現不俗。
作為我國材料科學與工程類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之一,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學科發展一直處於領先地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是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和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所屬的3個二級學科也全部是首批國家重點學科、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設崗學科,具有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授予權,並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從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排名來看,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學校該學科獲評A;在軟科2019年度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以總分80.8分進入世界第51-75位次;根據ESI7月最新數據,學校材料科學穩居全球前1‰學科行列。
第四輪學科評估於2016年4月啟動,採用"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評估結果按"分檔"方式呈現,具體方法是按"學科整體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將前70%的學科分9檔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
2019"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覆蓋54個學科,涉及理學、工學、生命科學、醫學和社會科學五大領域,排名的對象為全球4000餘所大學,共有來自86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餘所高校最終出現在各個學科的榜單上。
ESI是世界普遍採用的科研表現評價工具,是衡量科學研究績效、跟蹤科學發展趨勢的基本分析評價工具。目前,ESI已成為當今世界範圍內普遍用以評價高校、學術機構、國家/地區國際學術水平及影響力的重要評價指標工具之一,其資料庫以學科分門別類(共分22個學科),採集面覆蓋全球幾萬乃至十幾萬家不同研究單位的學科。
滿井蒼蒼,鍾靈毓秀。自1952年創建以來,北京科技大學的材料學科已經走過了一段光輝的歷史,結下了累累碩果。未來,學校全體師生將繼續以自己的卓越智慧和不懈努力,植根於科大深厚的精神底蘊和優良傳統,全面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學科持續競爭力、社會服務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更多校園資訊,歡迎關注北京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
本文部分素材來自:青塔、軟科、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