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上海堡壘》的事情已經告一段落了,誰知,已經快要下映的電影今天突然兩次上了熱搜,讓人措手不及。
上海堡壘導演滕華濤接受「Sir電影」採訪的時候,回應了相關的問題。
其中,最具有爭議性的主角問題,導演這樣解釋:
「我用錯了鹿晗,在一個不適合他的類型(電影)里。」
「怎麼把科幻的東西呈現出來,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導致我顧忌劇本、故事、人物關係等就少了,嚴重失衡,而後者本來也是我所擅長的。」
關於鹿晗的片酬,導演只說了一句話,強調「他收的錢很少」。
導演此言論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向佐也在微博上表現了自己的憤怒,他怒懟滕華濤:「某導演說話請你不要太嘔心了,把責任推卸到了演員身上,不是一個導演應該做的。」
其實,筆者細心閱讀了採訪全文,發現這一句「用錯鹿晗」只是他好幾千字中的一句話,他主要還是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今天的輿論影響,很明顯是有一些營銷號帶了節奏,有些斷章取義。
然而,關於他的那句「用錯了鹿晗」,很多的觀眾將他之前做節目時候說的話翻出來,發現和今天說的完全是南轅北轍。
他在某綜藝節目中當時表示,鹿晗和劇中的江洋比較合適。
現在,電影賠本了,在來自各方面的輿論和壓力下,他又一次改了口。
然而筆者卻覺得,事情沒有這麼簡單,導演為什麼要費盡心機將戰火往自己身上引呢?
在這個敏感期間,不是應該息事寧人嗎?
今天的熱搜出現了以後,網絡上一邊倒的同情鹿晗,再加上向佐的怒懟,導演更是將所有的責任攬到了自己身上,大家可以好好想一想,能混到這個地步的導演是真的傻嗎?
用自己的損失能夠挽回流量經濟,這也算是費盡心機。
說到這段時間最忙的人,那一定是鹿晗粉絲了。
在電影上映前半個月,網上被大量的「0809上海堡壘」刷屏上熱搜,鹿晗粉絲們為愛豆的電影忙前忙後,樂此不疲,至少粉絲內心對這部「科幻大作」是充滿期待的。
電影上映前的路演,鹿晗粉絲「想見偶像」的心被黃牛利用,路演票價被轟到了903元。對這樣不正常的現象,粉絲們一邊要攢著錢早點見偶像,一邊又要應付各個網站的輿論和質疑,可謂是身心俱疲。
好不容易,電影上映了,鹿晗粉絲滿懷熱情,忙著曬票根,寫影評,不想首日早上豆瓣已經被3.9分的評價「占領」了,各方面的差評和輿論相繼而來,如同暴風雨一般。
鹿晗粉絲分布在各個網站,想要壓下輿論壓力,
「你沒看電影,怎麼評論?」
「人的偏見是一座大山。」
「說鹿晗不好的,你有本事你上啊。」
「鹿晗不剃頭是因為原著裡面他不是正式兵。」
然而,看著電影的口碑一點一點的下降,票房撲街,粉絲們又在想著怎樣「保護」自己的偶像不受攻擊。
官博的「盜圖」,導演的道歉,原著作者的道歉,鹿晗粉絲們一邊為電影刷著口碑,一邊還要承受主創方的「打臉」,心情可謂是低到了底谷。
本以為這部電影就悄悄的過去了,然而在下映之前,又因為導演的「我用錯鹿晗」上了兩次熱搜......
對於鹿晗來說,在拍攝《上海堡壘》的2017年,正好是他流量的巔峰時期,也是流量明星如日中天的時候。
然而時移世易,在兩年之後,隨著觀眾藝術審美水平的普遍提升,流浪明星受到流量的反噬,反而不利於整個電影口碑和票房的發酵。
也許,鹿晗的粉絲會從頭抱怨到尾,為什麼要怪演員,演員是被動的。
是被動的沒有錯,但是作為一番大男主,「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對電影的撲街當然也要承受一定的質疑和批評。
如果按照導演的話,如果他沒有用鹿晗,而是用的其他小生,難道這部電影就成功了嗎?
答案是,很難。
因為這部電影不光是演員的問題,誠然,鹿晗的路人黑很多,給電影造成的負面影響要遠遠大於自身創造的流量,如果換成其他人,好比是屈楚蕭,張翰等小生,路人看到至少不會反感,相信很多喜歡科幻電影和江南作品的觀眾可能還是會去支持的;
但是,整部電影的硬傷,故事邏輯,後期製作以及電影所表現出來的「嚴重缺經費」等缺點還是非常明顯的,這不是一個演員能夠改變的事實。
也許,正確選擇演員可以少虧損一些,但是,好的電影仍然是靠口碑來發酵的。
尤其是中國最後一方凈土的——科幻,真的是十年磨一劍的,絕對不能有任何的投機取巧,這也是觀眾的底線。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