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到消息的推送,
郵儲銀行中籤號出爐了,一共258.61萬個。
不得不說,郵儲銀行的市場關注度還是蠻高的。
從綠鞋機制到中籤率再到中籤號數量,都引起討論。
連著兩隻上市銀行新股破發,也引得大家對於更高市值的郵儲銀行的關注。
不管怎麼說,賺錢效應始終是市場的錨。
不談內在價值,郵儲銀行在港股的趨勢也遠強於之前的兩隻銀行次新。
12月資金缺乏是市場的主基調,對於銀行這種大塊頭來說,沒簽的看看熱鬧就好了。
結合這周的行情基調來看,從MSCI前的高位科技股砸盤到周五茅台恆瑞的大跌,就是如之前的預測一般,今年獲利豐厚的機構到了年末有了兌現業績的需求。
這種一致性的時間點必然會對整個市場產生動盪的影響,也就造成了這一周大家習以為常的機構賣賣賣,北上資金買買買的奇特現象。
陰跌了四天,周五在茅台的帶領下砸到了年線下方。陰跌這種節奏是讓場內資金最難受的,鈍刀子割肉,不經意間最疼。
既然跌破了年線,清倉走人是沒什麼問題的,留在場內的盈虧比並不划算。
唯一值得注意的便是上證指數與創業板指數現在處於一個共振的狀態,等到指數反彈出中陽線便是好的入場時機了。
市場屆時的反彈也會有比較強勁的持續性。
12月,聞到了機會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