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人重祭祀,一年大大小小的祭祀有很多。
何為祭祀?祭祀並不是單純的封建迷信,祭祀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是以事神致福。祭祀對象分為三類:天神、地只、人神。天神稱祀,地只稱祭,宗廟稱享。祭祀有嚴格等級,天神和地只由天子祭,諸侯大夫祭山川,士庶只能祭祖先和灶神。
這是古人的祭祀規矩,而演化到現在,到泉州這個沿海城市,士庶百姓一樣祭天祭地祭祖先。泉州人堅信不疑,有燒香就有保佑, 於是一年四季十二月都有祭祀。
說說我作為泉州普通媳婦一年到頭的祭祀活動吧。
從農曆說起,大年初一敬天公,上元節傍晚祭祖、二月十六龍抬頭做頭牙、二月十九觀世音菩薩誕辰、清明節祭祖、四月初八佛主誕辰、端午節祭祖、五月十三帝爺公誕辰、六月十九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七月普渡、七月初七七娘媽生、七月半中元節大祭祖、八月中秋祭祖拜月、九月十九觀世音菩薩出家日、冬至祭祖、臘月十六做尾牙、臘月二十三祭灶神、除夕大祭祖!
而每天早晨一杯清水敬觀音,每月初一、十五敬佛主,初二、十六敬土地公,還有地基主、床母、各鋪境守護神、佛生日,歷代祖先忌日,一個都不能少!忙得暈頭轉向,做一名泉州媳婦容易嗎?
如今,很多泉州百姓家由於房子拆遷,祖廳被拆,祖先牌位只能寄存在佛寺,祭祖就由葷素搭配的菜碗演變成純素食。
我不喜歡買現成的食品,我認為祭祀一定要用心,用心做美食,用誠獻給祖先,心誠則靈。
今天就來說說,在寺廟祭祀祖先,我都做了哪些素食。
一、綠豆糕
一敬神二敬人,所有祭祀的食物最終都落入人的腹中, 一定要做得可口又有利健康。
綠豆是降火的好食材,綠豆清涼解毒、利尿明目,綠豆高蛋白低脂肪,所含蛋白質是小麥麵粉的2.3倍、小米的2.7倍、玉米面的3倍、大米的3.2倍,而脂肪含量只在1%以下,綠豆富含維生素B和各種胺基酸礦物質,能保護肝臟,增進食慾。
所以,吃綠豆好呀,而做綠豆糕也相當容易 。
買去皮的綠豆,某寶多得是;浸泡4小時;高壓鍋壓熟;趁熱加入白糖,用勺子壓爛;和黃油一起放不粘鍋里鏟至收汁,收到什麼情況?就是成塊,不粘鍋邊就成了。
放涼,在模具里壓成美麗的花瓣樣,綠豆糕就做好了。
詳見我的文章《古厝爛的綠豆冰糕,就該是這個味》。
二、番薯糕
我家祭祖一定要有番薯和芋頭,據說番薯黃燦燦的代表金,芋頭亮閃閃的代表銀,給祖宗上供寓意美好的食物是最大的誠意。
番薯糕做法也很簡單,番薯去皮,切片;放蒸鍋里蒸熟;趁熱加入白糖,用鍋鏟壓成泥;趁熱加入糯米粉,少許熱水 ;攪成絮狀,下手揉成團;分成大小相同的劑子,我是每個劑子35g;放模具里壓成花狀;大火燒開,蒸10分鐘燜三分鐘,開蓋即成。
三、芋泥
芋頭在祭祀里不但代表銀,芋頭的繁殖能力強,也代表開枝散葉,家族興旺,所以祭祖是少不了芋頭的。
芋頭的做法千變萬化,芋泥是其中一種。芋頭切片;上蒸鍋蒸熟,趁熱壓成泥;不粘鍋放油,本來放豬油最香了,不過寺廟祭祀得用植物油,花生油做出來有一股油味,個人認為用玉米油最好了,玉米油無異味,能很好地襯托芋泥的芋香,非常美妙。
不粘鍋放玉米油、芋泥、白糖,攪拌至濃稠,起鍋撒上花生碎和黑芝麻,一道香噴噴的素芋泥便做好了。
芋泥含熱,要等涼一點才吃,不然很容易燙嘴。
四、椰蓉黃米糕
做黃米糕更沒什麼技術含量,而且做出來好吃又好看。
大黃米一把,隨便抓一把,浸泡8小時,用高壓鍋壓成大黃米飯,記住,水不能放太多,能捏成團就行。
一定要大黃米,小黃米不行的哦,因為大黃米黏性足。
煮熟後,趁熱加入白糖,我是用金元寶的模具壓成金元寶樣,然後滾上椰蓉。
椰蓉黃米糕做好了。
五、古早味蛋糕
蛋糕得用到雞蛋,關於雞蛋是葷是素?皈依佛能不能吃?這得看他是持大戒還是小戒了。
大戒,不吃動物身上的任何一部分,包括雞蛋和牛奶。
小戒,可以吃未受精卵的雞蛋,也就是不能孵出小雞,吃了不屬於殺生的,這種雞蛋是素食。
我來解釋一下什麼是葷菜。
1、溫熱性的調味蔬菜,即大蒜、韭菜、薤、蔥、興渠,佛家認為吃了它們會使人亂性,所以是葷菜。
記住,不是任何蔬菜都是素的,蔥蒜等就是葷菜!
2、肉食,所有動物身上的肉肉 ,是為「腥」菜,佛家忌殺生,所以忌食。
雞蛋未受精卵,並不具備以上兩種特質,所以不是葷菜,佛寺祭祀祖先可用。
古早味蛋糕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多次介紹過,詳見《懶人版的海綿蛋糕是醬紫做成滴》,《小白也能做完美的戚風蛋糕,跟著我的節奏,用心便成》,這裡不細說。
六、涼拌黑木耳
家常菜對於一位泉州媳婦來說,簡直輕而易舉,涼拌菜,小意思啦。
黑木耳浸泡4小時,黑木耳不能浸泡太長時間,太長時間會有微生物產生,食之破壞腸胃功能,重者導致中毒。
4小時後,洗乾淨,鍋中燒水,水開下黑木耳;煮一會兒,撈起;另起油鍋,放入醬油等調味;澆入黑木耳中,撒上白芝麻。涼拌黑木耳做好了。
七、花生米拌包菜
油爆花生米,注意了,花生米要炸好可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油溫一定要低,低溫慢炸,不斷翻鏟,花生米顏色變紅即可撈起。
包菜切絲,鍋中水開,下包菜,焯水後浸泡在冷水裡,撈起瀝干水分。
將花生米、包菜、醬油等調味品放在一個碗中,熱油淋入,攪拌均勻。
花生米拌包菜做好了。
八、最後三道菜,油炸豆腐、地瓜粉芡香菇、清水撈花菜就更簡單了。
老豆腐切小塊,廚房紙吸干水分,油溫八成熱時下油鍋炸,炸至金黃撈出即可。
鮮香菇去蒂,下 油鍋清炒,鮮香菇遇熱會釋出水分,地瓜粉勾芡就行了。
清水撈花菜,花菜要選擇綠杆的,綠杆的口感脆,焯一下水, 少許油少許鹽,OK了。
當然素菜還可以做出許多花樣,泉州人尤其喜歡炸素丸子、炸紫菜丸、炸棗、炸菜粿等炸物,以後慢慢會分享,今天就先說這些吧。
我不知道大夥有沒有聽過「目連救母」的故事?農曆七月還沒過去,被目連打開的地獄大門還未關閉,目連救母行動還在進行中。
這是一個關於孝道的佛教故事,也關於食素,目連的母親由於大開葷戒,沒有悲憫之心,以致死後被下入十八層地獄,不能享人間供奉。目連為救母,祈求閻羅王打開地獄之門,放出一眾孤魂野鬼,並在中元節舉行盂蘭盆法會,超度亡魂。
這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以素食祭祀祖先最淺顯的道理,那就是佛教所倡導的,心懷憐憫,以慈悲之心面對眾生。
還是那句話,心誠則靈,只要心存善念,謙卑為懷,無論天上人間,終有善報。
「草草啖鹽說蜜」,談三餐美食,講四方風情,看似草草,卻是嘗遍人間百味。喜歡,你就來這裡,點贊、轉發、高談闊論。而原創作品,作者心血,拒絕不良自媒體盜文盜圖,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