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對商品而言是超級因素嗎?

2020-04-07     農產品期貨網

什麼叫做超級因素?第一、超級因素可以靠一己之力打擊幾乎所有商品,讓商品出現巨大的漲跌幅。而且,多個品種的漲跌幅要超過歷史漲跌幅的最大值,或者處於歷史統計的極值區間。第二、超級因素可以越過供求,通過市場情緒等等路徑直接打擊商品價格。你只需要關注這一因素如何變化,就可以知曉商品價格變化,不需要過多思考商品供求的問題。回顧歷史,08年次貸危機、2012年希臘債務危機,都是超級因素。這些因素崛起時,遮天蔽日,商品原有的邏輯都被淹沒。

當前的疫情算得上超級因素嗎?目前疫情是多少年難得一遇的,2003的非典並沒有在歐美大面積的流行。多少年來,從未出現過歐美國家經濟停擺的情況。從這個角度看,疫情是歷史罕見的重大因素。

歷史罕見的因素應該會帶來歷史罕見的行情。但是,國內商品市場實際的反應是什麼樣的呢?下表為有代表性的品種的漲跌幅統計。統計起點不指定具體的日期,而是以出現高點那一天開始計算;終點為本輪下跌的最低點。所以,下表中的跌幅為本輪下跌的最大跌幅。豆粕、玉米比較特別,並未下跌,而是出現了上漲。注意,由於統計的合約不同,高低點選擇的差異,筆者的統計可能與讀者的統計不同,但是差異不會太大,對應用沒有影響。

上表清晰地顯示了,除了能源化工之外,其他品種跌幅其實並不大,包括有色。讀者可以統計一下重點品種的歷史漲跌幅。上表中的漲跌幅絕大多數在歷史統計範圍之內,並未創造新的歷史紀錄,甚至很多品種的漲跌幅都沒有達到歷史統計的極值區間。

顯然,歷史罕見的疫情並沒有帶來歷史罕見的巨大行情,說明疫情並不是超級的因素。疫情行情與往年供求因素導致的行情大小差不多。或者,可以進一步引申一下,從盤面上看,商品的下跌很可能不是疫情這種宏觀因素導致的, 商品其實在走自身需求的邏輯。之前走的應該是疫情——經濟——商品需求這個鏈條重要,其實供求並沒有被宏觀蓋過去。次貸危機、歐債危機的時期,沒前述的反應鏈條,超級因素可以直接打擊商品價格,都不用考慮供求。

換個角度,化工板塊跌幅大於其他板塊,顯然是因為原油的因素。原油是化工的成本,也是供求範疇。從這個角度看,也能看出來疫情其實沒有那麼重要。

基本面分析會有自己的邏輯,但是盤面會反映市場真正在想什麼。了解到市場真實的想法後,才能避免過度堅持自己的觀點。如果疫情不是超級因素,那麼繼續做空就會很危險。要耐心等待反彈,而且反彈幅度至少要達到之前跌幅的三分之一。若那時疫情好轉,但是經濟的問題更加明顯;或者商品的需求並未足夠好轉,可以再次考慮做空。現在抄底風險也不小,如果商品要轉勢,很可能是先反彈,之後再來最後一跌,之後再上漲。注意,我們此處說的最後一跌並不是指二次探底,最後一跌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二次探底只是其中一種。如果你堅定認為需求會越來越好,那現在抄底也有點兒早。

來源:中糧期貨研究中心;作者:任偉;農產品期貨網轉載本文僅為傳播更多信息為目的,並不表示本網認可文中作者觀點。若轉載文章作者有認為本網有不妥之處,請致電本網010-51289506聯繫,本網將立即與您磋商並解決相關事宜。

(責任編輯:黃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spzVHEBiuFnsJQVSvf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