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民楊曉芬家中,80後媽媽楊曉芳準備了一桌子各色各樣的美食等待孩子期中考試回來。飯桌上有蜜汁木瓜、玉米炒蝦仁、清炒西蘭花等,搭配主食紫米飯,營養科學、秀色可餐,很多南方水果、蔬菜也悄然出現在普通市民的餐桌上。「一個麻花加兩個雞蛋」象徵著「100分」,是當時80後小時候父母只能在考試前給孩子們準備的「高配」營養餐,已成為80後集體的回憶。
市民 楊小芬:「今天正好是孩子考試嘛,然後做的比較豐盛,我們小時候媽媽煮個雞蛋,做個麻花,希望我們能考個100分,能考個好成績,現在呢,食物比較豐富,也比較全面,想吃啥就有啥。」
民以食為天。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老百姓沒有多大奢求,講的是吃飽就行,膳食結構十分單一,主要以主食消費為主。那時市民購糧全憑糧本兒,大米白面限量,秋菜年年是「老三樣」——蘿蔔、土豆、白菜。冬天很少見到青菜,那個年代,食物匱乏,過年前,在家裡的炕頭,用盆生一盆綠豆芽。招待客人,炒肉拉麵條算是高檔待客菜肴。
40年前,民勤老百姓外出吃飯的次數極少,那時候「下館子」對一般市民而言確實是件很奢侈的事。到現在,隨著收入提高和生活觀念轉變,大家有事沒事喜歡下館子、聚一聚,在外飲食消費比重明顯上升。
市民 閆忠仕:「以前,想吃肉了,只有過年的時候一家人才能宰個羊吃上一頓,家裡條件不行,一年到頭基本上不下館子,現在哪天想吃羊肉就能吃上,到周末、逢年過節的兒女們帶到飯館,各種各樣的美食,見都沒見過的,想吃什麼就點什麼。」
在民勤,有一種受到市民幾十年經久不衰喜愛的食品,乃至在各種特色美食逐鹿民勤餐飲市場的情況下,這道飲食依然被稱為民勤的『市吃』,這就是民勤羊肉。獨特的沙漠氣候與玉米秸稈、茴香秸稈等優質天然飼草造就了民勤羊肉獨特的醇香,具有無腥無膻、不肥不膩、軟硬適中、鮮美可口的品質。
陽春羊肉館 負責人 彭海英:「我們民勤羊肉做法有黃燜羊肉、開鍋羊肉、燒烤羊肉等多種多樣,其中最具盛名的還是大水羊肉和鎖陽羊肉。我們所用的羊肉都是來自農戶家飼養的,每天來我們店品嘗羊肉的有百餘名顧客,我們店經營11年來,也吸引了很多外地遊客慕名而來。」
今年9月份,「蘇武沙羊美食街」開街運營,縣內外遊客有了一飽民勤美食口福的好去處,為全縣打造了夜間經濟發展新亮點,開闢了全縣 「美食新天地」。
市民 趙玉琳:「我們一家子今天過來,找得吃這裡的好吃的,感受一下這裡的氣氛,這裡非常熱鬧,也喜慶,好吃的也特別多。」
民勤美食經營戶 王麗萍:「我們是經過人社局培訓,來自己創業的,我們主要賣清湯羊肉,民勤特色的清湯羊肉也特別好吃,也非常新鮮。」
而民勤羊肉只是我縣廣大市民餐飲水平不斷提升的一個縮影。現如今人們早已告別只能填飽肚子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吃好、吃精、吃出營養健康」,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等成為了百姓餐桌上的新寵。
民勤飲食從無到有,從解決溫飽到享受高檔美食,歷經70年來,變化巨大。目前,全縣有784家餐飲企業,分布在城區與18個鄉鎮之中,既豐富了餐飲文化,激發了餐飲市場活力,成了民勤的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記者 聶兵遠 陳凱年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rz7d24BMH2_cNUgcqq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