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徹底打亂了漫威第四階段的布局。
電影《黑寡婦》多次延期。
《旺達幻視》成了第四階段的「打頭炮」之作。
相比《旺達幻視》讓人眼前一亮,《獵鷹與冬兵》雖然有著和電影媲美的特效,但劇情設置和角色塑造只能說是中規中矩。
01 人設崩塌,配角比主角還要圈粉
《獵鷹與冬兵》開播之前,我還以為是一部講述「相聲二人組」做做任務,相愛相殺的喜劇。
結果開播之後發現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
編劇的野心不小,想將超英題材扎向現實主義。
政治正確、種族議題、平權運動、意識形態等議題一個不少。
但是只有六集的篇幅,想要講明白其中一個議題都很難了,更別說一個以上。
這就造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
所有議題在作品裡都是點到為止。
這也是漫威的「雞賊」。
它既要做到有吸引觀眾的突破點,但又極力規避爭議。
劇本上的保守所帶來的的致命傷,直接體現在角色的塑造上。
你很難想像,一部叫《獵鷹與冬兵》的電視劇,到頭來讓大多數人記住的竟然是沃克和澤莫。
你要說漫威不會塑造角色,也不對。
沃克戲份不多,但擁有最完整的人物成長弧光。
起初他對美國隊長的稱號有所執念,隨後隊友戰星犧牲後黑化暴走,高潮部分在面對是為戰友復仇還是拯救參議員的問題上。
沃克丟棄盾牌,捨棄榮譽,選擇救人。
放下做超級英雄的執念,做正確的事,他才能成為真正的超級英雄。
澤莫比沃克戲份還要少,但每一次出場都沒有廢戲。
主要是人設立得住:
人間清醒、雙商極高、鈔能力、堅定不移的信仰(絕殺所有超級戰士,巴基除外)。
兩位主角的人物曲線,還不如男爵和美國密探。
冬兵依然是一如既往的工具人屬性。
全劇能記住的場面或許只有瓦坎達的回憶殺,還有最後一集出現的Superhero Landing。
結局當然是好,巴基和過去的自己和解,復仇和贖罪都不再伴隨著他,真正作為「巴恩斯」而活。
漫威似乎一直把冬兵定位為輔助型角色。
之前是為史蒂夫服務,現在是為獵鷹服務。
獵鷹作為全劇最應該有成長痕跡的角色,反而到了最後一集出現了人設崩塌的情況。
起初山姆覺得自己不配拿起這面盾牌,到目睹沃克用盾牌殺人後決心繼承盾牌,前五集裡他的轉變都沒有問題。
壞就壞在最後一集,山姆的所作所為和前期判若兩人。
當莎倫中槍後獵鷹一不搶救戰友,二不制止敵人再次行兇反而放棄抵抗打起了嘴炮。
更別說最後化身「談之巨人」,貢獻了一段尬出天際的「就職演說」。
當一個角色的成長全部體現在台詞上的轉變,那只能說明是創作上的偷懶。
《獵鷹與冬兵》完結後,新聞就曝出漫威已在開發《美國隊長4》。
本片可能會繼續聚焦剛接盾的山姆,說明漫威認為山姆需要更多的篇幅去成長為大家所認可的新一任美國隊長。
02 漫威可能要在《尚氣》上翻車了
《旺達幻視》《獵鷹與冬兵》兩部電視劇,對於剛涉足小熒幕的漫威來說,算是一份不錯的成績單。
但漫威宇宙的重頭戲,依然是電影。
《尚氣》首發預告片,在國內引起了一波吐槽,大機率成為漫威第一部翻車的超英電影。
《黑豹》的大獲成功,是促成漫威開發《尚氣》的決心。
既然《黑豹》可以拿下非裔市場,《尚氣》理所當然可以拿下亞裔市場。
但《尚氣》的預告片呈現出來的,依然是歐美對東方功夫世界的臆想,對華裔的理解,依然還是窄眼睛單眼皮。
《黑豹》雖然也是充滿歐美對非洲的刻板印象,但男主角查德維克·博斯曼的長相基本符合大眾審美。
然而《尚氣》放著林路迪不選,非要選小眼的劉思慕。
你要說漫威不會選角,我不同意。
鋼鐵俠、美國隊長、雷神、黑寡婦……哪一個不是統一影迷審美的神仙選角。
劉思慕作為演員或許不差,但更適合演《地久天長》之類的片子,演超級英雄完全沒有辨識度。
就算已經58歲的梁朝偉站在他旁邊,都比他更像主角。
自以為是的選角、東西方元素亂燉、對人物理解的錯位,漫威想靠這樣的超英電影拿下中國市場,未免有點自信過了頭。
這種邊緣性的超級英雄,實在沒有拍成獨立電影的必要。
但是漫威出於商業考慮,仍然將漫威超級英雄中唯一華人超級英雄的故事,搬上銀幕。
兩邊都想討好,結果就是兩邊都不待見。
就算沒有《尚氣》,對漫威電影宇宙第四階段一點影響沒有。
漫威每一步都想取悅所有人,但《尚氣》可能會弄巧成拙。稍有不慎,會斷送漫威苦心在中國打下的根基。
03 未來可期還是巔峰已過
漫威電影的「掌門人」凱文·費奇曾表示,未來漫威電影宇宙會把重心放在個體英雄角色的塑造上,而不是去一味製作像「復仇者聯盟」系列這樣規模龐大、史無前例的巨型商業電影。
《復聯4》的成功,讓大家對漫威下一個階段抱有非常高的期待。
目前擺在漫威面前最大的問題是:
新英雄的角色建立和成長並不明朗。
第一個漫威十年,漫威塑造了鋼鐵俠、美國隊長、黑寡婦等深入人心的超英形象。
壞也壞在這裡,初代復聯成員光芒太耀眼,使得後期出現的黑豹、驚奇隊長等英雄角色在電影大事件的存在感始終較低。
觀眾還沒有對這些角色產生共鳴。
這也許就是漫威考慮為山姆開發《美國隊長4》的原因。
漫威需要更多的時間去給新的角色建立背景,讓觀眾對他們更加熟悉。
電視劇是一個很好的載體,既能填補電影與電影之間的檔期空缺,也能讓一些沒有機會上大銀幕的超英有了可施展的舞台。
線上線下兩開花,讓漫威這個IP持續刷屏。
但僅僅講述個體超英的成長,已經不能滿足觀眾的胃口。
畢竟前十年漫威花了很長時間鋪墊了滅霸這個階段性的大boss,後續要如何用更好的反派去替代滅霸的位置,觀眾是否買帳,都是未知數。
如何防止觀眾對超英題材出現審美疲勞,也是漫威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是拯救世界那一出,觀眾遲早會看膩。
當然漫威手裡的牌還有不少,光是「多元宇宙」這個概念就能玩出很多可能性。
最快能體驗到多元宇宙魅力的作品,自然是6月份上線的《洛基》,電影則有《奇異博士2:瘋狂的多元宇宙》。
《旺達與幻視》出現的天劍局,也是為了之後的宇宙線做準備。
主打宇宙線的就有《雷神4》《銀河護衛隊3》《驚奇隊長2》《永恆族》。
最有可能組成下一階段三巨頭的成員:奇異博士、黑豹、驚奇隊長。
但是黑豹的扮演者意外去世,多少有點打亂漫威的布局。
總之,說漫威巔峰已過還為時過早,起碼要等第四階段結束後再作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