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評|北京急診女醫生被殺的背後:一個重要的社會矛盾不容忽視

2019-12-30     霂霖清看世界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

我志願獻身醫學,熱愛祖國,忠於人民,恪守醫德,尊師守紀,刻苦鑽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發展。

我決心竭盡全力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維護醫術的聖潔和榮譽,救死扶傷,不辭艱辛,執著追求,為祖國醫藥衛生事業的發展和人類身心健康奮鬥終生。

——醫學生誓言


醫生是什麼?


在小學課外讀物上,醫生被稱之為白衣天使,他們是敢於死神叫板的人。


但現在他們已經淪落為一群需要被保護的弱勢群體!

想必大家也知道戎評在說什麼。


2019年12月24日早上6點左右,民航總醫院急症科副主任醫師遭到某患者家屬惡性傷害,致頸部嚴重損傷。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搶救,楊醫生在12月25日零時50分因傷勢過重不幸去世。



27日上午,更多的細節在網上被披露出來。


首先是民航總醫院急診科被殺楊文醫生同事的血淚陳述:


距離我的同事、我的戰友楊文醫生遇害已經三天了。我經歷了這件事從頭到尾的過程,我清楚一切的前因後果、一切的細節。為什麼我一直不發聲?!我麻木了周圍人對我們死活的麻木,我悲憤於社會大眾對我們的偏見和仇視,我們臨床一線底層的吶喊在人心的曠野上,震盪不出一絲的聲響,不然何至於一次次的暴力傷醫殺醫事件屢見不鮮。


但這一次,我不想沉默了。


第一個問題:病人的診治經過

患者95歲老年女性,腦梗塞後遺症,長期臥床鼻飼營養,生活質量不高。12月4號楊文醫生首診的,病人來時嘔吐、納差、意識不清,家屬簽字拒絕一切檢查,僅要求輸點液,但是輸液後病情無改善好轉,幾個家屬就認定是楊文醫生輸液給輸壞了。


之後我們努力說服家屬同意檢查,證實病情本就不樂觀,老太太全身重症感染(胃腸道、泌尿系、肺部)並伴有心衰、心肌損傷,加上基礎病多、高齡、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治療效果不好預後差是肯定的。我們和家屬交代病情,完全沒辦法溝通。


他們一家子不接受疾病不接受死亡,每天都會因為一點點的病情變化和懷疑我們的用藥,不停的吵鬧、辱罵、威脅,我們建議病人轉院,建議家屬走醫療鑑定,都不同意。他們就在搶救室天天跟我們干架,小兒子尤其極端和情緒化,總說老太太死了,我們誰都別想活。半個多月,我們上班都是忍氣吞聲、膽戰心驚。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不聯繫病人住院

就一句話,天天犯渾的一家人,誰敢接診收治?!


第三個問題:明明知道一家子犯渾,你們沒有安全意識麼?!

我們有,我們謹小慎微的伺候,我們向上反應了,科里醫院都記錄和備案了該患者及家屬情況,也囑咐我們注意安全。可是就算警察事前來了,也沒有用,就像家暴發生多少次,施暴者都可以冷笑面對,直到最後殘忍的砍出那麼多刀。


我悲憤於兇手的殘忍,在楊文醫生凌晨五點多伏案工作時,悄然於背後揪住她頭髮,扼住她頸部,連砍數刀,那都不是刺傷,那幾乎是割頭了。多大的仇恨,要這麼去發泄,治不好你家人的病,難道我們就不配活著下班麼?!我們也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上我們竭盡全力,我們更希望治好所有的病人,但那不現實。


我寒心於周圍的麻木,兩個小時後,當我僥倖躲過屠刀,接手搶救室工作時。楊文醫生就在我身旁,被冰冷的搶救著,她的熱血還灑滿了一地,空氣中都是血的腥味,我經歷過無數次慘烈的搶救,但這一次大腦完全空白了。


一屋子的搶救病人和家屬明明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麼,可是又假裝好像什麼也沒發生一樣,沒有人安慰同情一下兩個多小時前還救治他們的醫生,沒有人譴責行兇的那一床家屬,他們只關心他們的治療和住院,並且不停地催促。


兇手的其他家屬冷眼旁觀看著我們的慌亂、無措、難過。搶救室的電話沒完沒了的響,外面好事的媒體、個人,不停地打進來詢問,他們不知道這部電話,我們還要打出去呼叫全院的救援。


直到昨天晚上,我還要繼續給兇手的媽媽提供醫療服務,還不能對其他家屬感情用事。因為病人死了家屬不滿了,輿論會說我們發泄情緒在無辜的患者身上。為了輿論,要讓老太太好好地活,調集一切醫療資源,她成了「英雄的母親」,活好了,反過來打我們的臉,輿論說你們早幹嘛去了。


說了這麼多,有什麼用呢,太陽照常升起,我曬到身上可還是冷。

她再也曬不到了。


看完這位醫生的陳述,不知道大家的有什麼樣的體會,反正我是說不出的難受,但更讓人難受的還在後面。



這是楊醫生遇害前的視頻截圖(視頻太過於血腥就不放了)。


當天早上六點左右,兇手孫文斌,也就是患者的小兒子站在楊文醫生的後面,突然拿出一把20cm的刀向她頸部割去,而且還連捅了數刀!


一位急救醫生看完視頻後這樣說道:


他掏出刀的那一刻,真令人膽戰心驚,不寒而慄。手段簡直太殘暴了,直接背後抹脖子,真的讓人上班時後背發涼。這是我見過的最殘暴的殺醫,就是奔著殺人去的,捅心臟都有救活的希望。


以下是各方面的回應


北京市衛健委:


哀悼遇刺醫生,強烈譴責傷醫害醫的行為。


中國醫師協會:


對於傷醫我們已出離憤怒,強烈譴責暴行的發生,對楊文醫師的不幸離世表達深切地哀悼,對家屬表示慰問。


全國人大:


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出台:禁止任何人威脅醫護人員人身安全。


通過各種消息彙集不難看出,楊文醫生遇刺事件只是一個引爆點!可以說,醫患矛盾已經成為當今社會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來看一組數據:


據不完全統計,過去一年(2018年),典型暴力傷醫事件至少有12起,共造成2名醫務人員無辜犧牲。


其中,性質最惡劣的當屬趙軍艷醫生被刺案!


2018年7月12日,天津武警後勤學院附屬醫院47歲醫生趙軍艷在出診時,被三名歹徒無故襲擊,身中數刀而死。事後在問及緣由時,歹徒稱:


和她沒關係,算她倒霉。


被害醫生趙軍艷


為什麼說醫患矛盾是當前社會最主要的矛盾之一呢?


因為它帶來的影響極其惡劣!


楊文醫生被害的細節公布後,不少學醫的網友都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在我的朋友圈裡,一位醫生朋友的動態這樣寫道:

讀書的時候覺得醫生和醫學很重要,但現在覺得醫學比起命來,也就不重要了。


也許會有看客罵她太惜命。


但其實我很理解,他們雖然是白衣天使、雖然是號稱敢從閻王嘴裡奪人命的戰士,但首先他們是人。只要是人,就沒有不對死亡恐懼的。


還有一位長輩,他家的孩子今年讀高三,最開始的打算是讀醫學院。


看完新聞後,一家人都沉默了。當他在群里徵求其他人的意見時,一個群友就直接回了一句:有什麼想不開的讓你家孩子學醫,「勸人學醫天打雷劈」你知道不。


當這些負面新聞和情緒充斥在社會時,結果會怎麼樣?


答案是醫生數量下降!


根據國際一流醫學雜誌《The Lancet》發布的數據,2005年~2015年的十年間,中國25歲~34歲的醫生比例從31.3%降至22.6%,60歲以上的醫生比例從2.5%增加到11.6%。也就是說,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醫生行業!


再來看一則數據:2008年~2018年十年間,中國醫學生畢業人數共有470萬人,但醫生總量只增加了75萬!


這組數據進一步揭露了事態的嚴重性:


------即便是本專業的留存率也只有15%,可見醫生的保有量正在以近乎以雪崩的速度下滑!


照這種情況發展下去,一旦醫生與群眾的比例跌破分界線,對我國人民的身體健康乃至生命都會造成嚴重的隱患!


大家知道現在最缺醫生的門類是哪個科嗎?


是兒科!



據2018年《中國兒科資源現狀白皮書》披露:

近三年來,我國流失的兒科醫生人數為14310人,占總兒科總人數的10.7%。2017年,我國兒科醫師總數僅10萬人,但我國0~14歲兒童約為2.6億人。按照醫生與對應群體數據對比,中國兒科醫生已經缺口超過20萬人。


缺口20萬什麼概念?


平均2600名兒童才能分配到一名醫生,而兒童又是抵抗力低下的多病群體。過去一年,我國兒科門診量4.71億人次,占全國門診急診總量的9.84%!


即便如此,中國的兒科醫生仍在流失...


在今年年初播放的《人世間》記錄片里報道過這樣一幕,作為中國兒科醫學高地之一的新華醫院,一個科室在四年中辭職了五個醫生。放眼全國,對比數據應該更為恐怖。


先行者不願意鎮守兒科陣地;

後來者不願意趕赴兒科前線;

這意味著或許在不遠的將來,我國眾多幼兒生病得不到最及時的保障!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待遇是一個方面,最主要的原因還是醫暴!


之前陪侄兒去看病的時候,閒聊時一位兒科護士告訴戎評:

兒科是中國醫院暴力的重災區,其他科室的人只是面對一個病人或幾個家屬。但在兒科卻要面對一個小孩和一群大人,如果小孩出了點問題,家長恨不得把所有親戚都叫來找你麻煩。在兒科,幾乎沒有醫生和護士沒有被家長辱罵過。


事實的確如此!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所以當自己的孩子在醫院出了事,很多家長都會把所有的怨氣撒在醫療人員身上,由此造成的血案不勝枚舉:

2016年4月,貴州省遵義市婦幼保健院一嬰兒父親因在急診室與值班醫生發生衝突,隨後持刀在醫院走廊追殺醫生。


2016年10月,山東省萊陽市某小孩因先天性疾病在醫院去世,小孩父親手持菜刀連砍主治醫師李寶華27刀,後者當場被砍死...


2016年6月,因醫患矛盾,湖南省岳家橋衛生院一位醫護人員的10歲小孩,被患者連砍13刀...


2018年8月,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婦幼保健院一名兒科護士在為患兒進行輸液操作時,被陪同家長毆打,導致該護士腹中6個月胎兒面臨早產危險


小孩父親追殺醫生視頻截圖


看到這一樁樁血淋淋的案件,沒有哪位醫護人員不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每當發生醫暴甚至是殺醫事件後,網上總有一種陰陽怪氣的論調說:一個巴掌拍不響,要不是醫生亂收錢瞎開藥也不會怎樣云云。


總而言之就匯成一句話:醫生是高收入群體就該承擔高風險!


醫生是高收入群體嗎?是!但中國的醫生不是高收入群體,至少公立醫院的醫生算不上高收入。


還是以兒科醫生為例:

根據醫米調研機構的調查顯示,36%的兒科醫生稅前收入在4000元以下,76%的收入在6000元以下。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兒科醫生比例僅為24%。即使是主任級兒科醫生,稅前收入大於6000元的比例也僅為65%!


當然,戎評不可否認,算上年終獎績效,普通兒科醫生的月收入能達到6000醫生,主任醫師的收入也或許能突破一萬。


但這並不算高。兩個方面:


一是付出與成果比:在中國,縣級醫院招聘醫生最低要求至少是研究生畢業,而三級甲等醫院最低要求至少是博士生。那麼,按照這個硬性要求算下來,一般醫學生在成為醫生前大概要學習八年。


進入醫院後,工作強度也是相當大!


調查顯示,77%的醫生一周內的工作時長超過50個小時,比國家規定周上班時長多10個小時;24.6%的醫生工作時長超過80個小時,比國家規定周上班時長多40個小時,比其他工作崗位周上班時長多20個小時。


中國醫學生學習時間數據


不論是他們在就業前花費的時間精力抑或是就業後的工作強度,各位捫心自問一下,一個月萬把塊錢的工資高嗎?


更何況中國普通醫師把績效年終獎加起來,又有幾個月收入能過萬?


二是與他國同行的比較:以前網上有一個笑話,說在美國生不起病,去一趟醫院就要幾千美元就沒了,這麼高的醫療費用都去哪裡了?答案很簡單,有相當一部分的費用支付給了醫生。


在美國,醫生是收入較高群體之一,兒科醫生是美國醫生中收入最低的,年收入3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200萬左右,但也比中國同行高出十數倍;收入最高的是外科整形醫生,年收入49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00多萬。


據美國醫師學會統計,44%的美國醫生凈資產在100~500萬美元,也就是700萬~3500萬人民幣之間:


------這個數值,若非在一二線城市有房子的醫生,是根本達不到的!


總體來說,中國醫生及醫學生面臨著諸多壓力,比如學習備考壓力、資金壓力(相比其他大學生,醫學生讀書時間更長,短時間內無法賺錢)、工作壓力、社會輿論壓力以及對未知醫暴的恐懼壓力。


文章最後,戎評有話說


李寶華事件後,一位來華學醫的留學生說道:

我原以為最危險的醫生職業是軍醫和戰地醫生,沒想到在中國當兒科醫生也會有生命危險!


我實在無法想像,一個懸壺濟世美差良差,在今日竟然會淪落為和平時期的高危職業!


這無疑是對人性最大的諷刺。


生而為人,不論是我們抑或是其他親朋好友,註定會經歷生老病死,而醫生就是我們生命的第一道防線和最後一道防線。


現在很多醫生在各種壓力下,要麼換行業,要麼去工資更高的私人醫院;而那些堅守在公立醫院的醫生,除了一小部分是有自己的小算盤,其實大部分都是為治病救人的初心而戰,希望醫院和患者家屬都能善待他們,不能因為一個錯誤就打翻一船人。


睜大眼睛看看美國吧、看看那些掙扎在生死線卻沒錢治病的美國人吧!


戎評不希望將來自己的父母、孩子、親人看不起病、吃不起藥,甚至連醫生都找不到,想必這也是大部分普通民眾所想,那麼,就請記住,愛護醫生人人有責:


------因為保護醫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正如美國散文作家愛默生所言:只要生命還可珍貴,醫生這個職業就應該永遠倍受崇拜與尊敬!


最後,深切哀悼遇害的楊文醫生。


望法律嚴懲兇手,給去世醫生和他家屬一個交代、給社會一個交代、給每一個宣誓「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一個交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SehVm8BMH2_cNUgNu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