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發音器官包括動力器官(呼吸系統)、振動器官(聲帶)、共鳴器官(鼻、口、咽、喉、胸腔等)及構音器官(唇、齒、舌、齶等)。
長期用嗓不當或用嗓過度可導致聲帶頻繁撞擊、摩擦,產生機械性創傷,引起聲帶黏膜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強、滲出增加,使聲帶充血和水腫,繼而導致纖維組織增生等,形成慢性喉炎、聲帶水腫、聲帶肥厚、聲帶小結及聲帶息肉等良性病理改變。
掌握正確適當的發聲方法
平時發聲要適量,避免過度用嗓,比如大聲喊叫及長時間講話。儘量限制其他說話時間,比如減少不必要的聊天、打電話等。
工作中,說話發音音量適度減小,教師講課儘量用麥克風;唱歌時控制音高、音量,不宜硬唱力不可及的高音;掌握科學的發聲方法,如胸腹式聯合呼吸,增加發音時呼吸氣流;喉肌鬆弛訓練(咀嚼、哼鳴、水泡音等);避免硬起聲(起音急促),多用軟起聲。
用嗓前後,記得潤嗓或按摩
用嗓前後應多喝溫開水,保持咽喉濕潤,用嗓後可自行用水蒸氣霧化吸入,也可自行對喉部周圍推拿按摩,放鬆喉部肌肉。
避免或少食刺激性食物
注意飲食,避免或少食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品,炒貨(瓜子、花生等),燒烤食品,過酸、過咸、過甜的食品,咖啡因飲料,生冷食物等。
規律生活,勞逸結合
注意生活規律、合理,勞逸結合,避免過度疲勞,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煙酒內有害物質對咽喉、聲帶產生刺激。
避免受涼、感冒
平時注意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服。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外出時戴圍巾;夏季注意防暑,不要長時間待在電風扇或空調下。
保持空氣清新
保持工作及居住環境的室內空氣流通,儘量少接觸廚房油煙。外出時戴口罩阻隔灰塵,少去空氣不流通的場所,比如酒吧等。
多運動
加強身體鍛鍊,提高機體免疫能力,擴大肺活量,增強發聲器官的活動能力。 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嗓音嘶啞?
發聲休息:用嗓過度者必須減少用聲時間,儘量少說話,降低發聲音量,嘶啞嚴重者最好禁聲。
局部治療:應用激素霧化吸入、含片、噴劑、貼藥等。
口服藥物治療:聲帶水腫明顯者可口服激素和抗過敏藥,還可以口服一些清咽、利喉、開音的中成藥。
穴位針刺治療:可促使喉部局部血管擴張、血流增加、血液粘滯度降低,消除聲帶炎症及增生組織。
物理治療:超短波、直流電、藥物離子透入等,可增加喉部血液循環、消除炎症。
喉部推拿按摩:可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鬆弛肌肉、緩解疲勞。
發音矯正:掌握正確發聲方法,包括心理疏導、呼吸訓練、起聲訓練、音調矯正、咀嚼訓練、哼鳴訓練等。
手術治療:聲帶良性增生物(小結、息肉等)可進行電子纖維喉鏡下摘除術、支撐喉鏡喉顯微外科手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