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校本課程開設非遺剪紙課。朝陽學校供圖
1月6日,古城西寧天氣非常寒冷,西寧市朝陽學校的校園裡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根據校本課程安排,學校里各項「第二課堂」活動正在進行當中。
操場上,校園足球隊的隊員你追我趕,正在緊張訓練;教室內,豐富多彩的「親子閱讀」主題活動營造了濃郁的書香氛圍;最引人注目的是「傳統非遺剪紙」進校園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城北區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河湟剪紙傳承人張風蘭老師的授課令孩子們十分著迷,課堂氣氛活躍……
「為了能讓孩子們擁有更廣泛的興趣愛好,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個性潛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可以健康快樂地全面成長,我們在每周主課之餘開闢了門類多樣的第二課堂和社團活動,豐富孩子們的校園生活。在師資配備方面,我們積極調動校內外資源,既鼓勵有相關特長的在校教師帶班授課,也努力聯繫校外專家親臨指導。」朝陽學校校長王明德介紹道。
在非遺剪紙活動現場,記者看到張風蘭正向學生們展現自己的作品,並耐心講解每一幅作品的內涵、寓意。當一幅幅巧奪天工的剪紙作品出現在孩子們眼前時,每一個孩子都被剪紙藝術的魅力所感染。
「每周最期盼的就是剪紙課,感覺很有趣,今天我準備剪個小鴨子。」5年級學生劉沐岩高興地說道。
講解結束後,孩子們意猶未盡,張風蘭便拿起一張彩紙現場教學,十分鐘後,一隻栩栩如生的小老鼠形象就出現在張風蘭老師手裡,學生們紛紛圍過去欣賞、請教。
「河湟剪紙是我們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朝陽學校結合校本課程開設非遺剪紙課非常成功,讓孩子們從小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培養孩子們對中國傳統藝術的興趣,希望剪紙藝術能夠發揚光大。」張風蘭說。
據了解,為進一步促進素質教育,朝陽學校依據學校實際、學生需求、師資資源等因素,在原有師資的基礎上進行調整、擴充,初步形成了朝陽學校「和諧」課程。構架了體競類、人文素養類、科學素養類、生活交際類4個大項,足球、籃球、桌球、武術、輪滑、羽毛球、跆拳道、攀岩、主持人口才與表演等42個小項的特色校本課程項目。學校本著「在活動中學,在活動中教、寓教於樂,全員發展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原則,為全校師生搭建展示的平台。
「我們在每個學期的校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儘量讓校本課程的內容更加豐富,給每個孩子更多的選擇。」王明德說道。
朝陽學校的學生們在這些豐富的課堂生活中擁有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他們在西寧市第八屆中小學生三階魔方速擰比賽、西寧市及城北區小學生足球比賽、西寧市中小學生運動會無線電測向和定向比賽、城北區小學生籃球比賽、城北區小學生棋類比賽等各級各類比賽中均取得優異的成績。他們的身影還活躍在全國小學生經典誦讀大賽、青海省青少年文化藝術節等大型活動當中。
朝陽學校還在校本課程中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打造書香校園,在各班建立圖書角。按照學校的統一要求,每天早讀課語文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日有所誦》《全閱讀》中的名篇佳作,提高學生的閱讀欣賞水平。
同時,學生們在「班級小助手」的管理下開展半小時的午讀。高年級學生邊讀邊做讀書筆記。教師則在一旁指導,在語文教學中滲透讀書的方法與技巧,使學生會讀書、愛讀書……
「如今我們已經確立了『全員參與實施校本課程』的觀念,形成自上而下的特色建設管理網絡。副校長室、教務處主抓規劃,具體負責校本課程的實施和管理,包括查閱備課、上課、評價和日常師生考勤管理等工作,總務處負責硬體配備、資金運轉,做好場地配套和協調工作,各部門分工合作,確保了校本課程工作的順暢運行。希望藉助校本課程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給孩子們創造快樂的校園生活和更加燦爛的未來。」王明德說。
作者: 陳 曦 通訊員 范生棟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