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上叫了一輛滴滴,可最後是坐三輪車回的家,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
有人曾經叫到過大奔,那是因為車主無聊,接單打發時間;也有人獵奇般叫到過大貨,那是滴滴早期審核不完善,車主順手來了個移花接木。可是,現在還有乘客叫到三輪車,則讓人大跌眼鏡。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幾天前,兩個小伙參加婚禮,提前一天去往朋友的老家——山東沂水縣。從火車站出來已是半夜,小伙習慣使然便叫了一輛滴滴快車。到這都還會是正常的,但小伙們坐上車之後,問題來了。
他們發現此時有幾輛計程車便跟在身後,將這事告訴司機後,沒想到司機臉色大變,二話不說直接拉著乘客去了自己家。
原來,在沂水縣滴滴與計程車可謂矛盾深重,幾乎沒有人敢白天跑網約車。由於滴滴在當地沒有取得經營許可,只要計程車司機看到網約車接客便會舉報,而一旦被抓住就會罰款5000元,相當於一個月白乾。
這位網約車司機還表示,前幾天便發生過網約車司機與計程車司機打架的事情。
本以為回到家中暫時躲避,計程車很快便會散去,但卻發現他們堵在路口,並沒有離開的跡象。司機沒有辦法的情況下,只得推出自家的三輪車,將兩名小伙送到了酒店。平時15分鐘的路程,硬生生折騰了一個半小時。
而這也正是我們開頭時所說的,叫了一輛滴滴,可最後坐上的卻是三輪車。
這件令人啼笑皆非的回家「囧途」,暴露出的卻是滴滴與計程車之間深重異常的矛盾。
其實,隨著滴滴打車的普及,以及各地對滴滴與計程車之間的調解,類似的事情好像已經很少了,但現在來看,一二線城市或許正常,但三四五線城市顯然並非如此。
那麼,這背後到底有什麼原因呢?
網約車剛出現的幾年,這樣的事情不在少數,尤其是滴滴上線時,由於與優步爭奪市場份額,雙方大打價格戰,打車補貼滿天飛,這也造就了一種情況便是,叫滴滴遠比計程車便宜的多,於是乘客更願意選擇網約車。
這便是最基本的矛盾來源。選擇網約車出行的多了,計程車的市場份額便少的多。
就像車站這類場所,計程車進去接客都需要排隊,有時排一上午才能接到一個大單。但由於網約車的出現,乘客出站便APP叫車,計程車被冷落到一旁。
正是因此,不少城市都曾有過計程車公司的抗議,像2015年時,滴滴的北京總部甚至遭到了計程車隊的抗議圍堵。
那麼,滴滴總部都被圍了,何況是形單影隻的滴滴快車呢?
5年前的鄭州,一名網約車司機在拉客時被計程車圍堵,100多名計程車司機甚至將網約車砸的慘不忍睹。
2年前的山西太原,幾名大學生叫了一輛滴滴快車,不料被20多輛計程車圍住,交涉之中,雙方不僅發生了口角,還爆發了一定的肢體衝突。
其實,有人說,滴滴現在也可以叫計程車,雙方明明可以合作共贏,為什麼一定要互相認為是競爭關係呢?
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是通過平台叫到的計程車,相比快車來看,費用相對來說還是要高一些的,即使是通過打表計費,這是因為計程車本身的成本便高。
有一個概念叫計程車經營權,受政府管控。經營權以拍賣形式出讓,企業介入拍賣。
從有關報道看,拍賣價格最高可達上百萬元,而經營權出讓也有期限,到期後會重新參加拍賣。
獲得了經營權,其實便是在一定期限內具有了壟斷性,而這也是高額收入的保證。但是當網約車出現後,相當於滿街都是計程車,經營者顯然無法實現收益預期。
由於計程車的起步價和里程價是受到嚴格管控的,經營者無法輕易漲價,想要增加自己的收益,那就是增加份子錢。
份子錢是計程車司機按月按車交的,這就像租用成本一樣。份子錢增加,司機的收入便會相應降低,司機只能靠增加搭乘者的打車密度、延長工作時間來增加收入。
比如我們經常會遇到計程車司機沿途再捎上其他乘客的情況,大家心知肚明,也不會過多指責。
但是,計程車遇到困境,卻不該將結果強加到乘客身上。
我們經常會聽說,計程車司機因為外地人的人生地不熟,拉客的時候故意繞路;可能遇到過逢年過節,司機接客時的拒絕打表、坐地起價;或者遇到在車站等地打車,司機因目的地太近而各種抱怨、謾罵……
相比計程車的各種拒載、司機素質等問題,網約車的便捷能更更快打動消費者,不是沒有原因的。
當然,計程車有計程車的問題,網約車也有網約車的問題,前段時間的安全話題、雨天打車難、等待時間長等等,都在此列。
但對廣大乘客來說,看待網約車或者計程車都沒有太大的偏見,比如說在計程車少的地方,會選擇叫網約車出行,遇到趕時間的事情,會選擇招手喊一輛計程車……兩者都有更適合自己的情景。
此前,滴滴出行旗下計程車業務升級為「快的新出租」。同時,為響應2020全國「消費促進月」活動,快的新出租將投入1億元專項補貼,為乘客發放計程車打車券,打動消費,提高司機師傅們的單量和收入。
而快的新出租將陸續開展的幾個長期舉措,如持續在全國舉辦計程車行業懇談會,傾聽意見建議,加強與計程車企業及地方政府合作等,或許也能有效緩和計程車與網約車之間的矛盾。
雖然,私家車和網約車的增加,制約了部分計程車業務的發展,但計程車行業依然是我國公共出行領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還是希望網約車與計程車能夠和諧共存,共同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與幫助。
同時,我們也希望類似「叫滴滴卻坐三輪迴家」的事情不要發生了,畢竟這次事件中,乘客小伙曾發出感慨:哎呦,挺硌屁股!
我深以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