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紅色旅遊:洪湖岸邊瞿家灣 英雄讚歌百年傳

2019-07-21     荊州新聞網

您當前的位置 :新聞中心>荊州社會正文 來源: 人民日報 時間:2019-07-21 10:53

《人民日報》(2019年7月20日5版)

瞿家灣老街。王郭驥攝

「洪湖水呀浪呀麼浪打浪啊,洪湖岸邊是呀麼是家鄉啊。清早船兒去呀去撒網,晚上回來魚滿艙……」近日,記者走進位於湖北省荊州洪湖市的瞿家灣老街,熟悉的旋律便在耳邊迴蕩開來。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賀龍、周逸群、段德昌為代表的革命先驅,創建了以洪湖蘇區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洪湖岸邊的瞿家灣正是湘鄂西蘇區首府所在地。

百年老街,風貌依舊。黑瓦白牆的徽派屋宇在彎曲的街道邊延伸,一幅書寫著革命歷史的長卷,在我們面前徐徐展開。這裡曾是繁華的商戶店鋪,革命時期成為蘇區政府的辦公地,如今又變為全國優秀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漫步老街,「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舊址」「中國共產黨湘鄂西省第四次代表大會舊址」等牌匾映入眼帘。

湘鄂西革命軍事委員會舊址位於老街中段,大門古樸,院落幽深。進入內屋,明亮的光線從天井中傾灑而下。

天井正前方為大堂,左側為賀龍元帥住室。一張矮床,一副蚊帳,一張方桌,兩把椅子,靜靜擺放於此。1928年初,賀龍和周逸群等人來到洪湖,領導湘鄂西人民開闢了以洪湖為中心的湘鄂西革命根據地。他的英雄事跡在洪湖人民中廣為流傳。後來,賀龍元帥的妻子、子女也曾來到這裡緬懷元帥。

舊址中還有段德昌的住室。1931年4月,段德昌任紅3軍第9師師長,指揮部隊連戰連捷,被湘鄂西蘇區軍民譽為「常勝將軍」。1933年,段德昌壯烈犧牲,年僅29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主席為其親屬簽發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革命犧牲軍人家屬光榮紀念證》。

老街內有湘鄂西省合作社管理局,當年,婦女生活改善委員會的主要負責人錢瑛就住在閣樓上。《洪湖赤衛隊》中韓英的故事源自三位女革命家,分別為賀英、張孝貴和錢瑛。

1931年,錢瑛從蘇聯學習歸國,被派往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參加洪湖根據地和潛江縣委的領導工作,任中共湘鄂西分局職工工作委員會委員兼總工會常委、秘書長。她曾兩次被叛徒出賣,均化險為夷,後成為新中國第一任監察部部長。

歌劇《洪湖赤衛隊》第一次進京演出,賀龍到場觀看,特地問主演王玉珍,你知道封口河嗎?王玉珍點點頭,賀龍感慨:「那個時候,封口河的河水都變紅了,鬥爭殘酷啊。」

走進老街內的武器展廳,可見大刀、梭鏢、長矛、土銃等革命時期使用的器具,它們是生產工具,也是戰士武器。其中五齒叉是《洪湖赤衛隊》里劉闖上陣殺敵的武器,雖已銹跡斑斑,卻讓人無法遺忘它曾歷經的血雨腥風。

劉闖原型為洪湖「紅五子」之首劉紹南,他本是當地首富之子,十四五歲便勇斗鄉紳,後獨赴武漢求學,加入共產黨,唱著一首《壯烈歌》英勇就義,時年25歲。現在,他的子孫仍舊生活在這片革命熱土上。

走到老街盡頭,百年歷史建築「宗伯府」進入視線。這裡原本是瞿氏宗祠,後成為湘鄂西蘇維埃政府所在地。踏入這三進五間宗祠,跨過一座圓形的鏤空月門,便是一座高大寬敞的天井,天井對面懸掛著「天下為公」的大幅牌匾。

臨別時,《洪湖水浪打浪》經典旋律依舊在空中飄揚。微微細雨,敲打在歷史的青磚上。洪湖,這片革命的熱土,仍把英雄之歌傳唱。

-順道游

湘鄂西蘇區革命歷史紀念園位於洪湖市西南郊區。矗立於陵園中心的湘鄂西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通高27.6米,紀念著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以及在湘鄂西蘇區犧牲的近20萬革命先烈。

洪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旅遊碼頭在瞿家灣東南方向,遊客可在此乘船,20分鐘左右到達洪湖生態旅遊風景區。在這裡,遊客可遊覽荷花大觀園、科普展示廳等自然人文景觀,亦可體驗划船、採蓮、垂釣等項目。旅遊季節,在接天蓮葉之間,景區還有《洪湖赤衛隊》實景表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O3pF2wBmyVoG_1ZFNgU.html




















37645,加油!

20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