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人將三百萬送給水果攤主續:家屬這時候站出來是好事

2020-11-26     案件勞聞

原標題:上海老人將三百萬送給水果攤主續:家屬這時候站出來是好事

11月25日新京報報道,近日,上海一名88歲獨居老人將300萬元房產送給水果攤主一事引發熱議。有媒體稱,該老人無親屬照顧,是攤主照料他,隨後老人將房產送給攤主。11月24日,老人家屬稱,老人生病時是由家屬送醫並照顧,醫院診斷老人有老年痴呆,出院時,該攤主搶先接走老人,家屬再登門就被罵了出來。

1、

剛才看到新華社的一篇推送,是對老人親屬的採訪。這裡大概梳理一下老人親屬口中的版本,供大家對照。據老人的親屬介紹,2017年老人住院後,親屬曾建了微信群排隊去醫院照護。出院的時候,親屬發現老人已被水果攤主接走,然後在親屬為老人辦理出院小結的時候,得知老人已經患有阿爾茨海默症。

住院期間,老人的精神狀態就已經很不好,會半夜罵人,醫生曾經把家屬喊到醫院去制止。出院回家後,親屬也曾想到家中看望,但是老人精神不好,以為是來爭家產的所以破口大罵,從此斷了聯繫。

答:

只是如果家屬真的一直照顧老人,想必總能拿出一些證據來證明吧?諸如住院繳費單、交通費單據、購買各類護理用品的單據、上述各種費用的支付憑證以及向護理人向單位請假的證明等等這些證據,總是有一兩樣是拿得出來的,並不難證明。

在此基礎上,照新聞中家屬所說,老人已經被診斷為患有老年痴呆,那麼家屬可以向法院申請認定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僅憑醫院的診斷書是不能證明老人無民事行為能力,必須要通過法院的認定,但是診斷書可以作為證明材料提交給法院。

2、

再後來,親屬通過媒體得知老人辦理了意定監護,並發現報道中說他們對老人不聞不問。由此,親屬質疑老人的精神狀態是否會導致意定監護有瑕疵,另外也擔心老人在把房子送出去之後是否還能得到有效的照顧。

答:

上面這些內容如果想證明真偽並不困難,微信聊天記錄如果不在了,病房裡面值班的醫護人員應該對「住院老人凌晨大喊大叫、醫院通知家屬過來解決」這種事情還有印象,是否存在都是可以證明的。至於公證人員的工作程序是否有瑕疵,有沒有找相關人員了解過情況,這個一查就清楚了。

3、

是不是「照顧老人你不來,瓜分遺產你最快」這種性質,現在真的不好說。只能大體簡單談談我的看法(如下):

想來這些家屬從新聞上得知老人贈房的事,也是可笑!恐怕在這些人眼裡只有老人的遺產,壓根就沒有對老人的親情和溫暖。如果說的再具體一點,就是連照顧老人走完余終的耐心和責任都沒有。

相對水果攤老闆贍養老人來說,也實屬不易。畢竟,現在很少有人主動行動、自掏的包;頂多就是聯繫一下老人親屬安全地送回家。而他(水果攤老闆)能夠不計較得失和利益,肯定是「實在看不下去那些親屬對老人的冷漠了」。

這是一場完美的普法課,涉及【意定監護】【繼承權】【贈與合同】和【認定民事行為能力】。或許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去,這些點我們都將面臨、學習。

我覺得家屬這時候站出來是好事,這時候老人還在,還可以溝通交流辯論。親戚們有疑慮,想起訴,自然可以站出來,老人也是第一位的論述人。這事情說白了,還是錢與理的糾紛。

誰是這個事件里的謊言家,是親戚,或是攤主小游?只有在事實、證據面前才能說清楚。不然等以後老人有一天不在了,這百多萬的巨額財產,恐怕更是糾紛的源頭。

多數人一輩子都賺不到300萬,所以到了這個時候確實會很難看。家屬最開始認為自己繼承財產是板上釘釘的事,所以不管不顧,後來發現事情不對了,為什麼遺產不歸他們了呢?所以家屬拚命想證明老人是痴呆患者,之前的公證無效,然後繼承財產。可明顯老人也並不想把財產給他們。畢竟,他們對老人的關注,也只是通過新聞而已。

真正的家人,並不是指有血緣關係或法律關係,而應該是在物質上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相互依靠,在精神上相互陪伴、相互慰藉、相互激勵、相互依靠,相互給予對方溫暖和愛意的人,才能稱之為家人。

在「老人300萬房產送水果攤主」一事裡,而水果攤主一家最開始對老人一家有百萬房產的事實並不知情,卻還是依然選擇接納老人,陪伴老人,幫助老人,將老人當親人對待,給予老人精神支持和慰藉,給予老人家的溫暖,也沒對老人索取什麼。

這樣的人,雖然與老人沒有血緣關係、沒有法律關係,但是在老人心底來說,是比其他「親人家人」更親的、真正的家人。

老人的「家屬」們,在老人上新聞之前,對老人不管不顧,等到老人要送出自己的財產,他們才開始站出來發聲,說老人有老年痴呆症,贈送房產一事不能作數,自己才是老人的「家屬」,房產需要留給他們。

通過視頻我們可以看到,老人雖然年紀大,但人卻不糊塗,一點都不像有老年痴呆的樣子,耳聰目明,心思縝密,戒備心很強,如果水果攤主真的是圖老人財產,那老人應該早就察覺了,也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老人痴呆這個事基本上是站不住腳的,關於這個這個上海老人送水果攤主房產這事是有一個紀錄片的。 大家沒事可以去看看紀錄片上的老人,思維清晰,邏輯嚴密,如果這也算得上老年痴呆,那恐怕我也得去醫院檢查下自個了。

這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案例。這個案例告訴我們親戚乃至子女對父母的遺產並不具有天然的繼承權!在財產的繼承上要遵從當事人的意願,並且權力和義務是相對應的!這樣做的一個好處就是防止某些別有用心的親戚故意虐待老年人,等老年人過世之後謀奪財產!

我接觸的一件遺產糾紛,是我一個小區的。 老爺子養育了一兒一女。因原配早年就離世了,孩子從小由老人扶養長大。老爺子生前在上海有一套280平米的房子,在原配去世後自己通過努力掙錢購買的。

因為兒子孝順,女兒基本就沒有照顧過老爺子,所以想在其百年之後將房子給因公外派到美國的兒子,特此,我為他起草了一份遺囑。 在老爺子查出癌症後,兒子從美國請假回來一直在照顧老人,並且對老爺子的晚年配偶也很尊重。

老爺子癌症去逝,女兒回來就說老爺子的遺囑無效,神志不清甚至老年痴呆,認為我喪失職業道德,剝奪她繼承的權利,並且她主張自己一直付出勞動和贍養,一直撒潑打鬧。還對老爺子的老年配偶進行辱罵,認為她串通一氣。其實包括鄰居和其他親人都看的出來,第一老爺子的晚年配偶人好,第二兒子孝順,第三女兒不孝順(基本不露面,並且老爺子的存摺長期被女兒霸占且兒子從沒有說過什麼)。

老爺子和老爺子的晚年配偶約定了各自財產歸屬,並且二人在一起很開心,老太太也希望按照老爺子的意思辦理。 為了阻止這個女兒的野蠻,直到給她發了一份律師函,她才就安靜下來。 因為她不敢去法院。 所以生前但凡對老人好一些,財產也不會不給自己親生骨肉的道理。

這個事情我不站任何立場,如果家屬真的一直照顧老人,想必總能拿出一些證據來證明吧?諸如住院繳費單、交通費單據、購買各類護理用品的單據、上述各種費用的支付憑證以及向護理人向單位請假的證明等等這些證據,總是有一兩樣是拿得出來的,並不難證明。但是我覺得應該遵從老人的意願,看視頻里老人思維清晰,說話清楚,根本不是老年痴呆症。看老人說話的神態,氣質不像一個老年痴呆症。並且賣水果的顏先生一家給了老人很多關愛,視頻里這就是一個溫馨的家庭,老人寧肯省出骨灰盒錢給小顏孩子買糖吃!

親戚竟然恬不知恥的說「三年前照顧過,後來因為怕打擾老人,沒有聯繫」看來大機率是親戚再說謊,而水果攤主盡心力照顧老人三年,獲得一套房產合情合理!這就是善惡到頭終有報!大快人心!

我其實非常希望親戚的爆料只是嫉妒小游一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獲得了300萬的房產,而不是像他們所說的小游只是利用老人的老年痴呆症去欺騙榨取這套房子。因為這本身一個難得的社會溫暖故事,因為這一個情結不但讓溫暖上面多了一些瑕疵,也讓不少人的感動和理解變成了畏懼,當未來這樣的事情發生在其他人的身上時候是否會因為害怕親戚的糾纏而選擇置之不理呢?

隨著人口老齡化,以及越來越低的結婚率和出生率,獨居老人的現象在未來真的會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諸如《日本老人在家中死亡,多年之後才有人發現》這樣的新聞可能會在我們國家經常出現。不得不讓我有一些感嘆人生的孤獨,同樣家人的陪伴是多麼的珍貴和幸福。像小游和老人直接這樣的陌生人搭建的關係橋樑,更突顯了情誼的可貴,也為老齡化的問題提供了另一種解決的可能,也希望未來能有更多一樣像小游的人出現溫暖這個社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Mm9D3YBxV5JH8q_cs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