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國外形成群體免疫,我們如何控制疫情?分析:不必過分擔心

2020-04-12     李藥師談健康

在歐美疫情爆發之初,英國曾經提過「群體免疫」的概念,曾經引起了廣泛的討論,但隨著疫情的不斷發展,英國也不再考慮群體免疫的問題了,而是正在採取積極的措施來防控疫情,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歐美地區的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雖然義大利、西班牙、德國的疫情數據增長有所減緩,但每天仍然有三四千例的新增數據,而美國,英國等國家,目前連曲線平緩的跡象都沒有出現,有的朋友擔心,如果國外疫情持續爆發,外國人都獲得了群體免疫,到時候中國會有什麼影響,會不會影響我國的疫情?

我們先來看下群體免疫的概念,所謂群體免疫,簡單來說是指某種傳染性疾病在人群中,因為多數人都已產生了抗體,因此使其不再易於傳播,不會產生疫情的一種情況,一般說來,如果人群中的70~80%的個體具有了抗體,那麼這種疾病就不會形成大範圍的傳播。

群體免疫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大規模的疾病爆發來獲得群體免疫,另一種是通過接種疫苗來獲得群體免疫,比如我們國家為兒童接種的常規疫苗,就可以使兒童獲得某些疾病的群體免疫。

國外疫情爆發的國家,會產生群體免疫嗎?從目前看來,這種可能性並不大,就以疫情最嚴重的美國為例,目前美國確診人數為52.6萬人,而美國的人口接近3億,要說70%~80%的人感染病毒產生抗體,就算有一定的無症狀感染者自愈的情況,也還差的太遠,而目前美國的死亡人數已經超過義大利成為了全球第一,總數達到了2萬以上,4%的死亡率已經說明了目前的疫情給美國醫療系統帶來的巨大壓力,如果全國70~80%的人染病,雖然不一定是同時發病,雖然不一定都需要救治,但相信任何國家的醫療系統也是無法承受的。

隨著疫情的發展,或許會有一些疫情嚴重的地區最終會出現群體免疫的情況,但面對新冠病毒這種傳播性強,致死率也頗高的病毒,整個國家出現群體免疫的可能性目前看來還不大。

退一步來講,如果國外因為疫情持續得不到遏制,而最終產生了群體性免疫,對於我們國家的疫情會有什麼影響呢?國外如果產生了群體免疫,等於是以後新冠病毒疫情在群體免疫的國家爆發的可能性消失了,但這並不代表,疫情就會在我國就一定會蔓延。首先應該明確的一點是,如果國外多數人產生了抗體,只代表這些人不易感染新冠病毒,而這些產生了抗體的人,只要體內沒有病毒(通常情況下也會被體內的抗體清除),也是不具有傳染性的,因此,國內的疫情會不會受到影響,取決於國內的疫情防控和病毒存在情況,如果國內疫情長期得到有效控制,國外的群體免疫,就不會對我們的疫情形成影響。

另外一點我們需要考慮的是,國外如果發展成群體免疫,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完成的,而我國的疫苗研究正在進行,開展臨床的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已經順利完成了一期臨床,進入了二期臨床階段,如果一切順利,再有一年左右的時間,疫苗就能夠獲批上市了。我們來試想一下,國外通過一年的時間,付出很多人感染,醫療系統不堪重負,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代價獲得群體免疫,如果在這一年期間,我們做好疫情防控,保持平穩態勢,同時開發出疫苗,通過接種疫苗的方式,讓大家獲得群體免疫,這兩種方式哪種付出的代價更大,相信是不言自喻的。

近期張文宏教授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武漢地區可能已經產生了群體免疫的情況,對於這樣的一種推測,如果能夠積極的進行全面的排查和調查,了解武漢地區人群產生抗體的情況以及是否真的出現了群體免疫,做好這些方面的調查研究,也可以為我們進一步了解新冠病毒,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提供更多的科學研究支持,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IR2bXEBnkjnB-0zu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