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姐姐的愛情什麼樣?| 專訪《誰說我結不了婚》出品人、製片人

2020-06-05   文娛頭版

原標題:「30+」姐姐的愛情什麼樣?| 專訪《誰說我結不了婚》出品人、製片人

「扎心的話不怕說,扎心後展現出的內核其實是治癒。」

5月,關於婚姻的話題在現實生活和影視劇中都成為焦點。

螢幕外,人們討論著「離婚冷靜期」對生活的影響,螢屏上,《誰說我結不了婚》又將女性婚姻話題的扎心講述。

在出品《上海女子圖鑑》《將軍在上》等一系列女性現實題材作品後,興格傳媒再次將鏡頭從女性個體轉向群體。正在CCTV-8等平台播出的都市情感劇《誰說我結不了婚》由童瑤、陳數、潘粵明等主演,聚焦大齡單身女性婚戀生活問題,無論是三位女主角面對感情的態度還是她們的職場生活,都成為不少觀眾討論的焦點。

日前,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對話興格傳媒董事長、《誰說我結不了婚》出品人楊文紅,製片人陳泉,聊了聊這部有點「扎心」但絕不「催婚」的劇。

01、三個女人一台戲

「隨著她時代的來臨,女人變得越來越有獨立的思想,她們光鮮亮麗,擅長自我投資,擁有令人羨慕的職業和穩定的收入,追求經濟獨立和男女平等。與此同時,她們也不約而同的單身未婚。」

《誰說我結不了婚》的開場就「矛盾」十足。

近年來,「她題材」話題熱度居高不下,越來越多的劇集聚焦這一領域,內容也逐漸多元。

《誰說我結不了婚》中的三位女性各具代表,一直堅信沒有結婚是因為自己不想結的編劇程璐(童瑤 飾)突然發現,在人們眼中,優秀卻大齡不婚的女性肯定是因為有不可告人的問題。在媽媽的逼迫下,程璐去了婚介所,才驚覺接近35歲的她,已然成了別人眼中的「滯銷貨」。

律師田蕾(陳數 飾)折射出當下很多職場女精英的特質:精明、幹練、睿智。她熱愛工作,對閨蜜義氣,懂得享受生活,利益至上,卻對感情和婚姻無感。

丁詩雅(許芳銥 飾)和許多沒有背景、孤身在大城市打拚的女性一樣,努力、堅韌,卻缺乏安全感,無論對待事業、愛情亦或朋友,都顯得小心謹慎。

製片人陳泉將三人的性格特點分別總結為「直、勇、柔」。

程璐的「直」,在於她的喜好一目了然,有自我堅持,單純的工作環境保護了她的少女心性,她嚮往的感情是簡單純粹的。

田蕾的「勇」不止在事業上勇往直前,在愛情中她也是有勇氣的人,她既可以明確地表達「不要」,也能在想要的時候勇敢向前。

丁詩雅的「柔」屬於溫柔甜美,這既是她的表面狀態,也是她性格的一部分。職業不同,性格不同,「單身未婚」是她們共同的標籤。

「為什麼呈現三個人?因為聚焦三個不同人物能夠體現更廣泛的社會橫切面。」談及聚焦一組人物關係,而非一個主角的原因,出品人楊文紅將其歸結於「對生活本質的剖析」,三類不同的女性展現了當代職場與情感生活的不同切面,不同的選擇有不同的表達碰撞,更易產生話題,這對劇情結構有更大的挑戰,亦能發酵出更多情感共鳴點,給觀眾自我對照、自我思考的空間。

02、把生活「揉碎」

寫實,是這部劇收穫最多的評價。

《誰說我結不了婚》雖然把主角身份設定為思想獨立、經濟狀況良好、事業有成單身女青年,卻並沒有一味的給她們戴上「未婚是因為太優秀」的高帽子,反而真實揭開了她們生活的困境。

程璐十年前編劇創作的電影處女作讓她出道即巔峰,但「30歲的年齡,18歲的心態」讓她始終不能擁有一段順利的感情生活。田蕾未婚未育的身份成為她職場上升的隱形天花板,即便已經成為公司的「二級合伙人」,在職場上依然遭受冷眼,需要小心翼翼……

對於這樣的設定,楊文紅認為,作為事業成功的女性,她們看上去是「精英」,但其實都或多或少具有性格上的缺陷和矛盾,「從某種意義上說,她們都是『無能』的人」。在她看來,三個女性其實都是獨立的,但即便如此,也並不代表她們真的「無敵」。

在陳泉看來,這樣的女生在每個人的身邊都會存在。「30+的女人多數已經工作近十年,在職場上可能達到了中層的位置,但更像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既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也有很多的不確定性。我覺得所謂的『精英』其實不是高不可攀,而是我們身邊許多人的真實寫照。」

也正是因為這樣,生活化的劇情和「扎心」的台詞成為這部劇的亮點

無論是田蕾在回答為什麼不結婚的時候直言——

還是心理學毒舌教授魏書(潘粵明 飾)狂懟大齡單身編劇——

就算在丁詩雅發現暗戀六年的意中人在美國結婚,窩在浴室瀕臨崩潰的時候,田蕾也沒有暖心安慰,而是直中要害——

劇中的台詞總有那麼幾句直抵內心。

對於劇集所體現的生活化風格,陳泉透露,在拍攝過程中,劇中演員也分別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處理。如潘粵明特意為魏書加上眼鏡造型,並且動不動就會用手去扶鏡框;陳數也為角色設計一些小動作來盡力貼合人物形象,比如清晨起床,會做瑜伽的拉伸動作,在餐館吃飯,會要求劇組全部準備沙拉……

圍繞程璐所提出的「我不是結不了婚,我是不想結」的觀念,《誰說我結不了婚》通過對三位樣本角色具體生活和事業狀況的呈現和聚焦,折射出輕熟齡女性群體的生活形態,提煉並展現出日常生活中諸多女性所秉持的婚戀觀、愛情觀。

「焦慮不是不存在,如果把焦慮說出來並輔以解決方案的話,它就是治癒的。」楊文紅坦言,這部劇沒有「撕裂」的劇情,但並不無趣,「看起來沒有那麼多大起大落,沒有狗血和戲劇性情節,但具有生活感和真實感。」

03、治癒,而不致郁

在21世紀的今天,越來越多的獨立女性在社會中表現得熾熱發光,她們實現財務自由,思想通透,柔韌有度,能在人生重重難關中獨當一面,可是面對結婚這個題目時,遲遲沒有動筆答題。「年過30歲,我還可以選擇愛情麼?」

劇中,程璐堅持一定要和自己所愛的人結婚,表示「不是不想結婚,而是不想為了結婚而結婚」,絕不放低對愛情的標準。田蕾叱吒職場,事業有成,認定成功比婚姻更重要,在她看來,「女人邁向成功的捷徑,就是放棄婚姻」。美容院老闆丁詩雅,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讓她過早「懂事」,而在面對愛情抉擇時陷入迷茫……

不同於觀眾理解的「催婚劇」,《誰說我結不了婚》更多著墨於不同女性面對職場、情感問題時的態度和選擇,用輕鬆、喜劇的方式化解掉「結不了婚」的緊張感。「我們希望話題劇做深刻,展現出人物內心的真實、情感的真實,扎心的話不怕說,扎心後展現出的內核其實是治癒。」楊文紅說。

同時,楊文紅對劇集的表達也有些許擔憂,畢竟生活在不同地域、所處不同環境的女性,她們的焦慮是不同的,一線城市的焦慮跟五線城市的焦慮也是不一樣的,「我覺得職場部分可能更是這樣,但是在情感方面一定是所有人都覺得一樣的。」

歸根到底,其實《誰說我結不了婚》探討的並不是到底要不要結婚,而是在結婚與否的選項中去選擇幸福。「不反對結婚,也不是一定要結婚,更不催婚。」陳泉說。

正如劇中的台詞所說,「即使被議論,我也不會降低婚姻的標準」。結婚的目的是讓彼此的生活變得更好,而不是互相添堵,所以無緣故的永久單身從來不是姑娘們的最終目的,找不到真正合適相伴一生的人,寧肯孤單才是初衷

-END-

輪值主編丨彤童

作者丨四方

編輯丨上下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