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講俄土戰爭(1):土耳其贏了戰爭卻要割地,屈辱至今無法忘記

2020-11-15     大國爭霸

原標題:精講俄土戰爭(1):土耳其贏了戰爭卻要割地,屈辱至今無法忘記

最近幾年,土耳其展開了頻繁的軍事行動,他們除了在敘利亞局勢和利比亞局勢中,保持活躍之外,還介入到了納卡局勢之中,對亞塞拜然進行了支援,協助亞塞拜然對亞美尼亞展開軍事行動。大家都知道,亞美尼亞和俄羅斯都是集安組織的成員國,所以土耳其幫助亞塞拜然對付亞美尼亞,無疑是在跟俄羅斯作對。對於土耳其的這一行為,外界並未感到太過驚訝,因為土耳其與俄羅斯作對,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比如說,在敘利亞局勢中,俄羅斯和土耳其的矛盾,幾乎已經完全公開化,俄羅斯支持的政府軍與土耳其支持的叛軍,因為地盤問題展開了多次較量,而俄土兩國在此期間也沒少向對方下狠手……

同時,在利比亞局勢中,俄羅斯和土耳其也進行了多次暗中較量,土耳其向利比亞民族團結政府軍輸運僱傭兵團,俄羅斯就給利比亞「國民軍」運輸軍火武器,誰也不肯讓誰。為什麼土耳其老是要與俄羅斯對著干?這主要就是因為,俄羅斯和土耳其是一對老冤家,在241年的時間裡,俄羅斯和土耳其就爆發了12場戰爭!而在這12場俄土戰爭裡面,土耳其就一直處於輸多贏少的局面,失去了大片領地。所以說在骨子裡,土耳其就有一種和俄羅斯對著乾的思想,把其當成「主要假想敵」。今天我們就來回顧這12場戰鬥,談談俄羅斯與土耳其的恩怨情仇。

第一次俄土戰爭發生在1676—1681年,當時的土耳其(鄂圖曼帝國)勢力非常雄厚,極盛時疆域橫跨亞歐非三大洲!在那個時候,土耳其(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俄羅斯帝國)確實是同一量級的對手,甚至比俄羅斯帝國更加強大。而第一次俄土戰爭的起因,是由於烏克蘭同俄羅斯帝國重新合併,鄂圖曼帝國入侵烏克蘭引起的。

1676年,鄂圖曼帝國與右岸烏克蘭的多羅申科搭上了聯繫,準備通過支持多羅申科,達到統治烏克蘭的目的。在鄂圖曼帝國的支持下,多羅申科便率領1.2萬大軍,占領了左岸烏克蘭的蓋特曼都城——奇吉林,準備對當地進行統治。而為了防止事態進一步惡化,俄羅斯帝國和烏克蘭聯軍便展開了合作,對奇吉林發起了反攻,並俘虜了多羅申科。

眼見自己的代言人被拿下,鄂圖曼帝國非常氣憤,於是便又派出了4.5萬人的大軍,對奇吉林展開了進攻。隨後鄂圖曼帝國大軍和俄羅斯帝國大軍便首次展開了會戰,而在這次戰鬥中,鄂圖曼帝國就被俄羅斯帝國擊敗,損失慘重。最後迫於無奈,鄂圖曼帝國便與俄羅斯簽署了《巴赫奇薩賴和約》,承認左岸烏克蘭與俄羅斯帝國重新合併。

總結一下,第一次的俄土戰爭,其實只是一次試探性的戰爭,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都想通過這次戰爭,摸清楚對方的底線和實力,好為接下來的行動做準備。由於這次戰爭中,是俄羅斯帝國取得了勝利,所以俄羅斯帝國的野心就進一步膨脹,有了與鄂圖曼帝國繼續作對,以及擴張的想法。

第二次俄土戰爭是在1686至1700年,這次戰爭的起因,是俄羅斯帝國主動對外擴張,與鄂圖曼帝國展開較量。在講這次戰爭前,得先聊聊一個關鍵人物——彼得一世,他是俄羅斯帝國的首位大帝(俄羅斯歷史上僅有兩位「大帝」),被稱為「祖國之父」,正是他在位期間(1672年6月9日—1725年2月8日),積極進行改革,並學習西方技術,才讓俄羅斯帝國有了擴張的資本。

在第二次俄土戰爭中,俄羅斯帝國發起了4次遠征,其中有兩次是針對克里米亞汗國(鄂圖曼帝國屬國),克里米亞汗國就是今天的克里米亞,1997年俄羅斯承認克里米亞屬於烏克蘭領土,2014年全民公投加入俄羅斯,兩次是針對亞速。而在對克里米亞汗國的遠征中,俄羅斯帝國都是以失敗告終,損兵折將數萬人。而在對亞速的遠征中,俄羅斯帝國的表現算得上可圈可點。第一次遠征,俄羅斯帝國便取得了地面戰爭的勝利,但是苦於沒有海軍,所以俄羅斯帝國並沒能拿下亞速。在吸取了第一次失敗的教訓後,俄羅斯帝國在第二遠征中,便擴充了海軍,這讓他們成功拿下亞速。不過,隨後又被鄂圖曼帝國給奪了回去。雖然俄羅斯帝國的軍事行動都不怎麼順利,但是卻讓鄂圖曼帝國看到了他們的決心。最後,俄羅斯帝國便通過靈活的外交策略,讓鄂圖曼帝國做出了妥協。

1700年7月,鄂圖曼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簽署了《君士坦丁堡和約》,將亞速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劃給了俄羅斯帝國。沒錯,鄂圖曼帝國贏了戰爭還得被迫割地,你說這種奇恥大辱當今的土耳其人能不記著嗎?

總結一下,在第二次俄土戰爭期間,俄羅斯帝國已經形成了氣候,他們能夠連戰連敗,又能連敗連戰,這說明他們擁有充足底蘊,經得起消耗。而鄂圖曼帝國之所以會主動讓步,就是想擺脫這塊牛皮糖,從而抽出時間整頓內務。在1699年,歐洲發生了一起大事件,鄂圖曼帝國在多個戰區接連受挫,被迫與歐洲多國簽署了《卡洛維茨條約》,這是鄂圖曼帝國由盛轉衰的標誌。所以鄂圖曼帝國急於停止俄土戰爭,拿去失去克里米亞這個屬國也在所不惜,就是為了精力集中起來,整頓內部問題。

第三次俄土戰爭是在1710年至1711年,這次戰爭的起因,主要是圍繞著東方問題展開,當時的鄂圖曼帝國已開始走向衰弱,許多地方都鬧起了獨立運動,在18世紀初,鄂圖曼帝國的許多屬地,只是名義上歸於鄂圖曼帝國,實際上卻已經獲得了獨立,比如說:埃及、黎波里塔尼亞、以及突尼西亞等等。這讓俄羅斯帝國看到了機會,準備趁機展開擴張行動,拿下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取得出海口。

就在鄂圖曼帝國內部動盪之際,俄羅斯帝國便開始在地區擴大影響力,蠶食鄂圖曼帝國的地盤。對於俄羅斯帝國的行為,鄂圖曼帝國方面非常不滿,於是便在1710年的時候,對俄羅斯帝國宣戰,率軍收復了頓河河口,至此第三次俄土戰爭爆發。在這次戰爭中,彼得一世率軍親征,不過卻在普魯特河畔,陷入了鄂圖曼帝國軍隊和克里米亞汗國的包圍,最終在彈盡糧絕被迫乞和。1711年7月11日,鄂圖曼帝國和俄羅斯帝國簽署了《普魯特河的和約》,俄羅斯帝國歸還了亞速,並拆毀了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

總結一下,第三次俄土戰爭,是鄂圖曼帝國首次獲得勝利,政治意義非常重大。通過這次戰爭,鄂圖曼帝國成功遏制住了俄羅斯帝國的發展勢頭,讓俄羅斯帝國消停了一陣子。同時,在這次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帝國的「祖國之父」彼得一世,也迎來了謝幕,新的大帝葉卡捷琳娜二世即將登台。今天就先給大家講解俄土戰爭的前三次,後面我們將繼續講解它倆的恩怨情仇,關注我不迷路,為你精講更多戰爭和歷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FIPzHUBjdFTv4tAgOZ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