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造劇:為何買下《風犬少年的天空》

2020-10-21   三聲

原標題:B站造劇:為何買下《風犬少年的天空》

「雖然B站沒有參與這部劇的製作,但是它的內核與B站的氣質極其相符,跟我們追求的內容內核是一樣的。」

作者 | 任彤瑤

繼推出重磅自製綜藝後,B站在國內影視劇領域也邁開了步子。

9月24日,由張一白執導、彭昱暢等主演的十六集青春劇《風犬少年的天空》獨家登陸B站。B站為它高調造勢,在APP首頁設置了一級入口,開啟了預約追劇、二創徵集等活動。

十一小長假期間,《風犬》播放量飆升,一度登上微博劇集熱榜。如今《風犬》穩定在B站與豆瓣熱榜前列,在B站累計播放2.7億,有200多萬用戶在追劇,相應話題下收錄了八千多個二創視頻。

B站在劇綜內容上的動作可以統一起來理解——都是在社區擴張的大背景下,對內容板塊進行再升級。B站副董事長兼COO李旎告訴《三聲》,他們長期觀察到,用戶對優質的影視內容有很強烈的需求。

近年來,B站陸續購入了包括四大名著老版電視劇、《哈利波特》、《指環王》全集等經典影視,和《逃避雖可恥但有用》、《孤獨的美食家》等流行熱播劇集,並在紀錄片領域持續投入,與BBC等知名紀錄片廠牌、國內優秀內容團隊合作,出品了《人生一串》、《但是還有書籍》等一批優質紀錄片。

在《風犬》之前,B站未曾如此高調地投資出品一部影視劇。除了紀錄片,B站的影視庫擴充還是以版權採買為主。

「在看《風犬》前,我們也沒有大範圍地看市面上的影視劇。」李旎說。儘管有意願深入國內影視獨播和自製,但對是否要在這個節點進場,B站一直保持觀望。

這種謹慎顯然和B站本身的屬性相關。要在一個以PUGV視頻見長的社區中打響重磅項目,需要仔細考量進入的姿態。B站需要一個合適的題材,能與社區原有生態相融;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創作者或團隊,像2019跨年晚會的導演宮鵬和《說唱新世代》的導演嚴敏,他們講的故事要足夠「B站」,也足夠有特色。

數月前上海的一次看片會上,李旎和團隊觀看了《風犬》的介紹片,對這部劇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 雖然B站沒有參與這部劇的製作,但是它的內核與B站的氣質極其相符,跟我們追求的內容內核是一樣的。」李旎告訴《三聲》,他們覺得這部劇「不太一樣」。

吸引B站首先是題材。《風犬》是青春故事,在年輕用戶占比78%的B站,青春是被反覆描繪、審視的話題。僅在動畫領域,戀愛故事如《冰菓》、《輝夜大小姐向我告白》、熱血運動番如《強風吹拂》、《排球少年》、校園日常的《輕音少女》等,都是在B站長期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動漫大部分的題材都是青春題材,有一些真人的內容,非常充滿幻想元素的也被算在ACG裡面。ACG不是一個表現形式的問題,它是一個內核的問題。」B站市場中心負責人楊亮向《三聲》表示。

吸引B站的還有故事質感與內核。「它的很多東西,包括運鏡、色彩和演員的表現、劇情推進上,都不是傳統網絡劇形式。」李旎說,「這個劇也沒有刻意討好某一部分人,而是想抓到每一個人在故事裡達到共情。」

在導演張一白看來,《風犬》的內核是 「成長」。劇中角色面對的人生命題,具有跨越代際的普適性。

數年前,張一白買下了作家裡則林的小說《瘋犬少年的天空》的版權,但當時還沒想好要拍成什麼。後來與里則林聊天,張一白髮現他們兩人都曾就讀於重慶二十九中,是相差二十多年的校友。

「二十九中是一個很奇特的學校。」張一白回憶道。

這所學校位於重慶最熱鬧的中心地段解放碑,號稱「霓虹燈下的學校」。它的附近有政府部門、醫院的家屬樓,也聚集了一群為商圈服務的攤販小店。特別的地理位置帶來多樣生源,階層相差極大的孩子們被劃到同一學區,進入同一所學校就讀,這種環境具有天然的故事張力。

「這個學校,家庭條件好的想學野,家庭條件差的想通過讀書改變命運。」張一白調侃,他一直想把二十九中的同學們拍出來,但苦於沒有文本。

碰上里則林後,兩人互相說道自己在學校的經歷,發現過了二十多年,無論是校園環境還是同學際遇都相差無幾。「青春都一樣,無非就是又二又燃,有愛情、友情、親情,都是那些話題。」

相似的中學環境讓兩位校友一拍即合,里則林以自己在二十九中的經歷為藍本,開始進行劇本創作。

故事時間是千禧年間,講述高三一學年間一群少年的成長故事。「高三的特點就是將進未進,將出未出。既在學校,生活也開始向他們敞開。他們要離開適應區,去接受每個人迴避不了的生活,和他們自身的所有問題。」張一白告訴《三聲》。

生活沒有完美答案。張一白希望在劇中呈現出「角色們」的回答——不是張一白的,不是成年人的,也不是心靈雞湯式的。這些少年人的回答可能多變而無力,最後甚至可能流於逃避消解,但正是如此才更貼近真實意義上的「成長」。

張一白用「任性」來形容自己時隔二十多年再拍電視劇的心態。單劇本就寫了一年多,修改多次。「首先做劇在我看來不是為了掙錢,利潤太低了,我做這部是想要把我的審美、才華,把這麼多年對青春,生活乃至生命的理解放進去,否則拍它幹嘛?」

他希望這部劇是自由的,有電影質感的。自由首先體現在劇集結構上。以時間為序,角色們每一集都要面對一個問題,比如愛情、親情、友情,關於貧富、關於信任或者關於生死,隨著劇情推移,角色們需要面臨的問題會越來越嚴峻。

讓張一白很喜歡的是,這種講述方式在敘事上有了更多跳躍的空間。比如第五集完全聚焦女主角安然和劉聞欽二人的故事,不提其他人,後面三集則是在聖誕、元旦、春節三個節日背景下,不斷調轉視角講不同角色分散的故事,然後再次回到主線。

自由還體現在時間長度上。張一白堅持要讓每一集有內在的起承轉合。「它一定要結束在一個名場面中,一個高潮。要有一個鉤子勾住下文,而不是到點了就一把了結。」這也是他放棄台播,選擇新視頻平台的原因,台播劇對時長有更嚴格的限制。

至於電影的質感,不僅關乎服化道與配樂,更關乎敘事節奏。《風犬》的剪輯歷時將近半年,拍攝的素材其實夠剪出二十多集,但張一白最後將它壓縮到16集,「剪得挺狠的」,劇情節奏很快。「其實去年大家可能不約而同都在做這件事,但我們因為各種原因播晚了。」

B站以很堅決的態度拿下了風犬,也收穫了頗豐的回報。國慶期間B站配合小長假推出了會員優惠活動,APP在IOS中國區一度登上下載榜第二位,顯然有《風犬》的一份功勞。但相比長視頻平台對影視劇的流量轉化要求,B站似乎更看重《風犬》在生態層面的意義。

李旎與團隊對這部劇的方向進行了討論,核心的目標有三個:第一,讓儘可能多喜歡青春題材的觀眾能看到這個內容;第二,讓站內外用戶知道B站有豐富多樣的品類,更貼合「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B站」的品牌新slogan;第三,通過《風犬》,磨合B站對影視劇的運營與營銷思路,總結更多經驗,為後續自製內容做鋪墊。

這次為風犬造勢,B站基於社區生態,做了其一貫所擅長的內容互動與創作激勵,也嘗試了一些曝光引導。但李旎坦言,在影視劇領域,B站還在摸索學習,有許多待優化的空間。

李旎表示,前幾年B站的核心是建立創作者生態,隨著內容升級,社區中的OGV內容增多,未來B站在算法推薦體系上會加強打通,讓影視劇的長尾內容得到更多關注。

她始終強調,B站在影視劇領域不與長視頻平台競爭對比。B站做劇的思路,核心還是配合社區擴張做內容升級。「我們做的所有自製內容是基於內容升級,不是純粹的單一以廣告收入或者單一以會員收入為單一指導方向,還會復合考慮生態與品牌等因素。「

以風犬為契機,B站和歡喜傳媒有了更深度合作。8月末,B站宣布以5.13億港元戰略投資歡喜傳媒,獲得了歡喜傳媒旗下既有影視作品及新作的獨家外部播放權。

另外,B站全資子公司還與歡喜傳媒全資子公司簽署了一份為期五年的業務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電影、電視劇等領域尋求更多的合作機會,並圍繞歡喜傳媒旗下影視IP進行衍生開發。

《風犬》上線後,B站開始著手組建一個更專業的影視劇團隊,未來的自製出品將會圍繞精品化、IP化、服務於生態三個標準打造。「我希望bilibili出品代表的是優質,是精品化。但不是說它受眾很窄。」

B站在影視劇自製中,主要拿捏的是內容的本質與內核,對合作方式保持開放心態。李旎認為,每一個導演或者創作者都有自己的特質,不可能要求所有創作者往一種方向靠,這也是B站做生態的思路。

「現在就去定義哪些叫自製、投資或定製,會陷入一個圈子出不來。」 她以B站與嚴敏合作的《說唱新世代》舉例,這是一部足夠B站,也足夠嚴敏的綜藝。

「任何一個內容的內核我們內部團隊一定要把握,但還得尊重創作者跟具體的合作方,讓他們用自己的優勢去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