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月笙之子杜維善:永遠不忘自己是中國人,捐價值20億收藏品給國家

2020-04-24     史海觀復

傅雷曾說:「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演講或是做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的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墾殖。」

國家從每個人一出生就註定了是這個國家的一分子,這片大地養育了你,肩上自然也落著身為國家一分子的擔當和責任,愛這個國家是應盡的義務,並為這個國家付出,趨向於更美好的國家而努力奮鬥。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材,是每一分子所嚮往的。

凱洛夫也說過:「愛國主義也和其他道德情感與信念一樣,使人趨於高尚,使人愈來愈能了解並愛好真正美麗的東西,從對於美麗東西的知覺中體驗到快樂,並且用盡一切方法使美麗的東西體現在行動中。」

作為一名炎黃子孫,熱愛這片土地,這片曾歷經戰火紛飛卻始終飽含著熱血的土地。是身為每一個中國人都值得銘記的。

生於黑道中的白衣少年

杜月笙是民國時期的中國赫赫有名的黑道大佬,而這位大佬卻始終堅持不允許自己的孩子踏入黑道,杜維善是杜月笙最小的么兒,1949年,全國解放之時,杜月笙攜著妻兒一起遷到了香港生活。

但是常年的黑道生活,讓這位大佬已經有了力不從心,來到台灣兩年後,便患上了哮喘病等最終因病逝世,在臨終之時,他告訴杜維善:一是永遠不要踏入黑道,二是永遠不用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並且讓大女兒取了一大包,裡面裝的都是借據,借款人大多是當時的國民政府的核心人物,借據總價值超過一億美元。杜月笙當著家人的面全部一張張的撕碎了,他說道:「我杜月笙這輩子只雪中送炭,不做雪上添霜的事,更不希望我死後,你們四處要帳。」

在杜月笙臨終時所有的財產一共只有11萬元,於是把這11萬元分配給了四房太太和子女。導致最後杜月笙去世時,甚至沒有可以安葬的地方,不得已,只能求助於宋美齡。於是在宋美齡的幫助下他們來到了台灣並安葬了杜月笙。

生活的艱難讓杜維善的母親深知,只有讀書才有出頭之日,於是堅持讓孩子苦讀,杜維善看著母親為了生活,不得已變賣首飾,甚至借錢度日,為了和一些「上流人士」打交道,還要變賣首飾去買一些假的充門面。

苦讀只為走上正道

父親的去世讓杜維善從一個富家子弟變成生活都難以維持的窮孩子,但是即使生活過的艱難,但是他始終記得父親的教誨和臨終遺言,從不踏足黑道一步,永遠不忘記身為中國人的身份。

於是他聽從了母親的做法,一直努力讀書,後來考入了澳大利亞坎培拉大學學習地質學,為了節省費用,杜維善一直勤工儉學,半工半讀的狀態讀完了大學

畢業後的杜維善在澳大利亞的一家石油公司做了地質工程師,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了澳大利亞的牛羊肉,在台灣市場上有著很強的競爭力,於是他毅然辭職,做起了牛羊肉販賣商,賺了錢之後,他又在澳大利亞買了一個銀礦,之後又做起了石油生意,他很快就變得富有並成為了一名億萬富翁。

杜維善自己憑藉著機遇和眼光,更多的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了一名億萬富翁,他始終沒有踏入黑道一步,終是出人頭地。

永遠不忘自己是中國人

杜維善的大學學習的是地質學,他對於歷史的了解和當時的中國正在進行「一帶一路」建設,需要做古代絲綢之路方面的研究,他對於古代藏品格外的感興趣,特別是對於古幣格外的看重。

1991年,杜維善回國探親,在上海博物館參觀時,館長帶他看鎮館之寶:是一枚明顯有些殘缺的金幣,說:「這是國家一級文物古波斯薩珊王朝的金幣,聽說杜先生也喜歡收藏,你見過嗎?」

杜維善笑了說道:「就這枚金幣也算鎮館之寶?不瞞你說,我有很多,改天我送你們兩三百枚。」當時的館長聽到這話,暗笑,心裡在想著:這位杜公子真能說笑,還兩三百枚?真能吹牛。

古波斯薩珊王朝是一千多年前存在於古代絲綢之路上的王國,相當於是我國的初唐,存在的時間並不長,金幣數量也很少,所以價值也格外的高,在收藏界裡甚至被譽為「世界上最貴的金銀幣」。

杜維善回到家裡後,一直惦記著捐獻自己多年來的收藏品,七次向上海博物館捐出古錢幣累積達到2千多枚,除了他所說的古波斯薩珊金銀幣還有很多秦代的半兩錢,五銖錢,金銀塊,甚至還有一枚古波斯安息帝國時期弗拉特斯五世與穆薩女皇錢幣,更是價值連城。這些收藏品總價值甚至超過了20億元。

當時的上海博物館的館長在收到這些古錢幣時,激動的對杜維善表示了感謝。杜維善說:「我在海外搞收藏比較早,實不相瞞,各種珍稀古幣多著呢,我需要慢慢整理,然後全部捐給祖國,因為這些文物只有回到祖國,才算是真正回了家。」

正如杜維善始終記得自己是中國人一樣,不管自己走到那裡,都要時刻記住自己是中國人。

愛國是畢生的學問

杜維善始終記得父親的教誨說道:「不會忘記父親的交代,自己的承諾也要做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為中國獻出一切我也願意。「一句承諾,杜維善用了畢生的收藏品來證明。

總理說:「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滔海英雄。」他一生為了祖國解放事業而奮鬥終生。

何厚鏵也說:「愛國不是口號,而是神聖天職。」是的,愛國是每一位中國人的必修課。愛國不需要多麼大的犧牲和作為,只要我們無愧於心,對於國家始終忠誠如一就夠了。

文/史海觀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Aomr3EBiuFnsJQVEd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