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法制日報
司法鑑定監督管理不斷強化 推進行業健康發展
全媒體記者 張昊 打官司講的就是證據,隨著群眾對司法鑑定具有科學性、中立性和專業性的認識加深,對其需求和要求也越來越高。 司法鑑定管理工作如何提升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水平?如何推進司法鑑定行業有序發展……以往,司法鑑定監督管理面對很多難題。 記者近日從司法部了解到,近年來,司法部以不斷提高司法鑑定質量和公信力為核心,緊緊圍繞「改革強鑒、制度興鑒、質量立鑒、從嚴治鑒」,狠抓監督管理,不斷破題,有力推進了司法鑑定行業有序發展。建制度強基礎創新先行 司法鑑定管理工作、司法鑑定機構發展、司法鑑定人隊伍建設……司法部直擊司法鑑定工作中系列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制度創新,健全長效機制,提高監管針對性。 為了提高監管實效性,司法部加強規章等制訂工作,截至目前,修訂完善多項部門規章,涉及司法鑑定程序規範、執業活動投訴處理、司法鑑定機構和司法鑑定人登記管理等多個方面。研究制定法醫類、物證類、聲像資料等司法鑑定執業分類規定,明確鑑定事項,釐清執業範圍,有效減少因鑑定資質、業務範圍等問題產生的糾紛、投訴。 在制度創新方面,司法部建立司法鑑定機構、司法鑑定人行政處罰、行政處分上報制度,向社會公開監管信息,接受社會監督,以公開促公正、以公開樹公信。 為進一步完善公民非正常死亡法醫鑑定管理制度,司法部印發通知開展遴選公民非正常死亡法醫鑑定機構遴選工作,組織專家對各地推薦的擬承擔公民非正常死亡法醫鑑定的99家機構進行集中評審和現場評審。經評審,遴選出28家推薦機構,充分發揮社會優質資源的作用,規範公民非正常死亡法醫鑑定工作。 針對檢察公益訴訟中環境損害司法鑑定費用高、收費標準缺失等問題,司法部多次與公檢法等辦案機關、有關鑑定機構、鑑定人、專家學者、科研院所、大學院校等溝通座談,深入調研導致鑑定費用高的政策、技術、管理等深層次原因,研究建立不預先收取鑑定費用制度,創新環境損害司法鑑定管理制度。重質量促公正嚴格監管 記者了解到,司法部不斷織嚴織密司法鑑定監管網絡、凈化行業秩序,持續提高鑑定機構和鑑定人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 為督促司法鑑定機構建立並有效運行質量管理體系,司法部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有關部門密切聯繫,健全完善司法鑑定機構認證認可工作制度,並成立了國家資質認定司法鑑定行業評審組。同時,進一步加強司法鑑定資質認定評審員隊伍建設,今年共有76名鑑定人通過培訓獲得評審員資格。 據統計,2018年,全國經司法行政機關依法登記管理的法醫、物證、聲像資料類和環境損害司法鑑定機構中,通過國家級資質認證認可的達150多家,鑑定機構質量建設明顯加強,鑑定人質量意識不斷增強。 每年的司法鑑定能力驗證活動是檢驗鑑定機構和鑑定人服務能力和服務水平的「重頭戲」。從2005年連續開展至今,這項活動通過機構之間結果的比對,對鑑定機構的能力進行客觀評價,發現並解決問題。 截至目前,全國司法鑑定機構累計參加能力驗證41738項(次),其中,今年全國共2492家司法鑑定機構(實驗室)報名參加33個項目的能力驗證,總數達9940項次,比2018年增長8%。此外,司法部還通過組織「宋慈杯」優秀司法鑑定文書評選活動,對鑑定文書質量進行評查。 在標準化方面,司法部堅持以標準化為助力,提高執業活動規範化水平。積極推動國家標準立項,實施「司法鑑定服務標準化」項目研發,持續開展司法鑑定技術規範立項、制定、評審工作。截至目前,已制定11項司法鑑定國家標準,頒布並推薦適用93項司法鑑定技術規範,印發1項司法鑑定信息化技術規範,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聯合印發《人體損傷程度鑑定標準》《人體損傷致殘程度分級》,進一步統一司法鑑定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有效保證司法鑑定意見科學、客觀,可靠、可信。 在信息化方面,司法部堅持以信息化為支撐,實現對執業活動動態化監管。建立了「全國司法鑑定人和鑑定機構查詢平台」,各地司法行政機關或依託本機關門戶網站,或單獨開通網站,大部分都建立了各種類型的司法鑑定管理信息系統,及時發布司法鑑定各類管理文件,提供司法鑑定名冊查詢等,努力實現對司法鑑定執業活動的動態化監督監管,有效預防違法違紀執業行為的發生,維護司法鑑定社會公信力。重警示抓整改刀刃向內 2017年11月,司法部為深入貫徹落實中辦、國辦意見,進一步健全完善司法鑑定監管機制,印發嚴格准入、嚴格監管、提高司法鑑定質量和公信力的意見,對登記範圍、准入條件、日常監管等提出十二條要求(簡稱「雙嚴十二條」)。 各地認真落實「雙嚴十二條」要求,陸續開展規範整改工作。河南、湖南、湖北對全部「其他類」鑑定事項,廣東對部分已經登記的「其他類」鑑定機構、鑑定人不再編入名冊公告。北京等其他16個省份通過清理整改等方式,減少「其他類」鑑定機構數量。 2018年12月,司法部進一步要求各地堅定不移推進「四類外」鑑定人和鑑定機構規範整改工作,認真做好「四大類」鑑定人和鑑定機構准入登記工作。截至當年年底,全國經司法行政機關登記管理的「四類外」鑑定機構1278家,比2017年減少26.2%,鑑定人比2017年減少26.8%。2018年完成鑑定業務230餘萬件,比2017年增加10萬多件,司法鑑定行業規範整改、提質增效取得明顯成效。 記者注意到,司法部官網截至目前公開各地行政處罰決定書79件,行業處分決定書9件。 今年,司法部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和掃黑除惡工作,針對上海、浙江等地「傷人騙保」「司法鑑定黃牛」案件中暴露出的司法鑑定行業不正之風,在全國部署開展司法鑑定行業警示教育活動。 各地按照司法部通知要求,通過組織黨課講授、召開警示大會、組織排查自查、抓好規範整改、進行專題調研等方式,認真開展警示教育活動。堅持即知即改、刀刃向內,真刀真槍地解決問題,切實預防和化解重大風險,切實規範司法鑑定行業秩序,在全行業形成了有力震懾,嚴格監管、規範執業的行業風氣進一步濃厚。記者了解到,司法部下一步將加強重點督導,認真做好「回頭看」工作,推動警示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做到警鐘長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