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選擇題》的第二期,一向嘻嘻哈哈示人的張靚穎還是被華少弄哭了。
說到和馮軻愛恨糾纏15年,離婚後名譽掃地,她一句話笑著懟回來說:「我這不是已經掃過地了嗎?」沒有哭。
說到父親早逝,自中學起就在火鍋店、婚宴唱歌賺錢,她也能自豪地說,當時自己一個小孩子掙到75塊錢。沒有哭。
可是華少說到她就像穿了厚厚的盔甲,上面印滿了笑容,只有唱歌時才能看到她柔軟一面的時候,她哭了。
工作人員遞來紙巾,給這個35歲的中年女人擦眼淚。
從超級女聲季軍,到離異女人
14年前,21歲的張靚穎站在《超級女聲》的舞台,獲得季軍。
14年後,35歲的張靚穎,已經和愛過十餘年的前夫馮軻分開,成為了一個離婚女人。
21歲的時候,張靚穎還不懂什麼叫做「勞燕分飛」,已經和大她19歲的馮軻在一起。
等到她31歲的那個夏天,遲遲不見馮軻求婚。
張靚穎在演唱會結束的現場,公開對台下說:
「我在出道之後的十年的時間裡,你們陪伴了我很多很多。」
然後轉向馮軻說:「這個人也陪伴了我很多很多。所有的一切從零開始。我已經想好了。你現在願意娶我的話你就上來。」
馮軻一時間遲疑,然後上台只說了句:「確實很突然。因為這個事應該是我來做的。謝謝靚穎。」
逼婚事件一年後,張靚穎和離異男人馮軻本來要在11月,義大利羅馬的古堡舉行婚禮,張靚穎的媽媽公開發長文揭發馮軻的種種渣男行徑:
1、欺騙張靚穎,讓她當了第三者。
2、私自侵吞了張靚穎母女的股份,對此馮軻仍然對外宣稱張靚穎是最大股東。
最後,情深意切地說:
「經過十三年的觀察,一件件事情讓我不得不認為馮軻並不是真正的愛著我的女兒,現在他想迫切的和靚穎結婚,作為母親,我擔心的正是他要名正言順地繼續掌控靚穎的財產,讓我的女兒繼續成為他的掙錢工具,他不是一個可以讓我把女兒託付終身的男人。」
之後的古堡婚禮如期舉行。
然而,結婚不到兩年時間,張靚穎深夜發文:「明天起,一切從新開始。」並配上和馮軻所在公司解約的簽字照片。
從此,15年情緣心意斷。
人到中年,卻學不會了依賴
張靚穎今年35歲,距離離婚已經1年零四個月。
在《人生選擇題》節目中,華少問張靚穎:「過了而立之年是什麼感受?」
張靚穎苦笑著自嘲:「開始糾結妝會不會顯胖;開始越來越不容易跟周圍人有情緒。」
他又問:「中年是什麼樣?」
張靚穎回答說:「開始越來越像我媽一樣,喜歡碎碎念。」然後補充:「我希望自己在中年,能夠變成一個更柔軟,更能夠對別人產生依賴,接受別人的照顧的人。」
面對節目中「深陷谷底」的中年困境假設,張靚穎坦陳到自己的負面情緒。
她說:「我很怕把我不好的情緒給別人。」她曾經跟歌迷講:「對這個世界最大的愛心,就是不要分享你的負能量。」
上一次哭的比較難過的時候,張靚穎把所有人喊出去,自己關在房間,只給自己留了三分鐘哭。
還訂好了……鬧鐘。
張靚穎說:「事情一件接著一件,沒有時間給你哭。」
而華少追上去說:「人是需要哭泣的。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有這個功能。」
可是,對於張靚穎來說,可能躲避負面情緒遠遠比承認脆弱更容易吧。
對於像張靚穎一般的姑娘而言,童年有多麼悲情,前半生有多麼狗血,自己的後半生可能過得就多麼孤單和拘謹。
有時候,感覺自己就像一隻小烏龜,用厚厚的殼保護著自己,不再暴露自己的脆弱,別人也就難以傷害到自己了。
可是這樣一來,不再依賴別人,確實用保護殼把傷害和惡意拒之門外了,可是另一方面也會把孤獨留給自己。
一位朋友說,女人到了中年,最孤獨無助的,莫過於「前路茫茫白霧,身後空無一人。」那種孤獨,是身處人群的喧囂之中,卻仍然有一種心灰意冷的感覺啊。
女人要在關係中做到適度依賴,太難了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適度依賴」,男女可以最合適地掌握親密和自我的分寸。
既不會因為過度依賴,而感覺窒息,也不會因為情感疏離而感覺心灰意冷。
可是現實中,能做到這種關係中的理想狀態的女人太少了。
像張靚穎。幼時父母離異,而後自己又經歷喪父之痛。
她有一種信念是「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
活在這個世界上,有一種強烈的殘酷的競爭感。比如說,很多女人會像張靚穎一樣,降生在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性別」之爭:
是不是男孩?
啊,不是男孩?那是不是抱錯了?
活在一種自己營造的競爭感中,就永遠會無名地焦慮。
可是,比焦慮更可怕的是,對自己和他人信任感的缺失。
現實中,不知道有多少姐妹會像張靚穎一樣覺得:「沒有一個人,能100%地站在我的角度上考慮問題。」
所以選擇不去傾訴,不去依賴。對父母如此,朋友如此,甚至伴侶也是如此。
慢慢地,一部分人會和他人的關係變得「障礙性疏離」。
因為不信任這個世界(畢竟,就像張靚穎一樣,從幼時開始,艱難而有變數的人生,會讓你見識到什麼叫做「人生一定不會往你想要的方向去發展」)。
所以,人和人的關係,看似透明,卻實際上還隔了一層保鮮膜。
所以,有些女人啊,外表看起來堅強又自信,在內心深處卻往往覺得孤獨寂寞和悲傷。
如何在關係中做個適度依賴的女人?
研究發現,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會有3個關鍵的特徵:
A 開放和真誠
B 關心和體貼
C 安全感和信任
親密關係當然也不會例外。
如果你在感情中是一個比較疏離的人,不好意思向他人求助,也不容易在他人面前暴露脆弱,有時候甚至會牴觸親密行為,有一種保持距離的愛情模式。
而你又想改變自己,想建立高質量的親密關係,不妨試試以下4個小技巧,來練習適度依賴:
1、記住你在哪些情況下尋求過幫助,並且做一些分辨。在自己已經盡到最大努力的情況下,求助不等於無能,這樣就不太容易產生一種屈辱的感覺從而懲罰自己。
2、重新定義求助行為。要把求助行為看成是跟伴侶建立關係的一種策略。對你來說,接受他人的幫助,不是脆弱的表現,而是你在為建設你們的關係而付出努力呀。
3、將重建關係看做一種成長。生活中大部分能想到的女性成長,意味著走向獨立自主;可是對於情感上像張靚穎一樣疏離的女人而言,個人成長意味著關係的拉近,而非「隔離」和「自己埋頭苦幹」。
4、換一種方式和他們形成情感連結。比如,你去幫助對方。提供幫助是增加親密感的另一種方式,而且給了對方回報你的機會。
只有從意識層面,轉變自己內心「只能靠自己」的關係劇本,才可能跟其他人尤其是伴侶建立真正而深刻的情感連結。
雖然人類的悲歡有時候真的並不相通,可是就像400年前約翰·鄧恩所言:
「沒有誰能像一座孤島
在大海里獨踞
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
連接成整個陸地」
《人生選擇題》中,張靚穎接受「活得不如同齡人」、接受「陷入人生低谷」,唯獨不願中年時刻「仍然孤身一人」:「我不會放棄愛情。」
張靚穎作為一個女人,拋開事業不談,她的家庭和感情過得如此坎坷,她都不願意放棄愛情,還願意去學著去真正的「依賴」別人,和他人建立一種健康安全的關係,讓人感慨。
可是,我更心疼現實中更多的熬到中年,清晨醒來,卻發現旁邊睡著的男人不能依靠的女人。
她們無所依靠,無所依仗,上有老,下有小,是日日有房貸,工作日有工作,下班要給娃輔導作業的中年女人。
這個時候,如果再事事靠自己,不敢依靠自己的男人,不敢在他面前暴露自己脆弱一面,才是女人到中年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