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迦巴瓦峰是一個向北傾斜的短軸向斜構造,山體以片麻岩為主,它主要有三條山脊,西北山脊,東北山脊和南山脊。圖/來自喵星的豬
中國最美的雪峰。
我們都知道,西藏有一座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但相對少有人知的是,藏東南的雲霧裡,籠罩著一座南迦巴瓦峰。
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山,在《中國國家地理》雜誌舉辦的「選美中國」活動中,摘得了最美山峰第一名的桂冠。
她巨大的峰體無比尖峭,被稱為「直刺天空的長矛」。
「定海神針」
從名字上看,南迦巴瓦就顯示出她的不同尋常。南迦巴瓦直譯過來的意義是「雷電如火燃燒」。《格薩爾王傳》記載,「門嶺一戰」中,格薩爾王詢問手下這是什麼山,手下說:「好像幡矛豎空中,那是熾熱霹靂叉俄山。」
藏族人偏愛她,不但為她取了暴烈的名字,還根據酷峻的山勢,給她安了好多人設:念青唐古拉山英武的愛子、因為嫉妒砍下弟弟頭顱的哥哥、害羞而不肯輕易示人的少女……在他們心裡,這座山有太多的故事可說。連山頂不散的雲霧,也被認定為是神仙燃起的桑煙。
坡壁上基岩裸露,峽谷之中又布滿了巨大的冰川。圖/梁逸晨/CC BY-SA
又是雷電又是長矛的,聽起來,這座山就血氣方剛,性格暴烈。事實上,南迦巴瓦峰還處於「幼年期」,是地球上上升最強烈的地區之一。15萬年來,她每年能長30毫米的個子。
你可能沒聽說過她的大名,但這座山的重要性遠超你想像。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向亞歐板塊發起俯衝,使青藏高原隆升為世界屋脊。兩個板塊交界處的「縫合線」就是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在其中。
坡壁上基岩裸露,峽谷之中又布滿了巨大的冰川。圖/梁逸晨/CC BY-SA
又是雷電又是長矛的,聽起來,這座山就血氣方剛,性格暴烈。事實上,南迦巴瓦峰還處於「幼年期」,是地球上上升最強烈的地區之一。15萬年來,她每年能長30毫米的個子。
你可能沒聽說過她的大名,但這座山的重要性遠超你想像。5000萬年前,印度板塊向亞歐板塊發起俯衝,使青藏高原隆升為世界屋脊。兩個板塊交界處的「縫合線」就是喜馬拉雅山脈,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也在其中。
傍晚時分的南迦巴瓦。圖/朱明《發現西藏》
中原大地在過去對南迦巴瓦幾近一無所知。至於原因,《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執行總編單之薔認為:首先,古人不欣賞極高山,古代享有盛譽的五嶽、黃山,都是中低山;其次,古人不能欣賞雪山與冰川之美。
這話不假。我第一次去西藏看到雪山的時候,第一反應「好大!第二反應「真美!」之後就詞窮了,搜腸刮肚居然拎不出一首古詩來發朋友圈。
南迦巴瓦峰倒映在雅魯藏布江。圖/圖蟲·創意
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似乎缺少雪山的身影。古人更欣賞平原的飛雪,比如」瑞雪兆豐年「;或者文化的名山,」江山留勝跡,我輩復登臨。「
李白、杜甫二位大詩人都到過四川,但川西的眾多雪山幾乎沒有給他們的詩句提供任何靈感,只有一句」窗含西嶺千秋雪「勉強算得。李白寫四川,是」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杜甫寫四川,也只是」花重錦官城「。
春天的雅魯藏布大峽谷,背景中的山正是南迦巴瓦。圖/任紅軍《發現西藏》
單之薔提出了一種新的風景美學:「這種審美觀主要是指對雪峰、冰川和濕地的認識,這種審美觀的基礎是現代科學而不是傳統文化。」在這種美學的驅動下,最美的山沒有選擇東南大地上的文化名山,而是選擇了葆有自然與野性的南迦巴瓦。
山就在那裡,無論她潔白的面紗是否會撩起一角,讓你有緣得見;山就在那裡,她深深紮根在板塊交界的地方,是一根定海神針,無論你知不知曉,都守衛著這片大地。暴烈從不該是南迦巴瓦的全名,她理應是更加彭勃的俊俏,與汩汩流動的生命力。
文丨西湖醋魚
圖編 | 賈亦真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
來源:徒步中國
由於內容比較多,建議大家提前【收藏】好,方便有需要的時候隨時可查看。
在【評論區】分享你看完後的想法或經驗~
【環球旅遊資訊】為全球旅遊愛好者提供國內外最新旅遊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