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法治第一線公布了一條杭瑞高速的視頻——
一個三歲的小男孩,抱著爸爸的大腿,爸爸跨出兩步之後,憤怒的把孩子摔在了地上,並氣憤的聲稱:「不要了,孩子!」隨後便朝車的方向走去,企圖駕車離開。
孩子當場額頭被磕破,可他根本顧不上疼,飛速爬起追上去抱住爸爸大腿,哭喊著:「爸爸,別丟下我!」這個畫面讓人看了極度不舒適,甚至是憤怒至極!
據了解,視頻的小男孩爺爺患了絕症,因小男孩爸爸要帶小男孩爺爺去醫院看病,但又不放心小男孩一個人在家裡,遂冒著超載的風險,把小男孩帶上了車。在高速路上,被交警發現超載之後,小男孩爸爸被攔下,並處以扣除6分,罰款50元的懲罰,另外希望他們當中多出來的一人,能夠通過其他交通方式離開,畢竟拒絕超載這是規矩。
因不滿交警的處罰,小男孩爸爸便氣憤的做出了怒摔孩子的動作。最後基於現實和人情,交警絕對對這一家人放行,只是要求小男孩的父親以後要加以改正。
視頻被爆出來之後,迅速燃爆評論區,有網友說:「如果我在現場,應該會氣得打人吧,知道孩子離不開父母而以大欺小!車子上除了3歲的孩子、得絕症的老人和開車的男人,還有另外3個人,哪個人不能下車?選擇這樣欺負一個孩子,應該是出於對交警的挑釁和不滿……」還有的人說,應該譴責交警的不通人情,才致使了小男孩爸爸怒摔3歲兒子。
老人得了絕症也好,車子超載被罰也罷,這都不應該是一個父親怒摔兒子的理由和藉口!作為父母,我們必須學會控制的壞情緒,不能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在手無縛雞之力的孩子身上。
02
朋友說,她爸在她幾歲的時候,帶她去動物園看動物。結果她爸只顧著看狗熊表演,把她弄丟了。她自己走回了家,卻被爸爸往死里揍了一頓!因為在她爸爸的邏輯里,孩子在外就應該跟著父母,如果跟丟了,就是孩子的責任與父母無關。
朋友說,或許她爸當時看見自己走丟了,氣壞了才會暴打自己一頓,但這樣的父愛,這些年一直讓自己耿耿於懷。
偶爾在一些超市門口,我們總能看見一些纏著父母要買零食,父母又不買的情況。有耐心的父母,會告訴孩子自己為什麼不同意購買,而脾氣暴躁的父母,從來不會多說一句話,一上來就像踢皮球一樣,把孩子踢開。哪怕孩子不斷求饒,但家長似乎已經「殺紅眼」了,根本停不下來。甚至有人上前勸阻或者拉架,孩子還會被打得更加厲害……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陪伴,但有些家長的陪伴總是帶刺的。挖苦孩子、侮辱智商、踐踏自尊這是最輕微的,拳打腳踢、棍棒上身、胡亂踢打更是家常便飯。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經歷各種各樣的困難,一時間可能自己找不到情緒的發泄點,就容易把魔掌伸向自己的孩子。對此,曦曦媽認為,作為一個成年人,冷靜應對各種事件,這是最基本的素養。不能因為孩子太小,沒有反抗之力,我們就胡亂的朝孩子發脾氣!
03
那麼,面對有壞情緒的時候,父母應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呢?
(1)遵守規則,不觸碰底線,方可避開責罰
車輛嚴禁超載,這是交通規則,也是底線,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更是學車期間最重要的理論認知。一人生病,三個人陪同已經足夠,看病不是旅遊,為什麼非要帶著全家呢?違規就是應該被責罰,這是規則,每個人都應該遵守。
任何情況下,我們遵規守紀,就能快樂的生活。就算是交警查車,也不會查到自己頭上,哪怕查到了自己頭上,也會快速被放行。我們只有遵守規則,遵守底線,才不會有因為超載被罰等情節發生。
(2)保持冷靜,理智對待困難,算是給孩子樹立一個好榜樣
面對責罰,憤怒的把矛頭指向孩子,這對孩子來說多麼不公平。一方面,致使孩子心靈挫傷,另一方面孩子也會模仿著家長將怒火投擲於弱小上面。今天,你因為一點小事兒就欺負自己的孩子;明天,你的孩子可能就會因為一點小事兒,把憤怒嫁接到別人身上。
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難題,我們要學會冷靜處理。留一個成人陪同孩子乘坐其他車輛離開,或者把老人安頓好之後,再回家接孩子和另一個成人……難題,動動腦筋總能解決。
(3)調整情緒,善待他人,把壞情緒疏通
面對一件讓自己極其憤怒的事情,很多人喜歡自殘,還有的人喜歡把怒火發泄到別人身上。比如,夫妻關係不和諧了,或者婆媳關係不融洽了,有的人就喜歡隨便找個藉口,便把憤怒發到孩子頭上。比如,孩子上廁所忘記關燈了,家長就開始咆哮著:「你沒長手嗎?關不成燈嗎?不知道燈開著浪費電嗎……」
有壞情緒,別堵著,你越是堵著內心就越是煩悶。我們要學著合理的發泄自己的壞情緒,快速的調整自己的心態,常常回想幸福開心的事情,別總是抓住不好的事情不放手。吸取教訓,慶幸自己的小幸運,我們會變得更加富有正能量。
——————
孩子,應該是父母呵護和關心的弱勢群體,不應該是家長鬍亂發脾氣的發泄對象。希望為人父母的家長,都能夠提高自己的修養,為孩子營造一個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