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遇到9個月小兒,血常規檢查Hb =105g/L,家長來營養門診諮詢,飲食上該如何注意?
小兒貧血在我們國家還是比較多的,由於孕前很多孕婦在懷孕期間就有貧血,還有就是後天輔食添加不規範,這些原因造成了小兒貧血的發生。
在小兒貧血當中有一種是生理性貧血,這樣的貧血是不需要藥物鐵劑治療,可以在正常合理的添加輔食基礎上得以恢復。
那么小兒生理性貧血是怎麼一回事?
正常初生兒血紅蛋白可高達190g/L 以上。小兒生理性貧血是指足月兒出生後6~12周內血紅蛋白下降達95~110g/L;早產兒生理性貧血出現得更早、更重,在生後3~6周血紅蛋白可降至65~90g/L。由於這種下降是生理性的,故稱為生理性貧血。
生理性貧血產生的原因是:
出生後肺開始進行呼吸,血氧飽和度由45%升高至95%,紅細胞生成素產生受到抑制,由胎兒期的高水平下降到幾乎測不出的程度。骨髓缺少紅細胞生成素的刺激,改造紅細胞功能低下,紅細胞生成不足。
胎兒紅細胞生存期短,出生後迅速地被破壞,使血液內所含紅細胞數下降。
出生後3個月內是嬰兒體重增長最快的階段,體內血容量擴充很多,血中紅細胞被稀釋。每升血液內的紅細胞數下降。上述三原因中,第一種原因是最重要的。
生理性貧血出現在嬰兒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是嬰兒從母體被娩出後,適應胎外生活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改變的結果。
如不夾雜其他疾病,則無病理意義,無需特殊治療。但應注意嬰兒飲食須含豐富造血所需的蛋白質和維生素等。
一般2~3月後,由於貧血對機體的刺激,紅細胞生成素重新出現,骨髓造紅細胞功能開始活躍,而逐漸恢復。
早產兒體重低,生理性貧血過程恢復較慢,常同時存在維生素E 和葉酸缺乏引起的貧血,治療時可適當添加維生素E 和葉酸。
補充鐵劑,治療效果不明顯。若Hb <70g/L,可考慮輸小量紅細胞。
早產兒飲食中若含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特別在加用鐵劑時,可產生溶血性貧血,血小板增多和水腫,應予以注意。
體重極低的早產兒,若生理性貧血很難恢復時,可試用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若大量輸血可影響正常造血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