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又一電梯事故衝上熱搜,視頻拍下驚魂一幕:生命面前,誰都不能輕言僥倖!

2021-05-12   桌子的生活觀

原標題:成都又一電梯事故衝上熱搜,視頻拍下驚魂一幕:生命面前,誰都不能輕言僥倖!

5月10日,成都某小區電梯,上演了驚心動魄的一幕。

監控視頻顯示,晚上7點34分左右,電梯里一共5人,包括三名年輕男性,一名中年女子和她懷中的嬰兒。

其中,一名男生推著電動車。

電梯門即將關閉,電動車尾部突然冒出濃煙,瞬間整個電梯都被濃煙籠罩。

不到一秒的時間,強烈的火光噴射在窄小的電梯空間裡,幾乎要把人整個吞沒。

電動車尾部的兩名男子儘量將身體瑟縮。抱孩子的女子躲到了監控都照不見的地方。

可是,那么小的電梯空間,還能躲到哪裡去?

從電梯冒煙到整個電梯充滿火光,只有短短几秒鐘。

肆虐的火舌,狹小的空間,燃燒得越來越猛的電動車,將電梯里的人圍困在一起。

那一瞬間,他們得有多絕望。

看完整個視頻,我的心都揪了起來。(插入視頻)

電動車失火的危害,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

之前看過一張圖,分析電動車在失火時溫度的變化。

100度的開水不小心燙到手,都能讓人痛不欲生,更別說起火的電動車溫度那麼高。

比明火更致命的,是高溫毒氣。

電瓶車裡的鋰電池燃燒,會產生大量有害的氣體,在密閉空間裡,大濃度的有害氣體,對呼吸道造成損傷不可估量。

燃燒的毒氣,在不到100秒的時間,就足以使人窒息身亡。

更何況,還有一名5個月大的嬰兒。

在濃煙瞬間瀰漫整個空間時,在大火毫不留情灼燒時,對一條幼小的生命,簡直是毀滅性的打擊。

抱著嬰兒的中年女性被救出電梯後,渾身的衣物燒得破爛不堪,腿部皮膚有很明顯的損傷,可她只是緊緊地抱著懷裡的孩子。

這一幕,看得我無比心酸。

眼睜睜看著孩子受傷而無能為力,無異於剜心之痛。

那一刻,對於孩子的痛苦,作為家長恨不得自己來受這份痛。

對電梯里的其他人來說,又何嘗不是飛來橫禍?

兩名年輕的男子或許剛下班,準備回家好好休息一下。

抱著孩子的中年女子,或許剛散完步,準備回家哄睡孩子。

一切都平靜如常,如果不是這台突然闖進來的電動車,這條回家的路,不會錯成為驚心動魄的歷劫。

據瀟湘晨報報道,電梯內的5人,不同程度受傷,都被緊急送往醫院。

嬰兒還沒有脫離生命危險,仍然在重症監護室。而抱著孩子的婆婆,全身75%燒傷,醫院下了病危通知書。

我不敢想像,他們的家人心裡究竟多痛。只是出個門,竟然一老一小都躺在了醫院,生命垂危。

這一切,都因為那台電動車。

首先,電動車進入電梯相當危險。在密閉空間裡,電動車發生爆燃,整個電梯都無處可逃。

推上樓的電動車,要麼放家裡充電,要麼放在過道走廊,一旦電池爆炸,整層樓的人都跟著遭殃。

據統計,因為電瓶車引發的火災,80%都是在充電時發生的。

電動車通過電梯上樓,很多人習慣充一晚上電,第二天繼續用。

一旦夜間發生起火爆炸,逃生會變得很困難。因為起火的電動車,不僅有明火,還會瞬間釋放大量有毒氣體。

《消防管理條例》規定,電動車嚴禁停放在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樓梯間等,對於私拉電線和插座給電動車充電的,要處以罰款。

可這樣的禁令,被很多人當作耳邊風。

抱著僥倖心理,以為意外不會降臨到自己身上,殊不知,害人又害己。

事實上,電瓶車起火引發的悲劇,時有發生。

5月5日,合肥一出租屋內發生火災,附近居民聽到有人喊「救命」,伴隨著濃煙冒出,兩名租住在這裡的外賣小哥從著火現場跑出來。

經過一天的搶救,其中一名外賣小哥因為傷勢過重,不幸離世,另外一名仍在搶救中。

知情人士透露,他們經常會在休息時,把電瓶帶回房間充電。

這次慘劇,就跟電瓶起火有關。

總有人認為,那麼多次帶電瓶回去充電也沒事,這只是危言聳聽吧。

可幸運不會每次都眷顧同一個人。

你能夠承受辛苦打拚的家,因為輕視而毀於一旦嗎?

你能夠承受因為自己的錯誤,而導致家人甚至陌生人傷亡嗎?

你能夠承受因為自己的原因,後半輩子都沉浸在痛苦和悔恨之中嗎?

沒人能承受。

失去的生命,永遠沒有機會重新來過。

廣西南寧,一名19歲的女孩私自改裝電動車,引發火災,將母子三人活活熏死!

誰能想到,只是一個普通的清晨,一家人還在酣睡,卻遭遇這樣的厄運。

附近居民只聽到他們悽厲的哭喊聲,卻根本沒有辦法上前營救,眼睜睜看著三條鮮活的生命漸漸消逝。

而始作俑者,19歲的女孩,也因此被判賠償160餘萬。

兩個家庭因此被背負了痛苦的枷鎖。

對遇難者的家人來說,再多錢,也換不回三條鮮活的生命。

而對電動車主來說,除了巨額賠償,她的後半生,都要活在悔恨和痛苦之中。

意外發生的那一刻,註定了都是輸家。

深圳,一電動車在充電過程中短路,引發火災。一對母女在火災中不幸死亡,女兒年僅7個月。

這對母女住在二樓,事發第一時間,母親抱著孩子逃生,可出租屋大門需刷卡才能開啟,沒能打開門的母女不幸死在一樓。

離逃生只有一門之隔,卻被大量的毒氣與火吞噬,那一刻,不知道這位母親是怎樣的心如死灰。

同一天,鄭州一小區發生大火,造成2人死亡3人受傷,傷者中有一名懷孕7個月的孕婦,全身85%被燒傷。

大量藥物和麻藥可能影響胎兒的健康,可如果連麻藥都不用呢?她將會遭受什麼樣痛苦的折磨?

我不敢想像。

同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

在百度搜索「電動車起火」,相關的詞條有2000多萬個,這背後,是成千上萬血淚的教訓。

可是,還是沒能引起人們對於電動車安全隱患的重視。

事故發生後,有讀者給我們發來照片,小區樓道依舊停了電動車。

看得見的地方是這樣,但還有更多我們沒有看到的,是不是也藏著巨大的風險?

事情不落到自己身上,很多人都會覺得事不關己。

可是這樣做的人,考慮過別人的安全嗎?考慮過會給別人帶來的隱患嗎?

火災一旦引發,輕則燒毀房屋,重則危及生命,這樣慘痛的代價,誰能夠承受得起?

電動車一旦短路或爆燃,起火沒有徵兆,燃燒時間長,乾粉滅火器沒效果,電起火根本不能用水滅,一般人面臨這些,簡直就是無解的。

面對這樣的危險,該如何順利脫身?

千萬不要低估電動車事故的破壞性。

2018年,江蘇消防、南京消防曾做過一個電動車火災實驗。

實驗發現,電瓶車在起火瞬間冒出黑色濃煙,不到兩分鐘的時間,黑煙瀰漫整棟樓房,並且,電動車迅速燃燒起來。

如果這樣的場景真實發生,如果毒氣瀰漫時,你還在睡夢中,根本沒有意識到危險來臨。

這種時候,又該怎麼辦?

很多意外,我們無法預知,但很多人禍,一開始就能扼殺在萌芽階段。

人往往就是因為僥倖和傲慢,才會在遭遇意外時束手無策。

與其在發生之後再去後悔,不如從一開始就重視起來。

別因為輕視安全問題,背負著歉疚的枷鎖過一輩子。

事件發生後,在相關的評論區,我看到這樣一條評論。

很多小區也說過禁止電瓶車上樓,否則要罰錢,可就是有人不聽,反而在別人提出的時候,道德綁架,讓人多體諒。

這樣的情況,也許很多人都遇到過。

鄰里之間,撕破臉傷了和氣,人家也不一定會聽。

難道除了自己默默等下一趟電梯,或者看著充電的電動車,在不安中度過一天,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借著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幾個防範改進的方法。

首先,可以讓物業升級電梯系統。

張貼通知,循環廣播等傳統方式已經不見效,如果人真有那麼自覺,就不會把電動車停在公共區域,危害大家的安全了。

針對電動車上電梯的情況,可以參考一下別的小區的優秀方案。

電梯里安裝了識別電動車的攝像頭,一旦電動車進入電梯,就會發出語音警報,電梯門無法關閉,也無法進行下一步操作。

只有電動車離開才能恢復正常。

在經過這麼幾次「社死」之後,有些電動車主自然也會退卻。

樓道里停的電動車,隨意私接電線充電的情況,也需要物業時時刻刻負起責任監管起來。

畢竟,真出了什麼事,物業也難逃其責。

很多人會說,我知道這很危險,但是沒有辦法。

把電動車放在樓道或者推上樓,無非兩個原因,一是防盜,二是便宜。

電動車失竊的新聞屢見不鮮,對一般家庭來說,幾千一輛的車被偷,確實心疼。

而很多小區沒有專門的充電樁,或者數量很少,價格也比自己拿回家充要貴,滿足不了居民龐大的需求。

因此,對電動車充電進行集中管理,修建充電樁,降低充電費用很有必要。

你想啊,如果公共充電場所少,電動車車主的車總要充電吧。

那停樓道私拉電線,拆卸電瓶上樓、「飛線」根本就沒辦法禁止。

只有解決了充電難,充電貴的問題,並且保證業主車輛的安全,相信私自充電的情況會越來越少。

畢竟,生命安全不是兒戲。

這個過程,當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耗費人力物力和財力,可和生命相比,孰輕孰重?

一樁樁血淋淋的教訓還不夠慘痛嗎?如果拿不出切實有效的手段,將來,說不定還會出現類似的悲劇。

到那時,誰為生命負責?

最後一點,是一名網友提出的意見,我覺得非常重要。

在電梯的醒目位置,張貼自救指南。

為什麼電瓶車不能上樓充電?

電梯發生故障該怎麼辦?

高樓發生火災或其他意外該如何逃生?

這些常識,並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如果在最醒目的位置貼上相關的知識,或者在電梯視頻廣告里循環播放自救指南,發生悲劇的比例,也許真的會少一些。

就在前幾天,央視新聞發布了一則令人悲痛的微博。

一名13歲的男孩被困電梯,這期間,他曾多次按緊急求助按鈕,拍打電梯門,但外面毫無回應。

男孩用隨身攜帶的傘撬開電梯門自救,卻在往外爬的過程中,不幸墜下電梯身亡。

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在監控里,令人心痛不已。

正因為在沒有回應的等待中感到恐慌,他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

如果他知道如何安全自救,結局也許不會這樣。

可這樣的常識,每個人都知道嗎?

這就和電瓶車電池的安全隱患一樣,並不是所有人都了解。

唯一的辦法,就是在最顯眼的地方,給予最明確的指示。

比起那些令居民頭疼的洗腦廣告,這樣的自救指南,不是有意義得多?

悲劇已經發生,抱怨和咒罵已經於事無補。唯有從中吸取教訓,用行動確保這樣的事越來越少,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做的。

也許這篇文章不能改變現狀,可只要有一個人看到,並因此發生改變,就不算白費。

人一個不經意的舉動,能夠毀人,也能救人,就在一念之間。

生命面前,不能有任何大意和輕視。

一次意外發生之前,或許已經上百次和死神擦肩而過。

不要到悲劇發生時,才後悔明白得太遲。

參考來源:

瀟湘晨報《電動車進電梯瞬間爆燃致5人受傷,嬰兒未脫離危險,抱娃婆婆75%燒傷|早安湖南》

安徽網《合肥一出租房起火兩外賣小哥逃生 不幸一死一重傷》

光明網《電動車進電梯突然起火!燒傷多人,包括一名嬰兒》

澎湃新聞《小區火災!電動車樓道起火致3人死亡,其中有一對母女!悲劇本可以避免……》